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河南
职业技术学院一
女生宿舍发生一起凶杀案,致3人遇难1人受伤。据了解,行凶者为一20岁左右的男子,持单刃短刀行凶。对于案发原因,
郑州市**局发布通稿称,疑犯因矛盾纠纷报复杀人。通稿未涉及作案细节及矛盾具体原因,警方称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另据了解,疑犯为男性,并非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是发生命案宿舍一女生的网友。案发时该女生不在宿舍,躲过一劫。
在如今这个好莱坞文化
影响全球和网络传播无处不在的时代,
青少年暴力事件已经不再是国外独有的现象。近年世界上多个
国家都曾接二连三地发生凶杀事件。比如2009年3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市附近一所中学发生的校园凶杀案,就造成包括凶手在内的16人死亡,成为了德国历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的青少年惨案之一。而这样的青少年暴力事件在世界各地也正变得越发普遍和频繁,当然,
中国也不例外。2012年2月13日,来自深圳的90后
大学新生何虹健在宾馆杀害了自己的女友康婷婷,事后伪造自杀现场,而杀人的原因竟然只是因为情侣间一点小小的争执。暑假期间,两名就读高中的青少年在不到两周内在湖南、广东、云南三地连杀7人。一路逃窜,一路杀戮,即使被捕也面无惧色,甚至叫嚣:“那么多警察,竟然也抓到不我!”8月1日,辽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发生一起杀死8人、刺伤5人的特大杀人案件。作案者是一个17岁的少年,因失恋而展开疯狂杀戮,而在此前,他不过是一个性格内向、喜欢钓鱼的
孩子。
“暴力文化”浸染下的青少年凶杀案正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正因此,当一些专家在分析“凶杀”的原因时,他们更愿意借此探讨社会的其他问题,比如体现在网络暴力、影视暴力、生命
教育的缺失等方面的问题。
可以说,当今社会的暴力文化已经逐渐深厚。青少年每天接触的
电影、电视、电子游戏乃至网络,相当一部分都包含暴力的内容。而不管是电影,还是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行为,在缺乏分析
能力的青少年眼中,杀人不眨眼的人物往往是英雄,他们杀人后无须负任何法律责任,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这就难免会在青少年的幼小心灵中播种下崇尚暴力的种子,相信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
还有研究认为,暴力节目是暴力行为的催化剂。人过多的接触暴力信息下,自然会被灌输一套世界观、角色认定与错误的
价值体系。而暴力一旦成为社会崇尚的解决争端和泄愤的主要手段,就必然会形成毁灭性、群体性、报复性的社会伤害。在施暴者的心中,任何法律和规则都会是多余的,任何预案和预设都很难消解。所以说,这些年青少年案件之所以频发,暴力因子的变种发作原因不可推卸。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黑暗的时候,他就会去犯罪,有罪的不是犯罪的人,而是制造黑暗的人!”在当今中国这个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转型期,“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越来越严重,伴随社会群体加速裂变的是冷漠和隔阂,大批潜在的反社会者正被一步步推向暴力的边缘。
如何求解?我们还是只能重复常识,那些“凶杀者”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只是我们忽略了他们的感受,没有给予他们适时的帮助,也助推了他们走上这条不归路,也是社会的错。预防悲剧的发生,社会必须改变,我们需要社会环境与个人需要满足之间的平衡,需要人的自由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平衡,需要实现人的权利与得到尊严的平衡。
所以,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今天类似郑州高校凶杀案的青少年暴力事件时,应当明白:只有铲除暴力文化的土壤,还世界平和纯净,方能从根本上遏止那些凶杀惨案的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