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法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养身修心的方法。近年来.禅修广受西方社会的重视,并广泛运用于自我心理治疗,学习禅修的热潮持久不衰。究其原因,就在于对身处俗世生活中的现代人来说,禅修正好提供了一种让心灵归于平静,不再痛苦、抑郁、嗔怒、焦躁的方法,而这正是人所应有的最根本的快乐。禅修可以促进我们对事物本性以及自心的了知,让我们走出痛苦压抑的泥潭,放下沉重的精神包袱,得以在生命的历程中轻装前行。
谭小芳老师认为,每个人都在寻找快乐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追求着理想的生活,每个人对理想生活的理解和憧憬或许千差万别,但对快乐的追求无疑是共通的,甚至可以说,快乐是理想生活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因素。人们尝试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向着快乐这一目标努力。
禅修的巴利文意思是“心灵的培育”,就是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其实践方法就是以“八正道”的修学为主,辅以四梵住的慈悲喜舍;七觉支的念、择法、精进、定等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修行道路,使无论是过出家生活的人,还是过在家生活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随分随力地行践八正道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逐渐减少烦恼的困扰和贪欲、嗔恚、愚痴的束缚;逐渐让心灵净化及得解脱自在,使自己向善、向觉悟解脱的方向前进。任何一个发心修习的人,都能从这些平实的修习中逐渐体会到极有意义、极具价值的觉悟真理。
谭小芳(预定禅修学习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 )老师表示,人都趋乐避苦的道理众所皆知。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竭尽所能想免除、减轻痛苦,享受幸福快乐。然而他们的努力方针主要想藉物质的手段造就色身的福祉,殊不知,幸福取决於内心的态度,而且只有少数人真正著眼於心灵的开发,更少的人仍努力不懈地致力於心灵的训练。
有谁不想得到快乐呢?无奈的是生活中总是有没完没了的痛苦。认识“痛苦”,才能让我们避开痛苦,进入生活中的喜乐之门。生活中充斥着种种问题、烦恼,这都给我们带来痛苦。痛苦有着各种面貌,但却离不开这两大类:自然的痛苦和人心制造的痛苦。身体的老化、病痛、死亡,还有自然界的灾害,这都是无可避免的,我们称之为“自然的痛苦”。有另一种痛苦比自然的痛苦更为让我们窒息,那就是我们那一颗“疯猴子般的心”所制造出来的种种痛苦。
为说明这一点,我们可注意到人们对色身调理和服侍的世俗习性;对衣、食、住屋永无止息的追逐;为提升物质生活的水准、改善交通和通讯的方式,以及避免和治疗疾病而造就了惊人的科技进步。所有的这些努力主要是关心身体的滋养和维护。
我们必须肯定它们是最基本的。不过,人类的努力和成就不可能减轻或拔除随著老、病、家庭纷争和生计烦恼所带来的痛苦,简单地说,这些追求带有需要和欲望的不可满足性。这些痛苦不能经由物质的方法克服,只能靠锻链内心、开发智慧。
当你以不寻常的慧见看待寻常的境况,就如同在垃圾堆中挖到珍宝。如果工作变成精神修持的一部分,每日例常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反而成为你灵感的泉源;你不会以为任何东西微不足道,也不会视何物特别神圣——所有生活中的物质与材料都是尽其所用而已。
不过,工作也可以是一种逃避创造的方式:要么你发狂地工作,将空间全部填满,使自发无从产生;要么你偷懒,将工作当作反叛的对象——这都显示了对创造的恐惧,你不肯让创造的过程自然地发展 。反之,你按照自己接下来的偏见行事,害怕让自己的心享有空间。当一个人感到沮丧、害怕或担心事情出差错的时候,他马上开始擦桌抹椅或是到花园中除草,试图让自己分心——他不愿意面对心底的问题,所以找某种一时的消遣;
把原本负面的事物转化为正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禅修。哪怕面对大灾难、失去亲人这种伤痛也应该被转化。这说来似乎很容易,而实际上并不容易,所以,平时的训练很重要。利用禅修的力量,时时转化内心,直到“转化”成了你的习惯。那么,遇到苦难时,你也会变得更有力量。我们的心是身体的控制者,所以,我们得学会控制“心”。
现在的社会总是要人们工作的要有效率,快一些,但是我们要反思这一点,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甚至是做饭洗碗,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修行,既然是修行,那就应该具足坚定快乐和自在-----否则,那就是在浪费时间,但不幸的是,不修行的人总是在做浪费时间的事情,虽然有效率,但很少快乐,因为他没有活在当下。现代人功利性太强,永无止境地追求物欲时,很少停下来想想,内心是否能跟得上自己前进的脚步,生活的方向变得越来越不清晰,几乎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宣泄压力的出口。
如何现在就快乐起来?如果我问你:你现在快乐起来了吗??或许你会说,好像这一刻没有到来,不过,我相信它就在不远的将来。太多人求助于这样的信念,这多么好笑,佛陀的教化是很清楚的:不要等待,要把当下变成你生命中的美妙时刻。这是可能的,只要你具备专注和正念的力量。
如果我们活着没有觉知,不能真正看见周围的世界,那么就像一辆失控的火车。这种情况在职场生活中尤其多见。如果我们被工作拖住,就会忙个不停。这样,我们不仅个人生活过不好,工作也做不好。我们工作做不好,个人生活也跟着过不好。
沉重的工作负担、不切实际的最后期限、棘手的工作情况、持续不断的压力和担心被解雇,这些都会造成工作上的痛苦,还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对此,似乎没有人能帮得上我们,但是我们不必非要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心灵力量或真正的力量,以及将正念带到日常生活中,彻底提升我们的工作品质和生活品质。
正念就是完全地活在当下,觉知自身内在和周边发生的事物。训练心智,集中注意力,不但能使我们工作更有成效,而且使我们更加放松和更有活力。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关注我们身边重要的人和事物,每一刻我们都可以过得很充实,心里清楚这一刻就是美妙的一刻,就是我们真正拥有的唯一的一刻。
我们只要集中心灵的力量,就能将企业净收益转变为包含慈悲在内的收益。我们不必什么收益都不要。慈悲能带来经济收益和事业成功。我认为,优秀的企业对赢利的定义,要考虑到它是否对其他企业和地球产生影响。企业在考虑如何赢利时,如果保持正直诚实和关心世界,那么员工会更加快乐,满意的客户会更多,而且赚的钱也会更多。
在禅修的路途中,不免会有对自己失望的时候。经常提醒自己友善地看待面前的一切境象,请自己学习回应环境的转变以取代情绪的反应,但心的习性往往会快过任何提醒,后知后觉,常常事后才知道已经对周边的人和事作出了情绪反应,在言语或行为上伤害了的别人和自己,之后才懊悔。一切都像知易行难,越是对禅修认真,对自己行为不当的失望就越大。
就像行山一样,若我们只想着行到山顶,快些达到目标,只渴望到时可以一览秀丽的风景,那整个行山的过程变成苦差,只有当到达山顶这一刻才有短暂的快乐。若我们认识到行山的乐趣其实就是在行山的整个过程之中,那么一跌一弯路、一花一草也是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