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忠杰是一位成功的房地产老板,也是一位有着17年办学经历的民办学校出资者。因为对民办教育的发展重新充满了信心,最近两年他又重金投入那所并不能给他带来经济收益的中通国际学校。
他所在的温州,作为国家民办教育改革的试点,正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按照公办、民办教育都属于国家公益性事业的要求,清理各种不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歧视性政策。
前不久,在温州举行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高度肯定了“温州试点”过去一年的成绩,并寄予厚望。
实际上,温州和各地的探索为教育部推进民办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基础。教育部正积极协调各个部委,为民办学校争取与公办学校平等的地位。
最近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来自民间的看法是:这22条意见如果能够在各地得到落实,民办学校将有望“翻身”。
“从中央到地方又开始重视民办教育”
17年前,受好的政策的激励,单忠杰燃起了出资办学的激情。1994年,28岁的单忠杰出资3000多万元建成当地“硬件设施最好的学校”,这位房地产商承诺:不从学校挣一分钱。他的学校经历了最初4年短暂的“辉煌时期”:得到了教育部门和老百姓的高度认可,也吸引了全国各地一批公办学校的优秀教师。
1993年,温州在浙江省率先出台有关规定,给予民办教育6个“允许”:允许按成本收费,允许学生家长捐资,允许投资者适时取回本金和利息,允许自主招聘教师,允许接收毕业生,允许自定教师待遇。这种宽松的政策环境,吸引了众多社会力量进入民办教育,至1997年,温州市民办学校、幼儿园数达到2418所,在校生人数为15.2万。
但从这一年起,单忠杰认为民办学校的发展调头向下,开始滑落。随着国家逐渐加大对公立学校的投入,公办教师的待遇得到明显改善,民办学校的吸引力逐渐丧失,单忠杰的学校沦为了公立学校的补充,一度只能接收考试成绩较差的生源。
转机出现在2011年。这年3月,温州市全面启动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几个月的调研、论证之后,该市推出民办教育新政,具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包括: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给予非营利性的学校“民办事业法人”身份,而对营利性学校按民办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一视同仁,按照事业单位标准参加社会保险;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保留原有的身份、档案不变。
单忠杰的中通国际学校成为这一政策的受惠者,2011年,它迎来了7名优秀的公办教师,他们由温州一所享有盛誉的公立小学派出,其中一人正式出任这所民办学校的校长。单忠杰笑言自己的学校“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学校招生又出现了久违的“火爆”场面。
这是办学出资人单忠杰第二次感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又开始重视民办教育”。对温州出台的政策,他认真看了4遍,并判断说,如果那些政策真正落实,三五年后,温州的民办教育会有飞跃发展。
单忠杰的身影前所未有地频繁出现在学校,因为“对学校的前景有了信心”,他决定在最近3年把从房地产市场赚来的5000万元投入到校区的改造中:去年暑假投入2000万元建“名师楼”,最近,又增加了1000万元投入。
民办学校在温州告别了“非驴非马”的身份
在单忠杰加大对学校投入的同时,温州市的民办教育新政也吸引了30多亿元资金进入这一领域。与该市近年用于教育的100多亿元的财政支出相比,这是一笔很可观的投入。
民办教育真正成为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是补充力量。温州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表明,该市民办教育占教育总量的四分之一,每年可为政府“节省”预算内教育经费近20亿元。2009年温州全市教育经费预算内一般预算支出为73.33亿元,而该市1748所民办学校从中获得的经费只有1.15亿元,占其中1.57%。
从全国范围看,在约两亿受教育人口中,民办教育在校生多达3866万人,所花的教育经费,每年是1000多亿元,来源于民办教育举办者和家长。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座谈会上感慨道,对民办教育的认识应该上升到公共服务的高度。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可能会像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顺利地突破体制性问题”。她说,教育部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出台的文件,决不是简单地发展民办教育,而是要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一些发达国家对待私立学校的经验值得借鉴。温州市教育局调研组了解到,美国私立学校能够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获得占其建校和日常运转费用比例较高的资助,包括直接拨款和税费减免等。美国私立学校的教师与公办学校享有完全同等的待遇,不存在二元体制。德国政府的拨款则能占到私立学校教育经费的相当大的比例。柏林州《私立学校法》甚至规定,国家承认学历的私立学校教师和工作人员,工资由州政府全部负责。而日本在1975年颁布的《私立学校振兴资助法》中规定,对私立大学和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由国家补助50%。
如今,温州要争取用“教育特区”的待遇办“教育试点”工作,冲破现有的政策障碍。从2011年起,该市用于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由之前的500万元增至3000万元,并决定按生均教育事业费的一定标准对民办学校进行补助。
温州市教育局局长谢树华用3个“前所未有”形容这一工作的推进:领导重视的程度前所未有;部门的配合程度前所未有;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这项涉及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国资委、人事局、社保局等多个部门的改革得到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的大力支持,使得教育局避免了单兵作战的尴尬与无奈。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民办教育的法人属性问题。实际上,法人属性错乱一直被认为是民办教育发展困境的源头性问题。由于民办学校被定性为“非企业单位”,它享受不到公办学校所有的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只能按照企业标准为教师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导致民办教师退休后养老金只有公办教师的一半,直接影响了民办教师的队伍质量和稳定。
温州市教育局的一项调查显示,据不完全统计,该市民办学校教师的年流动率基本都在10%以上,部分学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年流动率甚至高达40%。
一次,温州市民政局局长对谢树华说:我们没有民办事业法人的证件,不好给学校登记。《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机构包括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没有民办事业法人这个名称。谢树华提出:“那我们自己印。”这个建议得到分管教育的副市长的支持。
温州通过分类管理的方式,使民办学校告别了之前“非驴非马”的身份:民办非企业法人,而代之以“民办事业法人”或“民办企业法人”。
民办学校困境有望缓解
民办学校面临的困境有望得到逐渐地缓解。在教育部召开的此次座谈会上,与会民办学校的办学者,对教育部新出台的22条意见给予高度的肯定。
辽宁何氏医学院院长何伟是“千人计划”中唯一一位自主创办民办高校的人士。他说:“我回国创业10年,还是头一次体会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真的下大力气、大决心来解决民营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困难,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何伟为此“欢心鼓舞”。他投入巨资办学,据专家测算,要17年才能收回成本。“我拿3500块钱的工资,所有的收益都回报在学校,如果还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还要面临歧视问题,我们很难接受。”何伟说。
他的另一位同行,天津津英中学校长张慧颖激动地表示,当她看到教育部的文件中特别提出,要清理并纠正对民办教育的各类歧视政策时,“有一种委屈的、激动得要哭的感觉”。
“教育部出台的22条意见,给了全社会两个重要的信号:一是国家高度重视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未来的发展大有空间和作为;二是国家希望民间力量更多地参与社会事业,为民间资金的流向指引了方向。”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说。
一项好的政策的激励作用在温州已经初步显现,单忠杰拿出更多的钱投入到民办学校的发展中。目前,他正紧盯着教育局和人事部门,要求尽快落实学校教师的“人事代理”工作,以解决教师们的后顾之忧。(本报记者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