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出现在新石器时期,陶制,三足,内空。商前期者无耳,后期口沿上出现了两直耳。西周前期高领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腹部饰以扉棱。由于陶鬲易碎,商至春秋时期出现了铜鬲。鬲的三足接触火面积大,炊煮快。很适于煮水和煮大块的肉。但以其煮粥却是不行的,因为三足内空,既不利于搅拌,又容易沉底,产生焦糊。于是,后来空足日趋缩小,甚至取消了空足,变成了陶釜(圆底)与陶罐(平底)。在陶釜或陶罐下安上三个足,就成了鼎。我国在裴李岗文化、长江下游崧泽文化、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安徽宿松黄善嘴遗址都出土有陶鼎。可以看出鼎的来源(之一)是在原来炊具下安了三足。 兽面纹鬲,铸造于商代中期。该器物高19.2厘米,口径14.6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器物纹饰粗犷,布局合理,工艺水平精湛,是同期青铜鬲中的精品。其颈部装饰有变形夔纹,每一个袋形器腹上都装饰有兽面纹,具有典型商中期青铜器纹饰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2年8月31日发行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一套。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2枚,银币3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此币为5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银5盎司,直径70毫米,面额5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10000枚。(供稿:北京银协集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