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 民众对北京交通已很厌烦

  • 时间:2012-12-07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昨天上午,北京交管局长涉嫌摇号舞弊被调查的消息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而下午一点多,又有官方消息说上述新闻不属实。无论是真是假,这则消息都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为什么大家对这条新闻如此关心?我认为是源于大家对北京交通状况持续恶化的忧虑和不耐烦。

      交通拥堵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为什么人们会怀疑交管局长舞弊,显然是因为牌号资源稀缺,而资源之所以稀缺在于需求多,供给少。在那么多需求里,有很多并非刚需。政府治理交通,除了对交通秩序和交通参与各方的管理外,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对市民交通需求的有效管理。否则,路修得再快,也永远赶不上私车增长的速度。有效管理交通需求,包括管理好市民的购买需求和使用需求。

      香港对于私家车不限购、不限行,但香港的汽车消费不温不火。据今年6月数据,拥有700多万人口的香港,其中私家车只有44.34万辆。而北京有510万辆机动车,人均保有量是香港的近3倍。是香港人买不起车吗?显然不是,香港普通人约一年的收入就能买一辆普通的家用轿车,而是因为在香港开车有“四贵”,买车贵、隧道费贵、油费贵、停车贵。

      新加坡的做法是“保、限、控”,“保”就是保证出行便利。新加坡公交地铁系统发达、舒适、便利。“限”就是设置购车门槛。一张拥车证7万新币,约合人民币35万元。“控”就是管理出行需求。分时分段收取拥堵费,控制拥堵地区的车辆数。所以,在新加坡,白领不买车是理所当然的事。

      说到底,新加坡和香港的做法都是在保证公交系统发达的前提下,利用经济杠杆管理人们的交通需求。有人肯定会说,这对穷人不公平。什么叫公平?难道所有人都堵在路上就叫公平吗?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必须和合理的,这是常识。

      当然,这些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能管理好老百姓的交通需求,还有一个前提是管理好公车和特权车。没有公车和特权车的干扰,“市场杠杆”才能保证公平、公开、公正,政府“收费”才不会招致骂声。例如,英国官员的公务专用配车非常少,只有首相和内阁主要大臣,才配有公务专车。但是在中国,除了政府部门数目惊人的公务车外,各种“特权车”横行也全球闻名。

      我强烈呼吁北京市政府在大力改善公共交通的同时,学习上海“拍卖车牌”和新加坡“拍卖拥车证”的做法,利用经济杠杆“限制”不合理的购车需求和用车需求。与此同时,这些收入应公开透明地“用之于民”,用作改善和补贴公交,推出“为满载的顺风车提供补贴和减免高速通行费”,“改善自行车道,鼓励人们骑车出行”等“疏导”措施。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