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武器采购计划无法完成在俄罗斯并不鲜见。今年由于有政府背书,军方对此十分重视,可是,与军工企业谈判的过程仍旧一波三折。
去年年底,俄总理普京豪言将斥资20万亿卢布(约合6364亿美元)为俄军重整军备。但从今年的实践来看,这笔钱要想花出去却要费些脑筋——俄国防部迟迟无法与本国军工企业达成采购协议。据俄罗斯《观点报》消息,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安德烈·克列帕奇近日向外界承认,2011至2012年度的武器装备采购计划很可能无法完成。
实际上,相关议论自今年7月便开始出现在俄媒中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闻讯甚为不满,要求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查明报道是否属实。当后者回复“那只是部分专家的胡言乱语”时,梅德韦杰夫生气地说道:“二战时期,制造恐慌的人是要被枪毙的。”
国家武器采购计划无法完成在俄罗斯并不鲜见,去年的计划就剩下30%没完成,2009年甚至只完成了一半。今年由于有政府背书,军方对此十分重视,可是,与军工企业谈判的过程仍旧一波三折。截至克里姆林宫开始过问此事,国防部还未与包括“莫斯科热技术研究所”、“联合船舶制造集团”和“联合航空制造集团”这三家重头企业达成协议。除此之外,与“金刚石-安泰集团”和“俄罗斯直升机集团”的谈判也颇为不顺。
这些企业所承担的任务几乎涵盖了俄各军种所需的、最重要的武器系统,包括RS-24多弹头洲际导弹、“白杨-M”洲际导弹、“北风之神”核潜艇、米格-29战机等多种装备。国防部数次承诺将尽快完成采购任务,却屡屡食言,饱受批评。
价格问题成为采购迟迟不能完成的主要原因。据介绍,国防部今年要求各家企业都要针对每种武器上交详尽的价格形成体系,解释清楚凭什么为自己的产品如此定价。不少企业上交材料后,国防部又对它们的报价十分不满,认为太贵,而且“掺水”严重。
俄《消息报》刊登的一篇文章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俄国防部始终未能建立有效的价格分析队伍。该文介绍称,目前,国防部的价格分析部门仅有10个人,而在美国五角大楼,相对应的机构规模十分庞大。而且,按照苏联时期的习惯,许多武器系统在研发时往往会在价格方面留出一定的冗余,国防部很可能是以此出发,要求企业给自己的产品减价。
在收到减价要求之后,各军工企业纷纷“哭穷”。包括俄最大的船舶维修中心“星星”船舶修理厂在内的许多企业,甚至以国防部不交预付款为由而停工。它们称,如此耽搁下去,今年的采购计划必然搁浅,因为许多武器有固定的生产周期,僵持只会让损失扩大。
国防部却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这套说辞。一位内部人士对《观点报》记者表示,军工企业装模做样,但大家都清楚,它们一点都不缺钱,“许多企业在社会上有指定的服务公司,譬如,他们会一次性的将一大笔钱付给一家大饭店,然后这家企业的员工就可以凭票到这家饭店消费了,而不必支付饭钱。许多企业都用类似的方法,让账面显得很空虚。”
双方的博弈就这样陷入了死结。连政府高官亲自督促执行的合同也无法按期完成。比如,普京曾要求立即同“联合船舶制造集团”在9月12日之前签署合同,目前仍未得到执行。10月初,俄国防部一度有说法称,他们已就95%的合同与军工企业达成了协议。只不过,由于近期来自国防部的“好消息”太多,新闻媒体对此暂时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