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瓷砖网(www.sociw.com)夹江讯 编辑:温顺的小羊西部瓷都真正兴起源自于1992年到2000年期间,在此期间夹江瓷砖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姿态快速发展,从而获得了“西部瓷都”的称号,从西部瓷都的再到我们今天的夹江瓷砖网(www.sociw.com)我们看到了美丽夹江的发展和未来,可以说是西部瓷都的称号衍生了夹江瓷砖网的诞生。夹江“西部瓷都”小编还是习惯把夹江放在“西部瓷都”的前面,地处四川西南部的夹江县,南临乐山大佛,西傍峨眉仙山,北接东坡故里,距省府成都130公里,据成乐高速之要塞,扼成昆铁路之咽喉。因青衣江从两座山峦蜿蜒而出,形成“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胜, “夹江”因此而得名。追溯历史,夹江古为“蜀之良邑”,夏为梁州之域,汉为巴蜀之地,隋开皇十三年(公元五百九十三年)置县,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创造了许多让夹江人倍感骄傲的文明:秦汉栈道、嘉阳驿站、灵泉古渡等古迹遍布于其境内,杨公阙、千佛岩石窟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竹纸制作技艺、夹江年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入选全国百家最具魅力博物馆;唢呐、堂灯、高桩彩会、竹麻号子、夹江年画等民间文艺“五枝花”更是异彩纷呈。不过,当历史进入新纪元后,真正让夹江声明远播的是陶瓷,并且让夹江冠上了“中国西部瓷都”的荣耀,跻身全国几大主要陶瓷基地行列、享誉海内。几年前,一位叫罗伯特.迈克的美国旅行者到夹江后,在其日记中饱含深情地写到:“这里是瓷砖的世界,这里是创业者的世界,这里人人都在为瓷砖而忙、为瓷砖而活,而如金似银的陶土也滋养着这一方人。这里的每个人都以沾瓷为荣,瓷砖已经融入了他们的血脉。”因为陶瓷,夹江改变了发展方向,也改变了夹江人的生活。
摸索做强县域经济的年代“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夹江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小县,全县仅有1家小煤矿、1家小水泥厂和一些作坊式手工业,财政主要靠农业税收,县财政年收入不足1000万元。放眼望去,当时的夹江县城小、破、旧,全县找不出一家像样的宾馆,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 ” 11月13日,在夹江工作了20多年的夹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友军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时,向本报记者说道。事实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夹江县的历届县委县政府就在开始寻找一条如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道路,最初他们将目光锁在了发展农业方面。不过,由于夹江地形地貌复杂,坝区、丘陵地区、山区各占境内土地面积的1/3,真正适合于发展农业的优质土地并不多。此外,拥有35万人口的夹江县幅员面积仅749平方公里,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到一亩。在通过发展农业以实现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的道路上,夹江县委县政府几经尝试,最终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时间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从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之后,全国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彼时的中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逐步形成。在这个时候,夹江县委县政府寻求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的道路的想法尤为迫切。“在这个时候我们又搞过茶叶加工厂、陶瓷机械设备厂等许多产业,也曾经想重点把夹江的豆腐乳、国画纸等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实现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梦想。”郑友军向本报记者介绍,夹江的豆腐乳曾经一度是轻工部的优质产品,在成都市场也曾经出现过万人排队购买、供不应求的现象。此外,夹江的国画纸也是全国的两大品牌之一,与安徽的宣纸齐名。“当时夹江县委县政府在这两个方面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试图寻求突破,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都没有取得成功。”郑友军介绍,夹江的豆腐乳最终也没有做强,因为它属于一个小商品,很难被大范围内的消费者所消费,产生的效益也十分有限。而夹江的国画纸虽然作为夹江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的精髓,因为牵涉到一个市场的消费问题,也未能做大。当时的夹江县委县政府在寻求做强做大县域经济的道路上,四处碰壁,无功而返。
