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一套赏析 春秋时期的青铜铭文大多是各国诸侯与卿大夫所制,内容多反映诸侯贵族的社会生活与典章制度。在内容与形式上均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点。 春秋早期的青铜铭文接近西周的特点,中期以后各国间的差别开始凸显,不同的地理区域间的青铜铭文有较大的差别,其中尤以黄河下游的齐鲁、中原的晋、南方诸国与关中的秦最典型。 齐国的金文资料较为丰富,字体瘦长而工整。另外也有笔画舒张,风格豪放的。两种形式书法虽然不同但字形结构却一致,前者应当是一种刻意加工的艺术字体。鲁国的金文保留较多的西周晚期金文的风格,稳重敦厚,或与鲁国保留周礼有关。
晋国的金文书体较繁杂,有些较为草率,布局较散。有些却保持西周晚期的传统,笔画工整流畅。 南方诸国包括江淮与靠近江淮流域的诸侯国(楚、吴、越、蔡、许、徐等)。此区的金文以“鸟虫书”最为著名。“鸟虫书”即图案化的文字,常以错金的形式出现。鸟书的笔画作鸟形,或在文字的上下作鸟形的装饰,多见于兵器之上。虫书笔画故作蜿蜒盘曲状,犹如虫体的弯曲而得名。 秦国的青铜铭文与石鼓文接近,结构上严谨,字形上规整,笔法上圆转向圆折转变,渐向小篆接近。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2年8月31日发行中国青铜器金银纪念币(第1组)一套。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2枚,银币3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1公斤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商代兽面纹斝,衬以该器物兽面纹样等装饰组合设计,并刊“商·兽面纹斝”字样及面额。 1公斤圆形银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银1公斤,直径100毫米,面额30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6000枚。 (供稿:北京银协集币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