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诚谏镇人大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盘活代表作用,代表视察、调研和强化监督等工作,为民请命,坚持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直接参与,主动介入参与经济建设、维护稳定以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敏感的民生工程,敢于作为,既有力地促进了和谐诚谏的建设,增加了群众和财政收入,又解决了长期困扰的出行、用水、就医、学生入学等难题,改善了机关作风,使群众享受了人大敢于作为带来的实惠。
和谐信访促稳定
做好信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该镇人大主席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人大接待日”和“代表联系上访选民”活动,把处理和解决群众来信来访的问题摆在突出位置。
深入群众,体察热点难题。主席团成员定期和不定期深入到各单位、村社和企业,了解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正常程序,全过程参与接待、处理和化解群众来信来访。按照分别受理、及时交办、限时反馈、严格督查的原则,做到重信访件及时批办,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督办。
分片包干,解决民生问题。采取主席团成员包片、人大代表包选区和包选民的办法,妥善处理矛盾纠纷、信访案件。近年来,诚谏人大主席团共接待群众来信53件,接待来访群众69批次706人,共化解信访120件,为创造和谐诚谏做好工作。
实行联调联处机制,建立人大信访“听证会”。对案情比较复杂、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的信访案件,由人大牵头成立联合调查组,通过“听证会”进行联调联处,做到该谁管的事就由谁来管,该谁办的事就由谁来办。自“听证会”制度建立以来,信访案件通过联合办公得到了彻底解决,不但有效地防止了信访积案的形成,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促进了社会的稳定,而且通过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作用和参与对信访件的督办,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把脉困局促发展
近年来,诚谏周边的乡镇发展很快,诚谏由于特殊的区域环境和历史原因,造成了群众增收路子慢、全镇经济总量不大等问题,群众对此颇有微词,也是镇党委政府的一块心病。对此,镇人大主席团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开展走访、视察和调研。通过进村入户看现场、听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发现诚谏的困局就在于群众掌握科学技术少、丰富的山地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得天独厚的铅锌矿没有得到开采等问题,及时向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建议》、《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建议》、通过了《关于发展山区特色经济,科学打造矿业大镇的议案》。人大的监督和支持引起了镇政府高度重视,督使政府转变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对此,镇政府把人大的监督化为开展工作的动力,出台《五大措施增加农民收入的决定》,即:企业联动、专业村带动、销售队伍拉动、劳务输出驱动和基础设施带动等五个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并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植特色产业上做足文章,拉长特色农业产业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初步形成了以糖桔、油茶、苗圃、蔬菜四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目前,糖桔栽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油茶5400亩,苗圃3680亩,建成了近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农民从特色产业开发中获得的收入,已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立足新农村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在人大的支持下,诚谏镇仅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和重点农业企业建设资金近700多万元,建成农业项目20多个,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加大户脱颖而出,大大地拓宽了群众致富的门路,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据统计,农民年人均收入已从2005年的1260元增加到2009年的3812元,在小康道路的道路越走越阔。
积极投身招商引资。诚谏镇人大在做好监督职能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到招商引资中。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镇人大多次组织人员出外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主动登门拜访企业主要负责人,向他们推诚谏镇的铅锌矿资源优势和投资优惠政策,诚恳邀请有识之士来诚谏镇实地参观、考察。人大代表各显神通,招来了龙湾矿业、大罗坪矿业、经成矿业、凤凰山矿业等投资兴业。从项目洽谈到工厂选址、征地拆迁、厂房建设的过程中,都有人大主席团成员全程跟踪服务,为外来投资业主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他们吃上了“定心丸”。2006年以来,全镇招商引资再结硕果,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5个,完成投资6.5亿元,年创利税超过8000万元。项目的引进,不但增强了财力,为民生建设奠定了基础,而且还直接吸纳了2500多名当地农民工,让他们在家门口打工,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监督到位解“四难”
诚谏镇人大采取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和听取工作汇报等监督形式,促使镇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工作,着力解决民生工作中的“四难”问题:
督促政府解决上学难。农村孩子上学难是摆在村民群众面前的一个现实困难。去年下半年,诚谏镇人大对全镇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重点检查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落实情况、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情况、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并听取了镇人民政府专题汇报。镇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问题,截止目前,全镇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了免杂费和免教科书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贫困学生按月享受了生活费补助,建立了孤儿和单亲家庭贫困学生信息库,实行了“政府扶助、组织资助、部门帮助、企业赞助、干部捐助、银行协助”联动救助机制化解“上学难”。
督促政府解决看病难。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农民群众最头疼的问题之一。2009以来,该镇人大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列入监督工作重点。组织议题调查组,到镇卫生院、村卫生站,采取实地调查、入户访谈、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全面调研。针对农民报销手续繁琐等一些问题,镇人大提出了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严格资金管理,扩大农民群众受益面等意见建议,引起了镇政府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纳入当年应办的八件惠民实事之一,促使党的惠民政策真正给群众带来了实惠。
督促政府解决饮水难。长期以来,诚谏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2009年8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诚谏镇正式启动,镇人大专题听取镇政府专项工作汇报。镇政府认真组织协调,加大跟踪检查,强力推动该项工作进展。目前,全镇完成了12个村,21处饮水工程建设,实际解决饮水安全人数4.1万人。
督促政府解决行路难。为解决农村群众行路难问题,诚谏镇决定用三年时间,投资1300万元,完成交通项目8个,建设农村公路135公里,实现主要通道通水泥路(油路)、村村通公路。根据这一目标任务,诚谏镇各领导干部分线分片挂包,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的指挥、协调工作。2007年,镇人大会议提出了硬化诚谏镇至河三村9公里村级公路的决议,镇政府高度重视,各级人大代表各显神通,很快就筹集了650多万元建设资金,并于当年4月动工兴建。至2008年2月,诚谏镇至河三村水泥硬化道路得以建成通车,彻底改善了该公路沿线群众出行难的局面,并为该镇的招商引资开发铅锌矿这个龙头产业提供了有利态势。
部门评议促干部作风转变
近些年来,个别部门不是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在发展经济和为人民群众服务上,而是渐渐地滋生出一些特权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和吃、拿、卡、要现象,企业和老百姓对此反映比较强烈。诚谏镇人大毅然拿起评议这一有力武器,对个别部门存在的“痼疾”开了有效的一刀。
为搞好评议工作,他们制订了代表评议办法、方案,每年对一两个部门实施重点评议,从发动、组织、反馈、落实、汇报实行全程监督。评议中,他们先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到被评议部门和与其工作联系较密切的单位,倾听群众的反映和呼声,了解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材料,然后对被评议部门进行面对面的打分,现场提问题提建议,并将评议结果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反馈。镇计生服务所存在工作人员执法报务态度差、办证不及时等问题。镇人大评议反馈后,其上级主管单位和镇政府对该所进行了严厉批评,经整改后,该所重塑了计生部门的良好形象。几年间,诚谏镇人大先后对公安、邮电、供电、计生、农业、农机、教育等17个部门和单位实施了评议,有效地促进了部门作风的转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这些部门的同志事后风趣地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诚谏镇人大。”随后,这顺口溜竟在诚谏镇传播开来。通讯员:黎荣臻 曾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