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财经资讯>> 国内要闻>> 正文
  • 地沟油“上天”,引发国人争议!

  • 时间:2012-07-18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7月中旬,2000吨产自上海的地沟油将被荷兰航空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据悉,荷兰人吃油不多,地沟油原料不足,他们一年对地沟油的需求量为12万吨。而今年6月,荷兰航空的“废弃油”航班已开始执飞洲际航线。

    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当多少中国人对频现餐桌的地沟油痛恨不已时,荷兰人却将地沟油加工成了航空生物煤油,实现了地沟油“上天”之旅。尽管这种油“上天”成本较高,但由于能减少碳的排放,因此地沟油稀缺的荷兰不远万里到中国购买地沟油,成就其独特的低碳、环保飞行。

    网友也一如既往地调侃与嘲讽“原来我们吃的地沟油都是奢侈品啊”、“同是让人升天,我们和外国的差别怎么这么大呢?”、“支持民族品牌地沟油出口,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等等。类似调侃,看似滑稽,却又何尝不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力讽刺呢?当餐桌安全问题成为老大难题、拯救餐桌被年年岁岁提及、地沟油却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视野与饭桌之上,公众直接的控诉便会演变成间接的“调侃与嘲弄”。

    无论怎样,我们都不应把“荷兰收购地沟油”当成一个笑话来看,毕竟这是摆在餐桌上的一道沉重菜系。为何在我们这里“人人喊打”的地沟油一“出口”,便可成为“能源型资源”?为何我们吃的油和荷兰飞机吃的“油”来自同一“派系”?类似这般的追问,从不该停止,因为我们苦于地沟油久矣,只要这个问题尚未解决,对其发问便有足够的现实积极价值。

    荷兰人的创举令人大开眼界,无数公众期待中国地沟油也能“上天”。据了解,这一技术问题,在中国并不是太大问题,相关专家也早就提出将中国地沟油加工成航空用油的建议。而且,地沟油还可以用来加工成生物柴油,这在中国有更大的需求量。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柴油使用量达1.3亿吨,即使生物柴油能占到总使用量的1%,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然而,除了转化成本较高,以及生物柴油标准迟迟没有出台外,中国的生物柴油遭遇的是“原料不足”的最大瓶颈。在很多城市,正规的收油企业根本竞争不过无本万利的收油“游击队”。而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正是监管乏力:在废弃油掏捞、粗炼、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几乎各个环节,都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

    地沟油提炼成航空用油没有普及开来,还在于成本过高。“你别看它卖价高,成本也高,提炼的成本肯定要高于石油开采的成本。”这位老板表示,虽然技术上可行,但国内缺少专业的提炼设备,只能提供原材料,让国外企业去提炼。出于成本的考量,很多老板不愿意做亏本买卖,他们更愿意从事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地沟油加工成食用油的非法行当。

      事实上,国内缺乏专业的技术标准对地沟油作出检测,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此作出规范。北京、上海等地为防堵地沟油流入市民餐桌,禁止散装油售卖。扬州“油企”老板认为,围堵地沟油,不能仅从末端防治,也要从源头根治。“地沟油存在一个很大的诱因在于其产生了完整的利益链条,上中下游全都有人在操作,并且有利可图。”她说,如果所有的地沟油全部用来做航空用油,就可杜绝地沟油流向餐桌。不过,那是一种理想状况,目前没法实现。

    而在国外,对废弃油的监管极其严格、细致和正规。在日本,政府高价回收地沟油当作燃料用;在美国,政府规定餐馆乱用乱卖地沟油就要被关门;在英国,专门设立有废油垃圾桶用于统一回收,然后制成生物柴油,餐馆乱倒泔水将被重罚;在德国,每一桶泔水都有随时可供检查的“身份证”;在新西兰,餐馆及家庭厨房都安装有食物垃圾处理机以及油脂分离装置,由政府指定的公司负责上门收集分离出的废油脂……显然,在对废弃油的监管上,这些国家都花费了较大的财力、人力、物力,目的正是为了保障公众不食用地沟油,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权。

    由此看来,中国的地沟油问题,实质上是“执政为民”能否切实践行的问题,是对百姓健康权是否真正重视的问题,是政府是否真有决心和信心的问题。既然荷兰能够为了环保不惜付出高成本到中国购买地沟油,那么,为了公众的健康和幸福,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为解决地沟油难题做一些切切实实的事情呢?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