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学年,虽然孩子才上学一年级,可是我比一个初中生的家长都累!”西安雁塔区某小学的晨晨妈妈告诉记者,晨晨今年九月份才上二年级。当初为了孩子能进入所在辖区的一所理想的小学,晨晨妈妈早在晨晨还在上中班时就开始打听,只要听说谁有这方面关系的人,晨晨妈妈都会有意的与之套近乎。最终晨晨妈妈如愿以偿,虽然花了好几万,可是晨晨妈妈觉得很值,只要是为了孩子好,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进入小学后,不比幼儿园五六点才去接孩子,下午不到四点一年级就放学了,学校提供午餐,中午可以在学校吃饭不用家长接,可是下午放学早,附近的托管班或小饭桌都是没有资质的又不放心,所以只能自己早早来接孩子,为此我辞掉了本来很好的一份工作!”
“刚上一年级时作业一下子比幼儿园多起来,每晚孩子都要写到九十点,有时写不完孩子就哭,可是没办法哭也得写,我就那样坐在他旁边陪着他,有段时间学习有点跟不上,被老师批评成绩不好……作业做错时老师就会给我打电话,让我在家多辅导,家庭作业家长每天都要检查,如果孩子做错了,家长没有看出来,第二老师就会在本子上用红笔写上,请家长认真几个字。或者直接把电话打过来,一直到现在只要看到是老师的电话,我的神经就会高度紧张,就会担心我家孩子是不是哪方面做的又不好。”这样的担心同在一个班上的其它家长也都有过。
“平常接孩子时家长们就会在一起交流,大家一致的话题就是打听别人家的孩子在校外报的什么班,画画、小主持人、写作、书法、围棋、朗诵、英语、舞蹈等,其中英语光我听到的就要分新概念、迪士尼、洪恩,朗文,清华少儿,剑桥等,我家孩子因为他爸爸一直主张让孩子多玩玩,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报班,可是听说他们班上其它孩子都报了,我真后悔也应该让他早点学,以免以后在他们班上是成绩差的。”与晨晨同在一个班上的志东妈妈告诉记者,据记者了解像晨晨班上的孩子,没有不在外面报班的,据说报班最多的一个孩子报了五个班,从周一到周五晚上几乎都要去兴趣班学习。
而放眼国外,如美国的小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呢!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至少让学生玩二个小时,下午不到三点就放学回家,最让人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一位华人父母刚去美国,第一天上学孩子带上了国内的小学数学书,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六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中国父母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当时父母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给中国父母说了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又字像砖头一样拍在中国父母的脑门上。
孩子在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国内的家长看了,肯定会问这哪里是作业,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可是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十二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这对父母不禁想起当年自己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应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由可以看出,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这就是美国式的教育。
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前几日网上的一篇文章说,一位家长的孩子升入小学一个月摧垮了家长坚持6年的教育观,如“自述”妈妈所描述的,从本子、笔、文具袋到舞蹈鞋,老师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妈妈在反思,这样流水线似的生产“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这也是我们许许多多的家长们都在苦恼的一件事,孩子交给学校,6年后我们都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
没有那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是在快乐中成长的,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是看着身边其它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匆匆忙忙地赶往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家长见面时聊的是哪种教辅材料好,哪个兴趣班好时,家长们又开始动摇了,不要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这种矛盾的心理让许许多多的人陷入了 “囚徒困境” ,一方面选了辅导班,意味着孩子自由时间的占用,幸福感降低。另一方面,如果不选择辅导班或多做题又意味着孩子可能会输在起跑线上,可能会失去美好的未来。在这种将快乐童年与成功未来的互掐中,全民纠结着……
似乎全民焦虑的时代来临了!
(本网记者:杨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