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个后勤物资补给输送舰船编队进入卸载区,抵滩靠岸、观察警戒、组织卸载,整个保障流程衔接顺畅,快速高效,这是山东省军区某船运大队组织实战化支援保障演练的场景。今年年初,该省军区后勤部着眼战时保障需求,研究制订了加强打仗型后勤建设实施细则,确立保障建设的实战标尺。据省军区后勤部部长王楠介绍,目前他们基本达到了“备、储、供、运、修、救、防”各项建设标准。
笔者走进某警备区战备库室,只见战备基础设施完备,指挥器材配套,作战资料齐全,指挥信息系统和战备值班系统实现有机融合。轻点鼠标,各类战备物资一览无余;轻敲键盘,保障预案瞬间生成。“战时后勤保障涉及4个方面、5个体系、6种能力、近百项指标,信息数据庞大,工作任务艰巨,必须依据权威的评估细则,才能作出科学评价。”据介绍,他们针对省军区部队类型多、“一把尺子难以量到底”的实际情况,在上级委托下,本着“够用、实用、管用、好用”的原则,为全区海防部队、军分区和预备役部队量身定制了6套评估细则,并组织5个不同类型单位担任评估试点,使打仗型后勤建设有了翔实标准。
针对省军区部队保障特点,他们还大力规范军民融合保障建设,研究确定军地一体后勤快速动员制度机制标准。担负试点任务的某部依据动员法规,专门设立了“后勤动员军地协作室”。笔者在协作室看到,墙上张挂着军地职责、法规制度和军地经济动员、交通战备工作流程图表,保障职责、运行程序和实施标准一目了然,从而用制度机制促进了军地一体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军事行动的保障融合,实现了打仗型后勤建设运行常态化。
该部还按照战斗化、综合化、模块化方式整合保障资源,提升战场保障效能。9月下旬,胶东某演兵场,某团一场军地一体化保障演练拉开帷幕,随着指令下达,供应、油料、运输、维修和医疗等保障力量迅速占领阵地。物资分队前送补给,机动卫勤分队前出救治,医疗方舱连线后方远程会诊,军地保障力量攥指成拳,各类保障资源有机融合,形成高效战场保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