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键盘输入替代书写,网络用语渐成风尚——在告别“铅与火”的同时,我们逐渐失去很多与汉字“亲密接触”的机会,很多人变成了“键盘手”,患上了“失写症”,“汉字危机”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零点指标数据针对京、沪、穗等12个城市进行了“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结果显示:有94.1%的受访者都曾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出现该情况;除此之外,很多人经常写错别字或者写字越来越难看,甚至惧怕手写。
“汉字危机”有些夸大现实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认为,把提笔忘字归咎于电脑技术,在逻辑上行不通。“人们应当检讨精神追求的失落、文化素养的降低,以及对母语和汉字缺乏敬畏之心,没有爱惜之情——这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培养成写字的爱好和习惯,而不能怪罪于人类用智慧发明出来的电脑。”她表示:“我们可以探讨汉字手写机会少了,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写字水平下降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过,没有必要把这种现象夸大为‘汉字危机’。”
拼音输入法使得写字机会变少
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电子技术专家许居衍认为,形码输入法对汉字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他表示,“汉字走拼音化的道路”已经在年轻一代中形成了思维定式,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拼音输入法,不仅写字的机会减少了,连汉字的构造都记不住。“‘形码’是依形编码,输入时就相当于直接输入汉字,会写就会输入,会输入就会写。”
王码五笔字型发明人、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王永民说,几年前,我与一位同仁合写了一篇关于警觉拼音输入引起汉字消逝的文章,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拼音输入怎么能给汉字造成坏的影响呢?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是拼音独大,大家都用拼音,就脱离了汉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记甚至不会写汉字了,这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形码使用有利于汉字传承
30多年前,面对以英文为语言设计的电脑键盘,汉字输入困难成为了电脑在中国普及的最大障碍。正当很多人宣称电脑是汉字的“掘墓人”时,1983年8月28日,王永民发明的《二十六键五笔字型汉字编码方案》改变了这一现状,创造了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奇迹。随后的9月27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重大发明。时值王码五笔字型发明30周年,王码五笔字型发明人、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王永民认为,要避免提笔忘字的现象,就要把形码纳入中小学的教育中去。我认为,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找出汉字最有效的组成部分,然后将其归纳到一个键盘上来,实现科学的形码设计,汉字才有出路。如果继续靠拼音输入下去,我们就会一天天地疏远汉字的字形,最终,汉字文化的传承会很成问题,更别提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发扬光大了。因此,我呼吁大家共同来研究科学实用的形码,共同推动汉字形码的发展,让它及早纳入中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