今年8月12日,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再加上此前中央出台的关于改进会风的“八项”规定,让各大电视台纷纷响应,停办“烧钱”晚会演出,许多节会庆典也纷纷“瘦身”,简化开闭幕式等文艺活动。那些替各地政府攒演出、吃官饭的演出商受影响不可避免。
北京的演出市场正处于冰火两重天的状态中。一方面是流行演唱会的持续火爆,一周前首体举行的李宗盛北京演唱会开票三天即售罄,开场前倒票的“黄牛”甚至将票价翻至数倍。而同一天在万事达中心举办的林志炫北京演唱会虽然与李宗盛“撞车”,上座率却丝毫未有损失,同样收获了几近满场的票房。另一方面,一些以吃“政府饭”为主的演出承包商和晚会型歌手却因为中央的一纸节俭令而断了财源,“超过万家演出公司倒闭”的消息在业界风传。
一位长期从事地方政府节庆晚会的业内人士透露,过去,各省、市、县政府频繁以各种名义做晚会、节庆等活动,常常邀请一些明星艺人出场,花费金额较高。然而,此处所说的明星艺人与在大城市中经常举办演唱会的明星迥然有别,业内常称之为“晚会歌手”,他们多以民歌手为主,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演唱会市场或许并没有什么名气和吸引力,但往往受到地方晚会节庆的青睐,频繁走穴,出场费甚至高达数十万元,价格直逼一线明星。而演出承办方也会根据演出类型和政府需求不同邀请不同的演员,如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会邀请民族风格的歌手,而活动如果被贴上“国际”的标签,还有可能邀请一些经常在国内赶场的外国艺人。
这位业内人士透露,对此类演出的限制,实际上最早开始于艺人本身,而非演出方。比如之前的许多“晚会歌手”来自部队文艺团体,而在今年8月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了《关于规范大型文艺演出、加强文艺队伍教育管理的规定》,严控部队文艺系统人员从事商业演出,许多长期活跃在节庆晚会舞台上的歌手已经销声匿迹。这位业内人士也透露,地方节庆晚会的另一项开支是演出的策划和转播,主办方往往会邀请中央电视台等大台的名导来担任总策划、总导演等职务,既能够保证演出质量,也能够通过其关系将晚会放在台里播出。但在“节俭令”颁布之前,中央电视台及各级电视台均对台内员工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台里导演不太敢出来“揽活”,此类演出也只能“节俭”了。
一位演出行业的高层管理人透露,就整体而言,中央政策对演出行业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剧院的出租率下降了50%,项目亏损率提升了50%,盈利项目的利润率降低了50%,平均上座率下降了50%。”
北京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兼驻会副主席杨乾武承认目前演出市场整体状况不是很景气和国八条的影响不无关系,但这个影响是正确的。他强调,这实际上是演艺行业从不正常向健康、正规化发展的过程。“它用‘挤泡沫’的方式挤掉了大量依靠公款消费形成的演出市场的虚假繁荣,让大家面对一个实实在在的真实市场,从长远来看是好的。那些因此而倒闭的公司不值得同情,而一些一直比较尊重市场的演出单位则依然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当所谓的‘严冬’过后,挺过来的会是真正的强者。”
对市场化程度较为成熟的流行音乐市场,演出商们普遍表示节俭令影响不大。承办过五月天、李宗盛等大型演唱会的非凡京奇总经理张熠明表示,流行歌手原本就不是吃“政府饭”的,并没有遭受所谓“寒冬”的冲击。如果说有影响的话,比较大的变化是大企业团购的情况消失了。此前,每到比较热的明星演唱会开票后,张熠明总能接到一些大型企业的订单电话,一次性包下几十张甚至数百张的票,以进行回馈客户等公关行为。由于政府带头进行节俭与规范,使得这方面的订单锐减。但即便企业团购减少,反而给买散票的歌迷更多购票机会。从近期的几场演唱会的销售情况来看,票都是一张一张卖的,真正的好演出还是会有人买单的。
事实上,很多业内人士对中央政策带来的演出业“大浪淘沙”表示欢迎,这种“挤泡沫”的方式将打击演出业长久存在的虚假繁荣现象,不仅会让国有院团转换思路和机制,顺应市场和观众需求;也让不少希望演出行业能够更加规范、健康、透明,更尊重市场和观众选择的从业者,对未来更有信心。而这也正应了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