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龙、罗松、曹保春) 一伙人一起喝酒,其中一位大谈为了承揽工程向官员行贿细节,听者有心的一位酒友偷偷做了录音。经人实名举报后,这位“行贿”人员却向纪检部门说:他是酒后吹牛B。
近期,安徽省利辛县日杂果品公司一位职工向县纪检委实名举报其上级管理单位利辛县供销社某领导(县管正科级干部)贪腐问题,其中证据附件就有一份时长20分钟的录音资料。
打开录音光盘文件,可以听到有3人一起吃饭,武某、朱某、大毛(小名)。席间,武某大谈为了承揽县供销社大楼外装潢工程向某领导行贿细节,朱某偷偷做了3人谈话录音。录音中,3人操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谈话,不时有饭店服务员的声音参杂其中。
有人站出来实名举报,朱某配合写下了当时喝酒时的详细经过和谈话内容书面资料,一并送到了县纪检委。
朱某根据录音整理的书面资料显示了3人谈话的全过程。2011年12月4日,朱某、武某等3人一起于利辛县双桥南边的一家酒店吃饭。谈到承揽县供销社大楼外装潢工程时,吴某说是经人介绍认识县供销社领导陈某,先后和驾驶员一起向陈某送了两次礼,现金共计3万元,另有一些烟酒。不知何故,时隔一个月后,那位领导陈某“叫武让驾驶员来,写上说明三万元已退还,以保住陈主任清白,实际一分没退。”
朱某还在文尾补充写到:“以上说真实如有假可以治我的罪”。
县领导高度重视,县纪检委开展重点调查。但是,武某在接受问讯时却说:他是喝醉酒吹牛B,纪委调查陷入僵局。
安徽一位检察官针对此种现象有评析:“行贿和受贿多是两人之间的权钱交易,证据被称作‘一对一’。因此,他们总认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一心认为只要对方不认,自己就不会有问题。就算对方认了,只要‘自己不开口,神仙难插手’,孤证也定不了罪。存在这种心态,在谈话初期往往死不认账,妄图蒙混过关。孤证是不能定罪,但事情只要做了,就会留下蛛丝马迹或其他证据,只是多花些功夫罢了,最终还是要在事实面前低头。”
12月6日,利辛县纪检委约见举报陈某的职工,要求举报人在回访单上签字。县纪检委目前没有查出日杂果品公司任何财务问题(账做的很平),从2009年6月到2012年5月该公司3年总销售额为20683.226万元。财务报表还反映有197.7709万元的白条入账,大家不可理解。
之前有媒体报道:《安徽亳州暴露“白条哥”官员》一则帖子被多家网站转载,陈某成了全县的名人。利辛县供销社主任陈某的的三张白条被下属公司职工晒上了网络,“日杂公司财务管理混乱,虽然是白条,但这本是做账单据,却随意丢放,仅仅这三笔款就达7万元。”更怪异的事情出现了,这三张白条现在居然出现在曝光之后的日杂果品公司财务报表里。
法律专家指出,白条就是没有正规的票据,而是自己开具的收据,因为通常我们写在白纸上,所以叫白条。按规定,这样不正规的票据是不可以支出现金的,所以白条抵库也是不被允许的。在法律上来讲,白条还有可能是一种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因为打白条不是正规的单据,就不用交税了,这也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用白条抵库,会使实际库存现金减少,日常开支所需现金不足,还会使账面现金余额超过库存现金限额,难以进行财务管理。严重的,还容易产生挥霍浪费、挪用公款等问题。
利辛县纪检委查出:从财务报表看,利辛县日杂果品公司3年没有缴纳任何税收。
纪检委工作人员建议举报人另签署了说明:要求审计部门重新审计公司财务、有新的线索继续提供。“怀疑公司的账目是不是新做的,这个问题应该很好鉴定。”
举报人苦笑:“吹牛行贿”,就这样了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