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火时,他推走妻子;烧伤后,妻子捐皮相救
“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就不放弃”
文/图 人民在线记者刘传涛齐鲁晚报记者黄广华 韩伟杰
“你快走,告诉周围的人跑远点,越远越好。”汽油罐起火的那刻,丈夫孔祥鹏把妻子推到大门口,然后又跑回起火的屋子,在全身起火的情况下,忍着剧痛,摸索着把起火油管从油罐接口处拔下,然后把油罐的油箱盖上盖,确保火势不把油罐引燃爆炸。“老婆,我爱你。”为全身90%烧伤的丈夫捐完头顶和后背的皮,妻子孔晓芹从重症监护室的窗户里和丈夫说话。从没说过爱的丈夫喊出一句话,让孔晓芹泪流满面。虽然医院的催款单还一张张的压在心头,但孔晓芹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让丈夫好起来。
为了能从头上将皮取下,孔晓琴将自己的头发全部剪掉 记者:刘传涛 摄
汽油罐起火,丈夫把她推出门
手背上扎着止疼针,34岁的孔晓芹坐在北京304医院烧伤整形科的病床上,一语不发。7号中午近3个小时的取皮手术结束后,她的头顶和后背都缠着白色的纱布,身体的痛感还有止疼针缓解着,但一想到丈夫孔祥鹏正在受的痛,孔晓芹便忍不住抹眼泪。7月23日一天的开始,对孔祥鹏夫妻俩来说,和往日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一大早起床,两人在泗水县杨柳镇上的加油站开门营业,11岁的女儿去上辅导班,2岁的儿子跟着奶奶去街上遛弯。孔晓芹记得,那天很热,有30多度。上午9点,丈夫要把汽油卸进自家的油罐里,这是差不多每两个月就要做一次的活,孔晓芹站在一旁帮忙。汽油的连接管就在一瞬间着了起来,没有任何征兆,火苗顺着管子迅速蔓延。孔晓芹觉得,自己被丈夫从屋里推着跑出来,从屋里到门口10米的距离,二人跑的并不费力。“他说让我快走,告诉邻居和街上的人,让他们快跑,跑得越远越好。”想起丈夫说话时的坚决表情,孔晓芹忍不住抹起眼泪。他们的加油站开在镇上的闹市区,当天又恰逢5天一个的集市,周围人很多,万一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发生火灾的时候,一个油罐里有8吨柴油,另一个油罐里有4吨多的汽油。孔晓芹有些慌张,赶紧跑到街上,抓住带孩子的大人,让他们快跑,要起火了。“我让他们互相转告,又跑去给邻居说。”眼看周围已经没人了,孔晓芹又想起丈夫,“他怕爆炸,又回去把油罐盖上。”跑回店门口,孔晓芹看到丈夫站在那里,衣服都被烧没了。“当时他还能说话,我就扯着他往旁边的树林里跑,又打了120。”村民殷刚说,从火场出来的孔祥鹏,已经被严重烧伤,“肉皮烧的都耷拉在外边,整个人也都不知道喊疼了。”顿了顿,殷刚又说:“我们都是他的邻居,他当时肯定想着两个油罐爆炸的后果,他是为了我们附近的村民呀,多亏了他,不然……”说不下去的殷刚眼里噙满了泪水,在去医院的路上,孔晓芹仔细看丈夫,身上烧得厉害,丈夫也突然发昏,不住的喊疼。后经医院检查,孔祥鹏全身90%烧伤。因为伤情严重,8月2日,孔晓芹陪着丈夫从济宁转入北京304医院。
被严重烧伤的丈夫孔祥鹏 记者:刘传涛摄
为救丈夫,妻子和亲友自愿捐皮
全身90%烧伤,创伤面感染严重,北京304医院烧伤整形科医师沈小鹏最初见到孔祥鹏时,四肢的感染程度让他很惊讶。而更让他惊讶的是,伤者家属的坚决态度,“就是一定要治好,虽然他们也知道伤的很严重。家属的坚决让我们很感动。”巨大的烧伤面需要植皮,孔晓芹主动向医生报名,“我给他捐皮,不管多少都行。”当听到医生说,最多捐17%时,孔晓芹有些沮丧,如何获取其余的皮肤让她很发愁。家乡的亲戚朋友知道了孔祥鹏的伤情,奔着救祥鹏一命的单纯想法,从没出过省的叔叔和哥哥们,自己出钱买火车票,来北京给孔祥鹏捐皮。老家的3个叔叔最先进了手术室,虽然叔叔们最大的已经52岁,最小的也已40岁,但他们都坚决的说服医生,只要是救祥鹏,怎么做都可以。为了节省医药费,后背还没有完全康复,3位叔叔就回了老家。