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华北区技术经理赵占周 近日,虫灾成为农友最为头疼的一件大事,据农业部网站消息:“截至8月14日,粘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严重发生面积650万亩。”另据媒体报道:“截至8月16日上午9时,因为虫灾,仅东北三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098.75万亩,其中绝收面积63.45万亩,经济损失近20亿。随着灾情蔓延,这一数据还可能会逐步上升。” 吉林农友在年初买了农业保险,那么他们的损失能够在保险公司的理赔上得到缓解吗?据了解,吉林买了农业保险的受灾农民目前遭遇理赔难,保险公司称:“虫灾不是天灾,病虫害不能赔!” 看来农友们要想不受虫灾的危害,要想减少损失,还是要注意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采取措施,在害虫爆发前予以消灭。采取什么措施?用什么药来杀虫呢?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华北区技术经理赵占周时,他说:“其实,在杀虫剂的选择上是有秘诀的!”治虫灾:有效防控面积达100万亩 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华北区技术经理赵占周介绍:“这次的虫灾是以粘虫为主。粘虫属于鳞翅目害虫,它可危害百余种植物,被列为全国性重大农业害虫之一。粘虫具有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短期内将大面积的作物叶片全部食光,给作物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在虫灾大面积发生的情况下,具有多靶标技术优势的杀虫剂效果更好。” 据了解,多靶标是多分子靶标的简称,所谓多分子靶标就是一种药剂同时在害虫的多个位点上起作用,对顽固害虫进行集中进攻,快速有效的消灭抗性害虫。 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的官网显示:“面对突发虫灾,植保所和公司领导高度关注,我公司仅吉林省西部松原灾区3天内累计供货约一万件,有效防控面积达100万亩。”多靶标:喜获国家补助2700万 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在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地区,棉铃虫、斑潜蝇、水稻螟虫、稻飞虱等抗药性严重的害虫相继暴发。 针对我国农业重大害虫暴发频繁、高抗性、防治困难等突出问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做为中国植物保护领域最高层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他们早在1989年1月就开始成立了由冯平章为负责人,由高希武、芮昌辉、陈昶、黄启良、张刚应、郑永权、袁会珠、曹煜、蒋红云为成员的研究专家组。 专家组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项目中,经过18年的潜心研究,明确了棉铃虫、小菜蛾、稻飞虱等重大害虫抗药性主导机制和抗性早期预警技术体系及其抗药性种群遗传特性;制定了抗药性治理策略。通过杀虫剂三级分散体系、活性成分控制措施及药剂分散行为和影响因子研究,明确了杀虫剂在药液中分散度与生物活性关系,提出了先进独特的多分子靶标技术,终于在2007年12月成功研制开发出多分子靶标杀虫剂,简称多靶标。 记者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官方网站获悉,2012年7月13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收到《农业部关于下达2012年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补助资金的通知》,公司申请的《防治重大抗性害虫多分子靶标杀虫剂研究成果产业化》项目将获得国家补助资金2700万元。 据了解,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防治重大抗性害虫多分子靶标杀虫剂研究成果产业化》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国家补助资金2700万元,近期已下达1000万元。求真相:2700万的补助都用在哪里? 据赵占周介绍:“2009年1月9日上午,我所多分子靶标杀虫剂项目主持人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专家、公司总经理、农药厂厂长冯平章研究员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领取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证书,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奖代表颁奖,并亲切接见了各位获奖代表。”稍停了几秒钟,赵经理又强调着说:“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航天工程、南水北调并列。”说完自豪的笑着。 多分子靶标杀虫剂项目这么受国家领导人重视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如今也得到了国家的巨额补助,那么这些钱都将用在哪里呢? 据了解,获得国家财政资金补助后,这些补助将用于扩大产业化推广应用上。据介绍,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植保所的专家们奔赴广大农村,举办农药知识和农药合理使用技术培训,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做示范,教会农民怎样进行害虫诊断、害虫发生预测、防治阈值、合理选择农药、最佳防治时期、正确配制农药、合理喷洒,让他们了解害虫抗药性对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害虫防治效果的客观评价等知识,从而加快了成果的推广和科学用药知识的普及,提高了农户用药技术水平,加速了成果转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 该成果推广年平均经济效益100多亿元,目前已实现经济效益1400多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植保所已构建了以抗性害虫大发生时空动态为线索,以科研成果示范推广为先导,以植保专家专业技术服务为纽带,以“及时有效解决抗性害虫防治需要”为宗旨的覆盖全国的推广体系,以进一步扩大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该项目的实施将大力推进重大抗性害虫多分子靶标杀虫剂产业化进程,将推动多分子靶标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对我国农业重大抗性害虫的防治和粮食安全产生深远影响。大升级:多靶标X2、多靶标X3相继问世 据了解,多分子靶标杀虫剂在200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于2010年全新研制开发出多靶标X2、多靶标X3和多靶标微胶囊。 多靶标X2是多靶标升级版的高档尖端杀虫剂,是在多靶标的基础上,结合当下重大高抗害虫(如稻纵卷叶螟、小菜蛾、甜菜夜蛾、螨类等)最新发生规律及危害动态,对国家科技进步奖之多分子靶标技术进行持续革新,完善升级配方,深度精炼技术,精准治理策略,力求彻底粉碎害虫抗性。 多靶标X3对水稻、蔬菜、果树等多种作物上的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螨类等多种重大抗性顽固害虫(螨)药效尤为显著,集速效、强效、持效于一体,触杀、胃毒、等多重作用方式,生物活性高,击倒速度快,持效期长,渗透性强,跟踪杀灭隐蔽部位害虫。科学先进的微乳剂型,配以独特天然增效因子,最大限度发挥药效。 农药微囊制剂是当前农药新剂型中的先进剂型,是现代农药制剂的发展方向之一。其技术原理在于通过利用微胶囊技术将固体或液体的农药等活性物质包覆在囊壁材料的内部,形成微小的囊状制剂.因此,农药微胶囊制剂能控制农药有效成分缓慢释放,减少活性成分与光、热、微生物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农药活性成分在环境中的降解、延长农药活性成分的持效期、提高药剂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同时,因活性成分包覆在微胶囊中,活性成分不易被大气、阳光和雨水破坏及流失,可有效控制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制的多靶标微胶囊,是以获得国家专利知识产权的特殊壁材通过原位聚合的方式包覆在微囊中形成的阿维菌素﹒毒死蜱微囊悬浮剂。 田间小区试验证明阿维菌素+毒死蜱采用密微囊制剂进行花生种子拌种不但可以消除药剂本身对花生出苗和生长的药害,而且在相同处理剂量下相比未微囊化阿维菌素﹒毒死蜱种衣剂显著增加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增加幅度达48.4%。室内喷雾试验证明在药后14天,微囊制剂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比相同剂量的水乳剂的防治效果高30.3%。揭真相:国家补助事出有因 据赵占周介绍: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目前主持130多项国内外重要科学研究项目,主要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和省部级专项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获得科研成果奖24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3项和省部级奖200余项,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自建所五十多年来,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承担了大量的国家各类重大科研项目,创造了无数科技成果和高水平的科研论著,为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多次在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综合实力及农业基础研究评估中位于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