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组织将其创造过程内部化,对于愿景的实际作用的理解,也会发生一个微妙的转变。人们往往沉溺于“把愿景做好”,但完全没有领会愿景的意义——它是一种行动的力量,而不光是一组辞藻。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愿景是什么,而是愿景起什么作用。 不同规模和形态的各种公司,都确定了一些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力的公司愿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样的愿景通常培养了更多自暴自弃的情绪,而不是全心全意的承诺。其根源是管理人员的深层误解——他们认为,愿景的关键是找出一些多少能有点鼓舞、激励人们的动听的话。 企业愿景——体现了企业家的立场和信仰,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头脑中的一种概念,是这些最高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设想。是对“我们代表什么”“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企业?”的持久性回答和承诺。企业愿景也不断地激励着企业奋勇向前,拼搏向上。何谓企业愿景?是指企业的长期愿望及未来状况,组织发展的蓝图,体现组织永恒的追求。 在解释“愿景”时,著名领导力专家谭小芳老师曾用过这么一幅漫画,画中一只小毛毛虫指着它眼前的蝴蝶说——那就是我的愿景。这个比喻很形象,企业为什么要建立共同愿景?第一,建立企业的共同愿景可以唤起人们的一种希望,特别是内生的共同愿景。第二,企业中的共同愿景会改变成员与组织间的关系。第三,共同愿景具有强大的驱动力。 那么,什么是企业的共同愿景呢?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表示,“愿景”是由英文"vision"翻译而来。目前对"vision"有愿景、远景、景象等多种译法,但均不如"愿景"一词能贴切地反映"vision"的原意。“愿景”包含着以下两层内容:其一是"愿望",指有待实现的意愿;其二是"景象",指具体生动的图景。 可见,愿景是一个主体对于自身想要实现目标的具体刻画。因此,共同愿景(sharedvision)是指组织成员普遍接受和认同的组织的长远目标。共同愿景阐述了人们希望达到什么目标,是他们就所能达到的理想的未来状况形成的概念。共同愿景不同于一般的短期目标,它往往更为笼统,描绘了一幅更远大的前景。 我在我的领导力课堂上经常说这样一段话:“总裁起码要做好两件事,一是会讲梦想,勾勒出愿景,让大家觉得你值得追随。二是靠一个使命去统领所有员工思维深处的价值观体系,并且要让大家在使命这个层面达成共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进入世界市场应该变得更容易而不是更难,一条正确的途径便是发现真正的愿景! 如果你:拥有自己的企业,梦想创立自己的企业,管理企业或企业的某个部门,在企业或政府担任领导,需要考虑企业策略,寻找能让你投入资金和时间的企业,热情地致力于追求一个只有通过团队才能实现的目标。那么,参加谭小芳老师的原创课程《愿景认同》吧!谭老师告诉您企业成功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要有一个独特、持久、清晰、服务性的愿景。笔者的《愿景认同》培训收益如下: ■扫除阻止变革的障碍; ■了解真正有效的愿景应包含的内容; ■策划一个既可行又引人注目的愿景; ■形成并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说明以前公司策划的愿景为什么会失败; ■指导企业最高管理层有效地进行愿景沟通; ■让企业文化、结构、员工管理与愿景协调一致; 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取得成功?为什么有些企业可以伟大而持久?长久以来,人们始终在探询成功企业的制胜之道。伟大的企业是否真的具有致使其走向成功的DNA呢?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讨论、研究,执拗于发现企业成功的“统一”模式,以便后人去复制同样的成功。然而,你认真考虑过吗?让山姆·沃尔顿在1970年研究并模仿西尔斯公司的商业模式不可能创建沃尔玛,让迈克尔·戴尔去套用IBM的运作方式也不可能创立戴尔电脑公司。 比如,1961年肯尼迪总统宣示了一个愿景,它汇集许多美国太空计划领导者多年的心愿,那便是:在十年内,把人类送上月球。正是这个愿景,引发出无数勇敢的行动。再比如,大多数企业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梦。亨利·福特的梦想是“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辆汽车”。在今天的美国社会,他的梦想已经实现。任正非的梦想是“产业报国”,马云的梦想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一个个鲜活的梦想就是企业家的愿景。愿景是人们脑海中所特有的意象或景象,它是人们对未来的憧憬、是渴望实现的愿望、是毕生为之奋斗的梦想。愿景决定着最终的平庸、出色还是伟大。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没有共同愿景,将无法想象AT&T、福特、苹果电脑等怎样建立起他们娇人的业绩和成就。 愿景概括了企业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企业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愿景为成功点亮了一座灯塔;愿景,让我们看清楚,通向成功的道路不是追随,而往往是与众不同。