陶瓷产业的兴起夹江人不会忘记1987年。那一年是夹江县发展县域经济的新纪元,从这个时候开始,夹江县迎来了发展县域经济的新篇章。1987年,正当夹江县委县政府苦寻发展县域经济之路的时候,夹江县蟠龙乡(现为黄土镇)罗华村村民陈长富与几位村民,共同筹资67万元建立了夹江县建筑瓷厂,点燃了夹江陶瓷的第一把炉火。陈长富也因此被誉为夹江发展陶瓷产业的拓荒者、功勋人物。 当时的大环境是,虽然中国改革开放已历时7年多,但地处中国西南一隅的夹江,经济依然比较落后。彼时,人们已逐渐开始流行用彩砖、马赛克、瓷砖等对房屋进行装饰。瓷砖在夹江周边的个别区县也有生产,但是产量很少。担任过夹江县乡企局建材有限公司副经理的陈长富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行所蕴藏的商机,于是毅然于1987年3月辞职,全力筹办瓷砖厂。 当年7月,陈长富的夹江建筑瓷厂正式建成投产。当时建的是土烧窑,只有1条非常原始的生产线,产量也不是很高,每年只能生产几十万平方米,生产的都是20cm×20cm的小方块的外墙砖。虽然如此,但是当夹江建筑瓷厂的第一片砖生产出来的时候,全县都轰动了,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产品也非常畅销。11月14日,原夹江建筑瓷厂的车间主任李先生向本报记者介绍,当时生产一片砖的成本很低,不过一片20cm×20cm的外墙砖在当时都可以卖到2元以上,利润非常高,“瓷砖厂那时候赚疯了”。 “第二年我们就开始盈利了,大概赚了几十万元,到1991年盈利就突破了百万,这在90年代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据”李先生说,1992年,夹江建筑瓷厂正式改名为长城建陶厂。同时,当年夹江县委、县政府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提出大打经济建设总体战,县委组织部与长城建陶厂合作联办了彩釉地砖厂,总投资430万元,年生产能力54万平方米,工厂占地60余亩。长城建陶厂在这个时候进入了最为辉煌的时期。郑友军告诉本报记者,夹江自古以来经商风气浓厚,民间之本非常雄厚,捕捉商机也非常敏锐。陈长富的第一批瓷砖生产出来后,产品产销和高利润使许多人开始跟风而上。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1989年到1990年的两年时间里,在黄土镇上先后建起了茶坊瓷砖厂、玻华瓷砖厂、永发瓷砖厂,一些机砖厂也转向生产瓷砖。紧接着,皇城瓷厂、黄土陶瓷、久久陶瓷、明珠陶瓷等,也都开始上马。1992年之后,整个夹江县的陶瓷企业开始蓬勃发展。“出现这样的形势一方面得益于当时的国家政策,开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体制改革转型,开始实行股份制,给予私营企业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银行贷款等方面也逐渐放开,很多懂得技术的本厂员工开始外出办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夹江县的陶瓷企业开始蓬勃发展。”郑友军说道。彼时,标志着夹江的陶瓷产业的正式兴起。
“西部瓷都”问世据统计数据显示,从1992年开始到2000年,夹江的陶瓷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从1992年初的20多家发展到了100多家,不过这些企业规模都不大,多为一到两条生产线。“打个比喻,你今年投资了500万办厂,明年一年的时间你不但把本钱赚回来,你还有可能在赚500万,利润空间非常大。”夹江的一位陶瓷从业者如此向本报记者描述当年的情形。这个时候,整个夹江大大小小的陶瓷企业呈遍地开花的态势,夹江的陶瓷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就着这阵滚滚热浪,夹江县委县政府以极大的热情因势利导,决定壮大和培育陶瓷支柱产业。自此,陶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夹江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不过,在夹江陶瓷产业兴起的同时,也给社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环保课题。据2000年的数据显示,当时夹江全县燃煤企业最多时达到88家,烟囱100余根。污染最严重时,陶瓷企业排放的黑烟被媒体称之为“遮天蔽日”,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夹江在享受陶瓷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严峻的环保压力,推动陶瓷企业的清洁生产在当时被提上了议程。2002年3月,经过两年的努力,总投资1.345亿元的四川省重点建设工程眉山—夹江—乐山的天然气长距离输气管道工程全线贯通。它的日供气量达到了250万立方米,当时整个夹江县的日用气量是100万立方米左右,而这些天然气大部分用于陶瓷企业。天然气管道开通后,不但促进了夹江陶瓷产业煤改气的进程,对夹江陶瓷的产量和质量都是一个大的提升。