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手机,需要多引导。
污染。
随着手机的普及,学生“人手一机”的现象早已是屡见不鲜,如今携手机的学生群体呈现出新趋势——低龄化。而在此前,蓬江区委相关领导在杜阮镇召开各级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座谈会时,要求各级学校注重日常管理水平提升,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教育和信息教育,其中还包括初中以下学生严禁携带手机入校。
校园手机如何管理,一直是校园德育的难点和重点,据了解,目前江门各级教育部门并没有太多明文规定去“框死”学生是否携带手机。而目前,江门小学生携带手机的群体日益增多,与初中生不同的是,家长普遍认为给小学孩子配一部手机会更增安全感,而校方则表示在具体管理上难执行“苛刻”校规。
现状调查
学生“人手一机”
几乎是“标配”
携带手机的“主力”群体,开始逐渐由中学生、高校生向低龄群体的小学生发展。“学校里有的班级携带手机的学生占比例90%以上,以高年级的居多。”紫茶小学政教处副主任刘安兵告诉记者,小学生携带手机的现象日益增多,源于家长的安全意识。“对于紫茶小学而言,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条件尚可,家长认为给孩子配一部手机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也可以说是‘必备’品、标配。”
在美景小学就读五年级的杨同学告诉记者,班里有许多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手机,他自己也有一部爸爸送的。“但爸爸说到了放学后再用。”
小学家长购机
更在乎孩子“安全”
记者随机采访若干名初中生及小学生的家长发现,与初中生不同的是,小学生家长更在乎孩子的安全,为孩子“购机”表示出是一种“必须”。
每天下午5时,美景里的李姨会到孩子就读的美景小学等待孩子放学,她告诉记者,自己也为孩子买了一部简单的按键式手机,如果遇到孩子有留堂或打扫卫生放学晚了的情况,孩子自己能拨打手机告诉家人会晚点走。另一名家长陈女士表示,为孩子配置一部手机,更多的是能够随时了解孩子情况。“中午、下午两个时段给孩子通一个电话,看孩子需要什么。”
当然也有家长反对孩子带手机入校,“儿子有时会过度沉迷使用手机,有时候回家就喜欢拿手机玩游戏,刷微博,更不用说在学校了。”市民王女士说。而接送就读于景贤学校的孩子上放学的家长陈女士也告诉记者,尽管自己不太赞同孩子带手机到校,但是她相信孩子的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不去太多地干涉。
江门景贤学校政体处主任张冬梅表示,与初中生不同的是,小学生携带手机更多地出于家长对孩子校内外人身安全的考虑,校方更多是表示“理解”。
校园出招
小学“淡化”校规:
全靠学生自觉遵守
对于小学生带手机增多的现象,“严禁携带手机”的校规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学校通常淡化处理,只要对学校正常教学没有太大影响,就不会太严格地管理。”紫茶小学政教处副主任刘安兵说。
刘安兵说,在具体的管理中会以“班级”为核心,各班或制定自己的规定,例如上课手机铃声响会如何等等。刘安兵表示,这样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自觉程度,学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在这时就显得很重要。
蓬江区一小学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小学采取“家长责任制”,家长要事先告诉孩子在校使用手机的注意事项,如果孩子在校使用手机或影响教学,校方则会“教育”家长。
中学“量化”考核:
携带手机扣德育分
与小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管理模式不同的是,初中生更多仍是“禁”声一片。“初中生处在青春叛逆期,手机的影响力太大,其次从获取信息的途径而言,在学校完全用不着。”作为市教育局直接管理的景贤学校,政体处主任张冬梅表示,目前市教育局没有出台细则去规范学生携带手机的问题,“教育部门将这类政体工作放权到学校,而制定的校规则成了管理的明文。”
在景贤学校有专门的保险箱用于保管老师从学生处没收的手机。在校园内发现有学生使用手机,老师会先收了手机再通知家长前来领取。对于学生德育工作,学校采取“量化”考核,发现学生使用手机,会从每个学年100分的德育分中扣除2分作为处罚,而所在班级也会得到相应扣分。“有的学生迫于集体荣誉会感到压力倍增,遵守校园禁带手机的规定。”
专家建言
引导低龄学生
将手机“为我所用”
记者采访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于携带手机低龄化的现象,他表示,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如何管理手机都是体现了“教育意识”,简单的“禁”低龄学生未必能理解,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培养学生使用习惯,包括如何引导学生将手机“为我所用”,这也是属于生活教育的范畴。
此外,关于制定管理规则,熊丙奇表示,校方在制定手机管理条例后需要向学生及家长各方征求意见。
熊丙奇说,许多校园手机管理的矛盾都出在“家长‘买手机’,学校‘管手机’”。因此,在制定校规时,学校也要征求“家长委员会”等群体的意见,这样让学校“管手机”更有理据。“多数人的沟通,体现了规则意识,这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