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以藏礼,沉淀的历史文明考究中国青铜器要追溯到黄帝时代的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历史、礼制、习俗和文化的发展变化,每一类青铜器的形制亦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由于青铜器艺术品沉淀了宗教、政治、民俗与美学等诸多文化内涵,使得它的内涵和用途在后人的眼里更显丰富,耐人寻味。1981年,中国出土文物(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的发行,让中国现代金银币进军国际钱币市场,该题材成为了众多藏友趋之若鹜的首选对象。为了更为详细地展示青铜器文化,2012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其中5盎司银币背面图案为商代兽面纹鬲,并刊“商•兽面纹鬲”字样及面额。《梦溪笔谈》中描述: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文献记载,青铜鬲是由陶鬲发展而来的,而陶鬲即为瓦鬲,固《孔子家语》所云“瓦鬲煮食”,说的就是鬲。通常鬲上边有口及拱形耳,下有三足,与鼎无大区别,腹部有相互错的纹样,曲脚或空足。多用于烧煮加热,后演变为礼器。
「中国青铜器(第1组)5盎司银币背面图案」5盎司银币的主设计图形就是采用的商代兽面纹鬲的全貌,并衬以几何符合纹样。币面还原了鬲的全貌,颈部步装饰纹样分层,空心的小圆圈做单行的横式排列,上下做围,中间饰变形的夔纹,是典型的点、线、面集合纹样,纹样采用了和谐的抽象变现手法,把诸种互不相向的纹样协调在一起,避免了形体上的过于简洁和呆板。袋状的腹部饰卷型兽面纹,兽目特巨,图案条纹粗旷,结构较为复杂。两侧纹样作对称排列,上端有角,角下有目,卷形的纹样彷佛是曲张的爪,给人一种狞厉之美,神秘且威严。底部镌以连珠纹,圈与圈间距的疏密,虽不很严格却显得自然。坚实浑厚的三足承于圆腹之下,营造了一种厚实而稳定的氛围,确实有“定鼎”的气度。相传,这一纹饰的特点与图腾崇拜有关,被用于祭祀祖先神灵,观念上对神灵的尊崇,必然使得纹饰趋于神秘,令人有怵目惊心之感,所以兽面纹鬲由炊器变为礼器。币面的兽面纹鬲有形可见,有声可闻,有味可嗅,可名可道。尽管兽面纹鬲显得相对朴实,但其实用功能和形式美感兼具的造型奠定了国之重器的地位。器以藏礼,用中国式的表现手法凸显了鲜明的时代审美风格。灵活的线形纹饰弥补了器皿体块特质的不足,赋予了凝重的器皿以生命的气息,形成了刚柔相济的韵味。把玩这枚银币,您在历史的长河中观摩了古代人民把臆想的物象铸刻在礼器上,突出其摄取权利和树立威信的现实意义。赏币怡情,体验一下赋予器皿的抽象式礼治,也可谓是一份惊喜!供稿:北京银协集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