作为企业的领袖,不光要有梦想,更重要的是让追随你的人相信梦想并为之奋斗。所以,企业家不仅要敢于梦想,更应该善于向员工营销你的梦想。一个企业家要想做好企业,就必须学会营销梦想。你可以没有产品、没有钱、没有团队,但是不能没有营销梦想的能力,否则梦想就永远只能是梦想,而无法付诸行动。 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老板不缺梦想,员工也很努力,可是结果却总是差强人意。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板没有把自己的“个人愿景”放大成为与员工共享的“共同愿景”,即没有在公司愿景层面达成共识。缺乏共识的愿景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这是你的愿景,与我何干”;第二种是表面上认可公司的愿景,实际上并不认同;第三种是内部钩心斗角,各怀鬼胎。三者分别对应着共识的三重敌人:“事不关己”、“貌合神离”和“同床异梦”。 我们说成功的企业家是善于营销梦想的企业家。但是,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善于呢?这里有一个准则:会营销梦想的人是让员工为自己实现梦想,而不会营销梦想的人是让员工为老板实现梦想。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能把自己的梦想变为共同的梦想,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领导者的个人魅力首先在于可以“看到”,并清晰地描绘出一个美好的未来,以及清晰企业在实现这个美好未来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价值理念。这个美好的未来和价值理念便是企业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雏形。企业愿景、使命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便是“个人领导力”向“组织领导力”转化的过程: 文化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首先在个体领导者的头脑中形成,之后将在领导团队中达成共识,再逐渐传递到管理团队,最终发展成为整个组织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美好的、科学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是个体领导者的个人领导能力、个人魅力的综合表现,是其作为团队领导者的个体领导力的外化,但当这个愿景、使命和价值理念成为组织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时候,它便成为了这个团队、这个企业向人们展示出来的组织领导魅力。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福特公司,它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提供汽车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品公司”,它的使命是“献身于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个人活动能力的事业”。它的价值观是“客户满意至上,生产大多数人买得起的汽车”。在这之前,这个愿景、使命和价值理念可能仅仅是福特先生个人的一个美好愿望,展示了福特先生个人的决心、信心和勇气。但当它成为福特公司整个组织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更多是“福特”这个公司给我们展示出来的勇气和决心,感受到的是福特公司的组织魅力:是福特公司,而不是福特个人;是它现在的整个经营管理团队,而不是单个的个体行为。 因此,“个体领导力”向“组织领导力"的转化,首先就需要将个人的魅力、个人的美好蓝图通过文化的建设转变为组织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成为整个组织团队展示给人们的自信、承诺和独特魅力。然后,卓越的领导者会将愿景、使命和价值观通过相关制度、行为规范确定下来,并以培训、辅导、日常监督和评估等各种方式,将其内化为组织的领导力,成为引导、激励与约束员工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保障。 企业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确立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个层面,企业文化要充分发挥其凝聚力、激励力、导向力和纽带力等文化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的决策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将文化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从制度上确立下来,从意识、行为上进行培育和宣贯,通过“认知-掌握-内化”这样一个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构建,形成“组织领导力”。 总之,虽然“愿景”这项企业学习的要素备受瞩目,但它仍常被视为是一种神秘、无法控制的力量。持有愿景的领导者,成为受崇拜的英雄;的确没有公式教我们如何找到愿景,但谭老师希望通过企业愿景的学习和修炼,能帮助我们的企业家找到愿景,营销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