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确定为700万套,本身就是调整后的结果。此外,随着近期保障房空置和分配乱象被披露,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的确定是否得到了有效论证,也开始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今年被认为是保障房建设压力最大的一年。按照要求,2012年全国要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基本建成500万套。尽管建设规模比去年略低,但算上去年1000万套建设规模的结转部分,未来保障房建设的资金压力仍然较大。有业内人士测算,要完成今年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所需资金将超出去年1.5万亿元的规模。
上述资金中的大部分,需由地方政府筹集。今年年初,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张学勤曾明确,中央保障房建设补助资金将超1500亿元。虽高于去年,但与整体资金需求量相比,仅占一成左右的比例。有超过1.3万亿的保障房资金需要地方政府、社会机构和保障对象筹集。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各类保障房项目的建设中,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的建设本身就带有商品房开发的性质,资金问题相对容易解决。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廉租房和公租房的资金来源。
以公租房为例,今年我国计划建设公租房230万套,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总规模的32.9%,为历年来的最大规模。尽管今年有关部门拨付了660亿元的专项资金,但业内人士仍然认为不足以缓解燃眉之急。
“建设230万套公租房,所需资金至少在4000亿-5000亿元的规模。”北京某开发企业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单靠两级财政拨款,肯定不足以完成上述任务,必须依靠社会资金。去年北京曾注资100亿元成立公租房运营机构,并获得银行授信。但从全国来看,类似的尝试仍然很少。
事实上,即便存在一定的利润,企业建设保障房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位开发商表示,算上运营和维护成本,以及配套的商业和公建部分,保障房建设的实际成本要明显高于测算成本。且对于租赁型保障房来说,收益率低,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使得企业不敢大规模投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