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 海口一“空巢老人”思女心切导致“精神病”

  • 时间:2013-02-12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这首 《常回家看看》唱红了神州大地,也唱出了 “空巢老人”内心的酸楚。10月24日,年近八旬的张老汉夫妇接到郑州点击查看郑州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书,法院判决张老汉的女儿每月除向父母支付赡养费外,还必须两次回家看看父母。这则判决表明,人们对赡养的理解已经不是单纯的物质赡养了,而还包含了强烈的精神赡养需求。

      南海网10月26日消息:河南郑州一不孝女被法院判“常回家看看”的新闻使“空巢老人”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空巢老人”处境令人心酸。记者从省安宁医院了解到,因为长期孤独,内心抑郁,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困扰着不少“空巢老人”。这个看似普通的问题,回答起来却不那么轻松。本报记者调查发现——

      案例一:

      “空巢老人”卧病多日无人知

      在海口点击查看海口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中山路等老城区,生活着很多的 “空巢老人”。他们有子有女,但是,年轻人总是想方设法搬出去,老人却一直不愿搬离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记者从当地居委会了解到,2年前,富兴路有一位79岁的空巢老人,子女多次希望老人搬去和他们一起居住,但老人舍不得熟悉的环境,一直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由于年龄的原因,老人常常生病,很多天没有看见老人出来活动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感觉有些异常,赶紧来到老人家里,发现老人已经病重躺在床上,在送进医院的当天晚上,老人就去世了。当时医生告诉居委会的人,如果早点发现老人还能够抢救过来。

      同在老城区,还有一位姓杨的独居老人,直到病重躺在床上背上的肉都烂了才被居委会的人发现,送到医院后不久也去世了。

      据统计,目前中国至少有2340多万老人独守空巢;在城市老年家庭中,空巢家庭至少超过30%,并且这个数字在2010年将可能达到80%以上。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而当前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都还较为薄弱,这些老人一旦出现生病或摔跤等情况,或许根本没有人知道。特别是在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些老年人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缺医少药、看不起病的现象更普遍。

      案例二:思念儿女导致精神出毛病

      记者今天从海南省安宁医院了解到这样的病例:有位老人常年不与子女一起生活,是一位典型的“空巢老人”。这些年他常常感到胸闷、心悸、手脚麻木,到医院做了很多项检查也没查出什么病,经心理医生诊治,他因为长期孤独地生活,精神压抑,产生了严重的焦虑心态。

      海南安宁医院心理治疗师陈大球介绍,呈现在“空巢老人”身上的心理问题具有很多共同点。比如有的老人脾气暴躁、偏激、怪异,对看望自己的子女呈现出敌对情绪,实际上是因为,他过于渴望子女的关爱。这种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机能衰退了,越来越感到无助,认为自己不中用了,对自己一天比一天地衰老产生了恐惧心理,由于儿女不在身边,心情更加抑郁。他与同行在交流时,还曾经听说一位空巢老人因为长期抑郁而自杀的案例。但是,因为这一代人缺乏心理卫生观念,长期没人照顾,即使心理问题非常突出,也不易被人发现。他呼吁更多人关注老人的精神健康,当子女感到父母越来越唠叨、难缠,或者重复做一些怪异的动作时,就该引起重视了。

      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岳筱雯说,随着全国人口的老龄化,空巢老人的问题也日渐突出。长期不见儿女的面,老人心里会恐慌、抑郁,紧张,他们常常担心自己病了没人照看,又常牵挂着孩子们。长此以往,容易患老年痴呆症。即使有的老人爱唠叨,作儿女的也要将心比心,要理解老人,要知道,“老变小”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已经成家立业的儿女常回家陪老人聊聊天,是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心理疾病的最好药方。很多老人怕给儿女添麻烦,不会特别要求儿女常回家看看,但这些老人内心深处还是有很多压力的。

      调查

      父母在外省

      二三年难见面

      今年21岁的小周来自陕西汉中,他已经有3年没见过自己的父亲。与老乡们聊起来,回家看看实在是一种奢望:因为不住中心城市,即使坐飞机回去,路上也要2天时间。有好多次 “黄金周”放假,他都想回家看看,可是,单在路上就要花4天时间。

      3年前,小周为了来海南求学,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亲。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一直没有再娶,父子二人是彼此的亲情支柱。他何尝不想回家看看?可是,为了给他挣学费,当司机的父亲一直在全国各地打工,即使他回家也遇不上父亲。电话,是传递父子亲情的唯一纽带。父子两人如约定了一般,平时只报喜不报忧,谁生病都不告诉对方,免得对方牵挂。偶尔说漏嘴才知道对方身体有恙。有一次小周在晚上10点半给父亲打电话,一听到父亲在吃饭,他立刻急了,怎么等这么晚吃饭?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周说,他实在很想念父亲,等过年时一定要看看他,无论他身在何地。

      父母在市县

      一年仅见几次面

      今年24岁的小刘是陵水人,他大学毕业后,在海口参加工作2年多了,每年与父母见面的时间只有2、3次。有时,还是因为出差路过陵水才回家看看。今年春节以来,他只在五一期间回去过一次,原计划十一期间再回去看看的,没想到连日暴雨,也就作罢。

      小刘是父母唯一的儿子,他有个姐姐在广东生活,有个妹妹在外省上大学,他是离父母最近的孩子,但仍然不能常回家看看。工作忙是一方面,主要原因是,他总认为,父母只有50出头,还年轻呢,身体还很棒,不用操心,而且,因为姐姐和妹妹常年不在家,每次回去只有他一个晚辈进进出出,心里总是没有全家团聚的感觉。

      父母在本市

      偶尔回家见一面

      今年36岁的梁先生是土生土长的 “老海口”,他和父母居住在同一个城市,却也不常见面。父母在解放路老屋住,他在南沙路另买了房。自家老屋有3层楼房,没结婚时他一直是和父母住一起的。成家后就突然遇到很多矛盾,感到父母特别唠叨,与年轻一代的思想格格不入。刚把媳妇娶来时,媳妇上夜班白天睡觉,很被父母看不惯,成了家里导火索,三天两头闹别扭,时间长了,他感到实在烦恼,宁愿按揭10年买新房也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了。现在孩子大了,除非过年过节,平时难得回家一趟,他宁愿在家上网聊天,出门与朋友喝酒,也不愿意回父母的家,对于这种生活方式,他已经习惯了。

      相 关 链 接

      网友晒看望父母次数

      最近,一些网友在网上“晒开”了每年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结果在计算之后却一致“恐慌起来”,有网友称,以前总觉得孝敬爸妈的机会还很多,可仔细一算,爸妈能再活二十年,我每年平均回去一两次,跟他们在一起最多就30来次;假若他们只能再活十年,跟他们见面的机会就只有十多次了。大家普遍感觉到,“与父母能呆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用次数计算了”。于是有论者指出,在今天,我们亏欠啥也别亏欠“孝敬账”啊,因为,别的亏欠我们都能弥补,而一旦亏欠下“孝敬账”,将是终生也不能弥补的缺憾啊!

      有网友动情留言:曾几何时,我们自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父母的呵护;曾几何时,我们厌倦了父母的唠叨,听不进老人的规劝;曾几何时,我们来去匆匆,把家当作了客栈。而只有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 “我们还能见年迈的父母多少面”这样的问题时,才发现自己依然是年幼无知。虽然我们已然是别人的父亲或母亲。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