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夏,在偃师二里头村附近,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发现了夏代后期的都城遗址,这便是举世震惊的偃师二里头遗址。该遗址先后出土了一大批青铜器,其中夏乳钉纹爵于1974年出土,其实物通高22.5cm,长流尖尾,束腰,平底,三棱足,是一件酒具,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最精美的青铜酒具。乳钉纹铜爵年代久远,制作精美,形体古拙,简洁,小巧,虽貌不惊人,却是夏代铜爵中的出类拔萃者,是最早的青铜器代表之作,堪称国之瑰宝。乳钉纹铜爵的出土,为人们窥探中国早期文明提供了重要物证。陶制酒器的器皿出现于6000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夏乳钉纹爵则是最早的青铜器酒具,盛行于夏商,西周时期已经少见,但其得名是宋代的事情。宋人好古,在收藏、梳理古物时,看到这种酒器状如振翅欲飞的羽雀,遂取其谐音,命名为爵,其夏商时期的确切名称反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在夏代,饮酒是王室贵胄的特权,属奢侈性行为。贵族所用的青铜爵酒杯,自然也是颇有讲究的奢侈品。除了作酒具外,爵也有“明贵贱,别尊卑”的作用,是贵族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处于酒礼器组合的核心地位。古代爵禄制就是根据贵族身份的高低,规定其配享相应的爵,现代汉语中的“爵位”一词,就是这种用爵制度的衍化。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8月发行了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其中1/4盎司圆形金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夏代乳钉纹爵。币面上,可见乳钉纹铜爵与今天的酒杯相比,大有不同,其杯身为细腰瘦腹的筒状,一侧有便于端握的把手,下部为三根扁长尖足,腰腹正面装饰一排乳钉,共5颗,夹在两道凸弦纹之间。乳丁纹饰,为几何纹饰的一种。《中国青铜器》记载:“几何纹大致有连珠纹、弦纹、百乳雷纹、菱形雷纹、网纹等”,其中提到的“百乳雷纹”,即为该乳钉纹。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1/4盎司金币背面图案
币面上,在本色镜面的映衬下,浮雕显现的铜爵造型非常匀称,形态极为舒展;细看之下,会发现该乳钉纹铜爵的造型流、尾特别长,爵体总长度甚至大大超过了总高。而且,其三足瘦细,给人一种头重脚轻、比例失调之感。然而,正是这种在现代人看来是缺憾的地方,在当初却是颇为值得夸耀的优越之处。因为从用途上讲,铜爵的流是用来饮酒的,而其尾则主要是用来平衡重心和方便往爵内注酒。“青铜铸件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较大限度地延展,不易折损。”为了充分显示这个优点,铸铜匠有意识地夸张性地增长铜爵的流和尾,以炫耀青铜的优越和铸造技术的高超。惊叹于铜爵三足的细高和流、尾的窄长之时,又有谁还会去计较其结构的“不均衡”呢?币面之上,其尊端雅、秀丽,显现出纤纤“细脚”的飘然之态,恰似古人云“振翅欲飞”的羽雀,玲珑、巧淑,不失品赏之姿。浅雕而出的背景中,由一系列突起的“乳突”,有规律地组成排并构成一定阵式的纹饰,其纹形状简洁、明快;繁复连续的百乳雷纹饰,凹凸有致、清晰明了,既简单、明快,又显现出古朴的繁复、规整,充分表达出其远古、沧桑之意味,整个造型显现出厚重而动人心魄的魅力;反喷砂铸造工艺的运用,以多层次、反复叠加,不但突出表达了主题造型,又使币面纹饰显现繁复而明朗,映衬出富丽而精美的主题形象。再观该铜爵,最妙不可言之处在于,杯口窄长流、尖长尾,喝酒时,酒从长流中流出。流口部位乳钉状双柱矮小,既好看,又实用。据说古时酿酒纯度不高,又时常伴有杂质,在乳钉状双柱上固定滤网,可过滤酒中杂质。就此而言,真是令人称奇叫绝,可见古代工匠的细巧、精湛、周到、极具人性化的设计构思理念。青铜器大多表现出历史的凝重与沧桑,而夏代乳钉纹爵却有着质朴的特点,整体造型灵动,处处显示出设计的巧思,表达出对力量权利之外唯美、人性、品质的追求;在饱含丰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又蕴涵着丰厚的人文精神,是为不可多得的品赏、怀古之物。供稿:北京银协集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