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 兽面纹鬲——民以食为天

  • 时间:2012-11-15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离了食物是无法生存的,人需要食物来补充体力,补充能量,才能够生活工作。作为盛放食物的器具,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兽面纹鬲,就是铸造于商代中期的一种古代炊具,可用于烧煮加热,形制上类似于鼎,后演变为礼器。在此次发行的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中,我们也看到了兽面纹鬲的身影,以兽面纹鬲为设计图案的是5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该枚银质纪念币为纯银材质,成色99.9%,直径为70mm,面额为50元,预计最大发行量为万枚。
    仔细观察5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背面的图案为商代兽面纹鬲,衬以该器物兽面纹样等装饰组合设计,并刊“商•兽面纹鬲”字样及面额。兽面纹鬲,高19.2厘米,口径14.6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器物纹饰粗犷,布局合理,工艺水平精湛,是同期青铜鬲中的精品。其颈部装饰有变形夔纹,每一个袋形器腹上都装饰有兽面纹,具有典型商中期青铜器纹饰特征。
    据考证,鬲是炊粥器,亦可盛放肉食。青铜鬲最早见于商代早期,其形式自陶器发展而来。鬲侈口,唇边加厚,长颈,深腹袋状,下有圆缀形中空足,双立耳。再者,鬲腹饰卷角型兽面纹,兽目巨大,图案条纹粗犷,结构复杂,构图具有高度的象征性。器壁均匀而薄。在商代前期青铜鬲中以5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所选中的这件器物最为精致。
    另外,选择兽面纹鬲作为纪念币图案之一,也是有着其深远的历史意义的。“鬲”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了二三千年的时间,在它存在的那个时期,“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它消亡以后,“鬲”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还是巨大而深远的。“鬲”被称为中国远古文明的活化石,是传承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
    某些学者认为,鬲不仅是一种器皿,而且是一种文化。鬲是种造型颇具特色的炊具,只存在于中国,是我们祖先一项了不起的发明。鬲的结构科学,又便于实用,故在我国古代曾普遍流行,历时久远。不同文化类型的鬲有不同特点,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形制又必然会发生演变。所以,在文化考古学领域,陶鬲常用来作为说明古文化类型纵向发展与横向交流的实物标本,被称作“中华古文化代表化石”。
    承载了这么多意义的5盎司银质圆形纪念币,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一经发行必然会为许多人争相收藏,掀起纪念币市场中的狂潮。
    供稿:北京银协集币服务中心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