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器是我国青铜器的一大门类,主要包括鼎、鬲、甗、簋、盨、簠、敦、豆、匕等。其中,鬲作为用于烧煮加热的炊具,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普遍使用,但在那时还只是陶鬲。汉书•郊祀志》谓鬲为空足鼎。最初的青铜鬲仿照陶鬲制成,似鼎而足空,足空则煮水易热,体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 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于2012年8月发行,其中5盎司银质纪念币将铸造于商代中期的兽面纹鬲刊印于币面上,重现青铜鬲几千年前的辉煌,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广大收藏投资者的福音。鬲是一种重要的炊食工具,是为烹饪而发明创造的。鬲的出现,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进入了熟食时期,并且以谷物为主,表现出鬲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另一方面,鬲也反应了家庭的血亲关系。一个家庭成员的食物在鬲中加工和食用,各成员之间围绕食物便产生了分工与联系,鬲的使用使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正如“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一般,鬲已经是成为家庭的象征和代名词。 在这样的深意下,5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选取兽面纹鬲为背面图案造型,清晰的刻画展现出兽面纹鬲粗犷的纹饰、合理的布局和精湛的工艺水平。颈部装饰有变形夔纹,每一个袋形器腹上都装饰有兽面纹,彰显出商代中期青铜器纹饰的特点。 民以食为天,在银币中展现代表中国食文化、代表家庭亲情的兽面纹鬲,表现出了我国青铜器文化的精髓。供稿:北京银协集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