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 长篇小说《春去阑珊》:一曲唱给当代青年的四重奏

  • 时间:2012-09-18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青春恋歌,现实挽歌,理想悲歌,人生离歌
    长篇小说《春去阑珊》:一曲唱给当代青年的四重奏
    被称为“一曲悲伤的青春恋歌,一曲哀怨的现实挽歌,一曲入心的理想悲歌,一曲共鸣的人生离歌”的长篇小说《春去阑珊》近日和广大青年读者见面。该书由知名媒体人、青年作家张小武历时五年完成,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目前已在全国新华书店以及当当网、京东360、卓越等各大网站 上架,部分报刊的连载及同名电视剧本的改编也在同时进行中。据该书编辑金贝伦介绍,该书电子版权和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的合作也已经取得进展,预计近期就将在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上线,届时读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看到这部被称为中国版《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新型青年文学作品。
    众所周知,青春是文学艺术永恒的话题,但对青春的定义每个人都有不同。青春是什么?是一个年龄段,还是一种状态,抑或一种感觉?尤其在青春即将凋零的时候,很多人对青春都有一种复杂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对现实残酷的无奈,更是对梦想失落的伤感。《春去阑珊》这个小说就是通过 主人公 “我”在大学最后一年即将走向社会时,对爱情、理想的坚持以及由此遭遇的友情、现实的考验,最终在经历重重变故后,对青春、生活的重新认识。多角度展示新世纪青年一代在身份变换、人生转折时,所经历的迷惘、困惑,折射出社会转型之际,浪漫的青春理想主义和严酷的社会现实主义的激烈碰撞。但这个小说没有走一般青春文学作品沉浸在伤感里不能自拔的路子,而是以伤感的形式,道出了积极的主题,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换言之,这个小说是一曲现实主义的挽歌,目的就是要唤起大家对理想的认识,让即将春去阑珊的孩子们认真回应内心的声音,保持向上的姿态,勇敢地面对自己存在的这个世界。
    该书作者张小武认为,青春就是一个追逐理想而又不断被现实碰撞并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悲伤、有痛苦、有无奈,但总体是向上的,是有希望的。从这点来说,《春去阑珊》这个小说不仅是青春文学作品,而且还是社会文学作品,甚至励志文学作品。
    有书评 认为,在这个年代谈青春,就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谈爱情一样,似乎只有一种形态,那就是悲伤和无奈,向上和蓬勃仿佛只 有主流媒体的报道里才有,而他们看上去又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普通人 只能远观。好在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在这种二元的状态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春去阑珊》这个小说就是作者张小武对青春的体验。这 个体验和大学有关,和理想有关,具体说,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感受有关,那就是青春这个阶段会过去,大学经历也会日渐模糊,社会也会愈加现实,甚至人生也可能愈加破碎,但是只要坚守理想并具化为行动,生活、感情、事业乃至人生都能得到拯救。
    媒体对这个小说也有很多评价,比如在青年读者中颇有影响的《第1时间》杂志在介绍这本书时写道:“大学毕业是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如何能多坚守一份理想,多摈弃一份世俗,并具化为行动,为着自己期待的人生而活,是青年人应该孜孜寻求的。理想永不凋零,她只是慢慢被遗忘。现在,到了重拾理想的时候了。《春去阑珊》,一曲悲伤的青春恋歌,一曲哀怨的现实挽歌,一曲入心的理想悲歌,一曲共鸣的人生离歌。让你在午夜梦回时触摸青春的印记,重拾青春理想,在芜杂的现实中重做自己。”
    《春去阑珊》的读者群定位是80后即将奔三一代和90后已升入大学的一代。作为 这个小说 的编辑,金贝伦认为这个小说除主题和一般青春 文学 作品 不同外,最大的特点是 语言直白、幽默,叙述形式简约而不简单,篇章结构以行文需要而定,阅读起来轻松、愉悦 ,比较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 。这也是这个小说受年轻人欢迎的原因之一
    另据了解,张小武的最新一部小说《乌托邦少年》也已完成初稿,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和读者见面。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