之后,孔晓芹的大哥、二哥也来了北京。经过检查,孔晓芹的二哥符合捐皮标准。为了保证孔祥鹏的用血,杨柳村的20多个村民自发赶到北京,在北京血站献出自己的一份心。7日上午10点,孔晓芹也进入手术室,她要为丈夫捐献头顶和后背的皮肤。手术结束后,孔晓芹在重症监护室里看了看丈夫。丈夫有些虚,隔着玻璃喊“老婆,我爱你”。不愿在丈夫面前流泪的孔晓芹控制不住了,来不及擦掉脸上的泪水。自从1997年孔祥鹏去她家里安装电话,二人一见钟情开始,不善言谈的孔祥鹏从来没说过“爱你”,但现在,隔着重症监护室的的玻璃,所有的感情都变成了脸上的泪水。孔祥鹏和孔晓芹不知道的是,在老家泗水县杨柳镇杨柳村,他们81岁的奶奶哭的死去活来。为了伤势严重的孔祥鹏,也为了9岁的重岁女和刚满2岁的重孙子。第一次从记者手中看见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孔祥鹏,爸爸孔凡华泣不成声,“我可怜的孩子呀,我还第一次看见被烧成了这样。”57岁的老人,捂着脸蹲到了地上。而孔祥鹏58岁的母亲已经哭昏在地上,让孙女和孙子也嚎啕大哭起来,整个院子里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病情好转,医疗费又成难题
进入北京304医院后,因为烧伤严重,孔祥鹏的状况并不好。普通烧伤病人一天或两天换一次药,而到了孔祥鹏身上,一个小时就要换一次药。从8月2日,孔祥鹏进入医院开始,主治医生沈小鹏也把家安在了办公室里。“看着他的家人都那么坚决的要为他治病,一批批的亲戚来到北京,帮助他,给他捐皮,我们也很受感染。而且伤者的求生欲望也很强,非常配合,态度也很乐观。看到他这样,作为医生,我们也拼了。”每天不断的为孔祥鹏换药,主治医生沈小鹏在梦中也在想着换药。孔晓芹也做梦,但梦中担忧的除了丈夫的病情,还有不断增加的医药费。丈夫已经做了6次手术,虽然医生们都在努力,但9月1日时,丈夫却仍旧高烧40度不退。“当时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我们都有点没希望了,回家的车也找好了。”令医生们感觉奇迹的是,之后,孔祥鹏的高烧却退了,身体状况也有了好转。孔祥鹏伤情好转,孔晓芹心里高兴,但医药费却又到了尽头。150多万元,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天文数字”对他们来说不足以形容数额的巨大。为了给孔祥鹏治病,家里本来价值60多万的二层小楼,40万元就卖了,一辆面包车也便宜卖了。即使这样,家里已经借了80多万,再也借不出什么了。“现在吃饭都只是馒头、小米粥,他问我花了多少钱,我不敢说实话,说花了50多万,他知道哭了一中午。我们都是农民,一辈子也攒不出100万。”孔祥鹏夫妇还不知道的是,九岁的女儿从事发开始已经不再上学,她像奶奶一样每天在家为爸爸祈祷。小姑娘还当着记者的面写下为爸爸祝福的话:“爸爸妈妈,我想你们,爸爸快点好起来,我和弟弟等你回家。”孔晓芹捋了捋蓝色的药费单,一张2万多元的医疗费每天都在她心上加一个砝码。“有老有小,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他。”孔晓芹擦掉挂在脸颊上的泪水,“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就不能放弃。”事情发生后,杨柳镇政府捐出了6000元,杨柳村村民自发捐出了2万元。但对于孔祥鹏的医疗费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我们希望更多的爱心市民能为这个可怜又可敬的家庭献出一份爱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孔祥鹏6210984610008967999,电话18678730181。地址:北京304医院烧伤科16层22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