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随意走动,没有交头接耳——在近日农业界38组的一场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用近50分钟的时间详解城镇化,发言犹如开班授课,在场委员和记者们则仿佛学生一样回报给“陈老师”热烈的掌声。作为我国“三农”工作的“掌门人”,陈锡文会上会下都是焦点,这并非因他个人,而是他掌管着的被视做“重中之重”的第一产业。
“2亿人进了城,但并没有成为城里人!”陈锡文说,农民进城之后,怎样让他们变成真正的城里人,是城镇化的关键问题。但现在说到城镇化用的数字都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但实际上户籍的城镇化还不到35%。也就是说,常住人口城镇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之间大约有十六七个百分点的差距。
“进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其实并没有真正变为市民,这会对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农民市民化的问题,如何让进城农民安身立命,这是绕不过去的。”陈锡文说,户籍制度改革不是一纸空文,当务之急要抓紧研究制度性的东西和过渡性政策。
陈锡文表示,引导农民加入城镇化的大潮、转为市民,首先需要解决他们的就业,要考虑依靠什么领域、什么机制来解决更多的农民就业。从实际情况看,只有大量属于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才有可能提供这么多就业机会。因此,中国政策、制度的改革要鼓励中小型、微型民营经济发展,这才能与推进城镇化的要求和目标一致。
“第二是住房。”陈锡文说,有关部门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真正拥有自有住房的外来农民在城镇中不到1%。再有就是必须解决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陈锡文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并不乐观,因为现有的用工制度不健全,农民工进入城镇、企业后,参与社会保险的比重非常低。他判断,进城农民工加入城镇社会保险的比重大约在20%,还有80%左右没有参加保险,累计下来的缺口是不难测算的。此外,农民工进城带来的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也令陈锡文感到担心,“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而高中阶段、大学阶段问题就已显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还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还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不能放松新农村的建设。”陈锡文强调,城镇化是个自然的过程,主导因素是市场,政府的责任在于保持农村和城市的平衡,使农业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陈锡文最后强调,从世界各国的经验可以看出,如果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比较平稳,那么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是把城镇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富裕农民的过程。而如果城镇化过程变成了剥夺农民、损害农民利益的过程,这个成就就不能持久,社会也很难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