此外,随着建陶企业的增多,夹江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感到必须对发展水平较低的现有企业进行“淬火”,实现新的突破和提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致被淘汰出局,他们把目光瞄向东部。2000年6月,广东奥斯堡陶瓷企业进驻夹江,并且很快在夹江淘得第一桶金。随后,广东新中源陶瓷携2.5亿元巨资闻风而来,迅速抢占夹江陶瓷产业制高点,另5家广东陶瓷企业也迅速跟进。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高档的产品,给夹江本地陶瓷业形成强大冲击力。事实上,东部陶瓷企业的大举挺进,不仅没有“扼杀”本地企业,反而促进了他们的发展。“佛山陶瓷企业进入夹江,优化了夹江的陶瓷产业结构,扩大了夹江的陶瓷生产规模,带动了当地陶瓷产业的升级换代和陶瓷品牌战略的建设,并极大地促进了夹江陶瓷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当地政府领导这样评价。大量的陶瓷企业云集夹江,产生了厚重的积聚效应:资金、技术、人才及配套产业的高度聚集,催生出新型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产业集群,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凝聚力、科技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产生了“1+1>2”的集群效应。夹江陶瓷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环境保护、物流配送、技术服务等日臻完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将夹江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称之为可与“温州模式”媲美的“夹江现象”。从2000年到2005年,夹江陶瓷产业产能实现了一年提升一个亿的跨越式发展。发展到2005年,夹江陶瓷拥有了5个亿的产能,占全国的20%,占四川省的80%。有专家分析认为,2000年到2005年,夹江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在这期间,夹江县于2001年6月份、2004年11月份举办了第一、二届国际陶瓷节,正式向国内外展示夹江陶瓷产业取得的成绩,同国内外的厂商、专家、政府也正式搭建起了交流沟通。2004年9月23日,夹江再次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联合授予夹江“中国西部瓷都”荣誉称号。凭借这块金字招牌,夹江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辐射也越来越广。如今,这个“陶瓷商圈”,正在以夹江县城为核心,在全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辐射作用。西部瓷都衍生夹江瓷砖网西部瓷都的瓷砖行业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近来也面临着国家经济的影响和瓷砖反撤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个双重影响下政府部门也是加大力度支持本地和外地瓷砖厂家的发展和生产,从夹江瓷砖的发展在此历程中衍生了我们“夹江瓷砖网”的诞生,夹江瓷砖网的诞生可谓是机缘巧合也是一波三折,夹江瓷砖网原名搜瓷网定位于搜索瓷砖品牌,域名:www.sociw.com也不难看出寓意,之后因为长时间网站的规划和发展,对网站进行了一次大改版也对网站进行了重新定位!夹江瓷砖网简介
《夹江瓷砖网》原名《搜瓷网》创建于2011年,网站定位于展示瓷砖品牌,传播企业形象;主要访客对象为市场终端消费者,建材市场经销商;是中国陶瓷行业的门户网站和顶级商务平台,打造国内一流行业网上贸易、资讯信息化服务,致力于供应商和采购商之间提供最佳的网络贸易交易平台。 夹江瓷砖网十分关注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积极参加各类知名陶瓷展览会宣传媒体。其宗旨就是将陶瓷行业商贸信息资源与市场有机结合,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行业商家和各类企业提供最强大、最优惠、最便捷的网上贸易信息发布、展示、搜索等各项服务平台。夹江瓷砖网愿与陶瓷行业相关的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媒体、杂志、陶瓷企业精诚合作,并与各地行业协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全球陶瓷市场的商业交流。 夹江瓷砖网以全球范围内整合网络、展会、杂志等多种宣传媒体,通过三位一体化的全方位推广模式,成功打造全球陶瓷市场的商业交流,在业界有很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搜瓷网以"不断创新、优质服务"为宗旨,以丰富的资讯为根本,以卓越的行销团体为主体,以诚信、优质的服务为保障,采用国际前沿的管理模式为广大陶瓷企业设计鲜明的互联网形象,使其快速、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夹江瓷砖网近期将为2012中国广州国际陶瓷工业技术与产品展览会做为媒体支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