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泰国期间,中泰两国签署《关于深化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的“高铁外交”开始凸显。中国高铁能在短短几年间驶出国门,主要源于三大优势。首先是性价比,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0.5亿美元,而中国只有0.33亿美元;其次是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中国的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最后是安全性,中国地域宽广,高铁通过在各种地质、气候、环境条件下的长期运行,足以证明安全性是有保障的。看到中国的高铁技术在泰国受到青睐,某些国家的媒体又开始坐不住了,说中国无底线盗用他们的技术,中国的高铁不姓“中”。中国不是高铁技术的原创国,这点我们一直都不否认,但中国在引进国外高铁技术的时候,是支付了大量的技术转让费的,然后通过自己的创新,形成现有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铁技术,完全合理、合法。某些国家的媒体应该好好反省下本国经济发展历史,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时,你们的是连技术转让费用都不支付的,那是看到产品直接拆解仿冒的时代。在无端指责他人时,还是先想想自己的历史是否清白为好。再说,中国当初从你们那引进的是250Km/h的高铁技术,而中国高铁现已全面掌握.380Km/h的高铁技术,“盗用”之说从何而来?《第一财经日报》日前报道称,我国高铁部件落后高铁速度,国内的高铁车轮基本上依靠进口,高铁使用的轴承大多来自国外,高铁车上的电气部分也主要依靠进口或者是用外方的核心零部件在合资公司组装。笔者认为,这样的报道太过偏颇,有失公允。据统计,中国高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至少已实现了70%的国产化率,在机车车辆制造、路桥隧道修建、信号控制与运行驾驶、自动化调度指挥、供电接触网等五大关键技术体系都已烙上了深深的“中国印”。虽然有些部件或配件还是从国外进口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高铁在国产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一个国家很难全部掌握自己所需的所有技术,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打个比方,某个高铁配件如果国外有成熟、可靠、经济的产品可选,而国内现在要实现国产化需要花费相当于进口几倍的代价,这是否值得?国产化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符合当前的实际需求,而不是盲目追求。中国高铁走出去,我们应该更多地看到高铁系统出口在高科技领域所带来的示范效应,而不是纠结于一些配件的国产与否。中国的高铁要走出去,成为世界的高铁,现阶段如何整合全球优势资源为我所用才是关键。整个高铁系统技术先进,并不是说一定要做到每个高铁配件在国内制造水平都要业内领先;相反,如果能合理地利用现成的资源,自己则专注于高铁系统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广中国的高铁技术。当年麦当劳发展之初,所有的鸡肉、牛肉等产品都是自己的农场提供的,但他们很快便发现这样的模式制约了企业更大规模的发展,后来采取供应商制度,才有麦当劳今天的发展。我们的高铁技术和这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全球范围内分工,每一个配件上都采用最可靠、最优质的产品,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整体技术在世界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倘若让国内并未完全成熟的产品进入高铁领域,国产化率提高了,相关企业的利益也满足了,但造成高铁系统的整体性能下降,那损失的将是国家的长远利益。中国的高铁也是世界的高铁,我们有整体的核心技术,而且在配件上也囊括了在当今世界上具备先进水平的产品,这是总理敢于在国外亲自推介中国高铁的原因所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我们需要乘风破浪,而不是固步自封。作者:张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