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赢周刊《中国茶商》联合举办的”中国茶业品牌沙龙“上中国茶产业联盟首席品牌顾问兰晓华向记者表示,现在全世界的茶叶已经供过于求,全球每年茶叶的总需求量约为300万吨,而目前每年的供给量已达350万吨左右,出现了茶叶产能过剩局面,中国应尽快从茶叶“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中国茶叶目前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七万家茶企不如英国一家立顿,全国各级地方政府不能单纯追求产量和面积增长,而应围绕扩大效益和增收做文章,才是中国茶产业的出路。
“欧美市场还是很难打入进去。”中国著名茶叶品牌营销专家兰晓华表示,中国茶叶质量无法达标、产量上不去、品牌不够强,是我国茶叶出口的最大阻碍。“其实这就可以看出,我国茶叶出口还需要大品牌、龙头企业来支撑。”兰晓华表示,我国茶企的症结在于企业主体品牌实力不强,虽然已经出现八马茶业、龙润茶业、竹叶青、普洱茶集团、大益茶业、天方茶业、日春茶业等“地方诸小侯”,但还没有大企业,在中国茶叶出现战国七雄时代,那中国茶叶就有希望。
近些年,欧盟多次提高对我国出口茶叶的农残检验标准,对此,许多出口茶企已经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压力。中茶集团云南公司有关负责人此前曾表示,随着欧盟等市场屡屡提高贸易标准,加之国内茶叶生产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贷款和融资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茶叶出口越来越难做”。
八马茶业掌门人王文礼告诉记者,目前中国茶叶出口的价格太低,如2012年全国茶叶出口39.2万吨,总产值不到10亿美元,国外检测费用增加,加之国内茶叶生产成本上涨、贷款和融资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茶叶出口越来越难做。”
越来越严格的欧盟标准主要是缘于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存在利益博弈。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陈宗懋说:“从世界范围来看,茶叶的生产量大于销售量,导致进口国占据优势。欧盟茶叶主要靠进口,倾向于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中国、印度、印尼、斯里兰卡、越南以及一些非洲国家是主要茶叶出口国,中国的茶叶农残标准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相类似,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采用同样的原则,相对较为宽松。”也就是说,茶叶出口国在制定茶叶标准时要综合考虑茶叶食用安全和商品出口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