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聚团队队长朱钦淼,应湖北省荆门市高新区之邀,“率领”学院师生赴荆门市考察洽谈校地、校企长效合作机制。一个大学生社团缘何得到地方政府、企业的如此青睐?华中科大和荆门政府、企业负责人异口同声:他们一个15人的小分队,用一个月破解了中小企业的技术难题,“征服”了大学生智力援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升级的大舞台。
公司负责人连呼“超出想象”
2012年6月,平时依托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做工程项目的聚团队,萌生了去基层、去中小企业实践服务的念头。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的牵线搭桥,团队选拔了15名队员分批进驻荆门市的3家中小企业。
中集宏图公司生产的球罐,主要用于储存或运输石化产品,对各块球皮外形的精度要求极高,传统测量方法为实测手算,因数据多、误差大,导致其外形数据的获取在行业中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种。公司一直将该工艺对外发包处理,但也一直试图突破这一困境。
8月20日,抱着让学生们试一试的态度,公司将“球罐球皮精准下料样板计算软件”研发这一难题交给了团队成员郑世娇等。
拿到技改难题,3位大学生很兴奋,每天不到凌晨2点,他们停不下工来;每天早上8点,他们又开始忙碌起来。建数据模型,江海霞负责公式推导,为确保不出差错,她反复演算了5天。甘健负责构建软件系统,共编写了2000多行的代码,他笑称“至少完成了两门课程作业的代码编写量”。
8月29日,当他们提交合格产品时,公司负责人连呼“超出想象”。用他们的话说,3个还没毕业的学生,仅用了10天,就将原来测算一类球皮所有生产加工参数需要的两天时间,缩短到只需按下一个按键,就能准确计算出外形数据,大大提高了球罐的生产效率和精度。
10天时间,聚团队3名本科生郑世娇、甘健、江海霞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征服”了中集宏图公司,使他们不用再外包加工球罐下料样板,而开始用团队研发的计算软件自己生产,并因此将球罐整罐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左右。
该公司总工程师称,该软件2012年9月即获得了应用,原来生产1个球罐需17天左右,现在只要8至10天了。
“光在车间打杂儿可不行”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不大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因为这样的实习大多“走马观花”,企业不欢迎被“打扰”。
朱钦淼说:“刚开始,这些企业也不大相信我们的能力,不是让我们在车间做一些机械重复的工作,就是出一些要求不明确的项目。”
一个星期过去了,10天过去了。“光在车间打杂儿可不行。”朱钦淼带着队员们多次找企业负责人沟通,希望企业能提供一些生产难题,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攻关实践。
3家企业为学生们的责任心和闯劲所打动,先后拿出了8个课题。各项目小组开始奋斗在研发一线,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他们就向学院和实验室的老师、学长求助,向企业员工请教。
一个月下来,队员们分组承担的项目全部完成,6项当即获得应用,另外2项,公司进行改进后也已应用。学生们为楚大机电公司完成的“LD-8S全自动数控制瓶机平行开关模的改进”项目,现已在加工样机;为新宇机电公司完成的“激振力调节指示牌的成本方案优化”项目,每年可为公司节省资金20万元左右。
“请你们以后一定再来”
“我们需要这样的大学生来企业实践,请你们以后一定再来。”2012年8月31日,队员们离开荆门时,楚大机电公司总经理邓家辉发出了真诚邀请。
新宇机电公司董事长游学峰也掏出了真心话:“我们分配给你们的课题都是工程中心计划完成的课题,你们在工作上的冲劲以及任务的完成质量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欢迎团队大四的队员来我们公司做毕业设计,欢迎你们明年再来!”
回校后,团队不仅允诺了企业“明年再来”的邀请,还大胆地当起了“红娘”,积极协调,推动学院和荆门方面探索校地、校企长效合作机制。
近日,双方达成共识,将结合荆门高新区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以政产学研模式为导向,共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