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女生小谨(以下学生均为化名),在武汉市建港中学高一8班地理老师刘丽的眼里,曾经是一个“神秘人物”。独自在学校周边租房住的她,性格内向,经常迟到,不求上进,让老师很是忧心。
最终化解这一段师生纠结的,是刘丽主动与小谨结对帮扶,成为她的“成人导师”。通过因“才”施教和真情引导,刘老师渐渐叩开了这个16岁女孩的心门,小谨不仅改掉了迟到的坏习惯,还端正了学习态度,成绩直线上升。
小谨的变化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武汉市建港中学实施“成人导师制”的探索过程。
记者昨日走进该校了解到,学校本学期起特别为家庭困难、行为偏差、身体有疾病的110名高中生配备了“导师”,占到全校学生人数的1/10。此举在省内高中学校开了先河。
一个贴心导师指引迷惘青春
对于大学生来说,导师并不陌生。可如今在建港中学,教师在学生面前除了原有的“老师”称呼之外,又多了一个响亮的称呼:“导师”。
据了解,今年3月建港中学的80多名教师和110多名学生签订了“成人导师制”协议,导师均由该校任课老师担任,每位教师与一到两名学生结对子,他们要为这些特殊学生建立档案,完成成长手册的记录。导师要经常性与结对学生谈心、家访,进行学业指导、行为训练、心理疏通等,其目的是共同制定学生成长目标,一起面对和解决学生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该校高一(7)班的小怡,由于父母下岗后靠打工维持生计,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正处在叛逆期的她,经常无故和父母发生口角。与她结对子的是学校党总支书记刘荣昌。
“学校近半数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家庭困难子女、农民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人数比例较高,跟小怡类似的学生还有不少,这些‘学困生’的青春该如何导引?”刘荣昌说,设立“成人导师”可以让更多的教师直接参与学生成长,有利于关注学生个性需要,有效促进学生更好“成人”。
一本成长手册记载多少转变
该校高二(8)班学生小玉来自单亲家庭、家庭经济困难,跟爷爷相依为命、因此性格内向敏感,身体上有病痛都不敢告诉家人。与她结对的是政治老师李济华。
翻开李老师为她建立的成长手册,里面将小玉的家庭成员、生活困难、性格特征、存在问题、新学期目标等记录得一清二楚;在学生情况分析表中,李老师为她量身打造了困难解决方案和学习计划;而在导师谈话记录一栏,记录了3月里4次谈心的内容和时间,以及小玉谈心后的感受。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曾经封闭的心门慢慢被打开。“现在我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说出来,感觉李老师就像亲人一样。”小玉这样对记者说。“成绩是表象,成长更重要,成人则在于塑造。”高二(5)班班主任余勤轩是男生小天的导师,“小天以前胆子小,性格内向,很怕老师。我观察孩子发现其实他内心阳光,非常有可塑性,于是主动提出让他主持班会、晨会,现在成了班上各类活动的主持人。”余勤轩说看到学生的转变,有种“点石成金”的成就感。
个性化沟通让生命差异得到尊重
“最理解我的人是老师,他有经验,懂思想,所以他会给我们最正确的意见。”谈起导师制,学生们这样说。
“教育过程中家长总有些欠缺或者不专业,在老师和孩子建立导师制后,他们一对一沟通,对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方面做了很好的指导。”家长说。“成人导师制”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该校教师秦春英是汉阳区十佳班主任,她认为教师变导师,必须完成自身转变,从导“学”走向导“育”。“建立导师制,为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建立了一个渠道。个性化沟通,也让生命差异得到尊重。”该校校长罗功成说,以往学生的教育管理多由班主任承担,现在任课教师也要担起这部分责任,这对特殊学生成人成材十分有利。
据了解,汉阳区教育局还将在区内各中小学推广“导师制”活动,其中,小学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初中侧重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培养,高中则侧重人生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