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为吹粥器。《汉书.郊祀志上》:“其(指鼎)空足曰鬲。”颜师古注引苏林曰:“足中空不实者,名曰鬲也。”赵汝珍《古玩指南续编.古代礼器》:“古时盛馔用鼎,常饪用鬲。”《博古图言》:“鬲之用与鼎同,惟祀天地鬼神、礼宾客必以鼎,常饪则以鬲。其制字符所容通于足,取火易达,故常饪用之。”鬲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为陶制品,在商代陶鬲仍然存在。青铜鬲在商代早期开始出现,早期同陶鬲形制一样,犹如3个奶牛乳房拼合而成。其下有3个较短的锥形足。袋形腹的作用为了扩大受火面积,较快地煮熟食物,但商代晚期以后,袋腹逐渐退化,而且多数青铜鬲有精美的花纹,不宜于火煮,为避免熏黑影响美观,所以逐渐演变为盛粥器。西周时有一种方形的鬲,鬲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有门可以开合,门内可放木炭,如陕西扶风百家村就曾出土过一件。直至战国末期,青铜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兽面纹鬲,铸造于商代中期。该器物高19.2厘米,口径14.6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器物纹饰粗犷,布局合理,工艺水平精湛,是同期青铜鬲中的精品。其颈部装饰有变形夔纹,每一个袋形器腹上都装饰有兽面纹,具有典型商中期青铜器纹饰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2年8月31日发行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一套。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2枚,银币3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此币为5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银5盎司,直径70毫米,面额5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1000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