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自主品牌一直享受着各种优惠政策,甚至有各种补贴。
近日,汽车行业最为重磅的新闻无非是“节能补贴标准门槛提升”。该消息是从2011天津论坛上传出,工信部以及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均证实了该消息。与现行的标准相比较,最为核心的变化,便是获取补贴的门槛提升,其入围车型平均油耗将从6.9升提高至6.3升,增幅达到8.6%。
消息一出,外界哗然,尤其是对自主品牌捏了一把汗,因为入围补贴名单的车型中,自主品牌占据着半壁江山,并且自主品牌自身的技术条件差,要实现更高的技术标准,对部分自主品牌来说,实属不易达到。
部分人认为,该项政策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市场不断萎缩的情况下,补贴的退出将让自主品牌的日子更加难过。力帆汽车常务副总也表示,新政策可以迫使自主品牌车企提升技术,但靠自然吸气发动机达到油耗降低10%的困难非常大,而自主品牌车型大多搭载自然吸气发动机。
然而,即便部分自主品牌将被新标准挡在门外,新标准提高也是必然,而自主品牌不应过于悲观。
为何?因为节能补贴这项政策的推出,最终目的是鼓励车企加大研发,降低车辆的排放,减少能源消耗。目前,经过发布6批次入围车型,已经有了427款车型入围,可以说基本涵盖了市场上主流的1.6L及以下排量车型。这样也意味着,通过财政政策鼓励车企开发节能车型的边际效应在减少,逐渐成为变相的市场补贴行为。如果这样,也就失去了政策本身的意义。
目前,外界普遍担忧的自主品牌日子将更加难过。可以说,这方面的担忧主要从市场的角度考虑,认为合资品牌依靠着强硬的技术水平,要实现新标准并不难,如果加上补贴优惠,将更容易挤占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如果这样,便将政策的初衷理解错误了,这个政策不是变相补贴车企,抢占市场。
长期以来,自主品牌一直享受着各种优惠政策,甚至有各种补贴。最近几年,依靠着整体市场的迅猛发展,自主品牌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然而,一旦失去政策扶持,市场表现便快速下滑。从这方面来说,自主品牌并没有完全“断奶”,但政策不能一味迁就自主品牌,应该引诱其面对激烈的市场争夺,开发更加先进的符合行业发展潮流的技术。
更为重要的是,节能补贴门槛的提高,将让更多车企积极研发新技术,满足补贴要求,从长远来说,对车企是十分有利的,即便在短期内损失部分销量。但是,今年以来,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价格战也早已经开打,优惠的幅度大大超过了这3000元,并且,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为了销量,补贴3000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反馈给消费者。因此,更多消费者也不会在意这3000元的政策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