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 青春旗扬打工路

  • 时间:2012-06-16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青春旗扬打工路

    ——贵州省盘县农民工萧晶宝打工纪实

    青春是浩荡春风中猎猎的鲜艳旗帜,是习习晨风中跳跃的耀眼太阳,是激情五月里绽放的七彩鲜花;青春在镁光闪闪的舞台上歌唱,在花红柳绿的象牙塔里享受书香,在芳草如茵的球场上奔跑,在风和日丽的高山上畅想……对于21世纪80后的新一代骄子,真是风采无限!

    然而,他的青春却没有这般灿烂风光,只有早早辍学,只有用年轻的肩膀负起家庭的重担,只有用打工的心血去改变弟弟妹妹走出大山的宿命,只有将青春的旗帜飘扬在凄风楚雨的漫漫打工路上!他!就是乌蒙深处的农民工萧晶宝,来自贵州盘县保田镇甘河村那个深埋大山的小村庄。

    萧晶宝,贵州盘县人,1982年生,15岁初中毕业走上打工之路。15年打工生涯中,他含辛茹苦,节衣缩食,曾连续8年未回家过春节,他以微薄的收入支撑起一家七口的生活和三个弟妹上大学;他通过自学,精通电脑、驾驶,取得大专文凭、保险从业资格证,正在函授学习本科;他擅长新闻、文学,有自传体小说15万字《青春笔记》即将出版;他在打工路上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被誉为“民工模范”!

    徘徊在校园外的15岁农民

    1997 715 ,贵州盘县保田镇中学的校园里弥漫着离情别绪,又一批农村孩子初中毕业了,又一批孩子走进山里成为默默的农民。15岁的萧晶宝,衣着多年不变的蓝色中山服和解放鞋,他从班主任手里接过红彤彤的初中毕业证书,表情甚是沉重。他随机简单地与前来领毕业证的同学道个别,孑身走进校园林荫深处。七月的校园芳草萋萋,翠柏森森,鸣蝉唧啾。萧晶宝站在自己常在那里看书学习的柏树下,默默地看着与自己相处了三年的一草一木,他就要离开校园了……

    19958月,萧晶宝通过小学毕业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保田中学。从甘河村他家里到学校,有6.5公里,走路要70多分钟。三年来,他每天都早出晚归步行上学,中午呆在学校,却不吃午饭,饿到傍晚回家才有包谷饭吃。三年来,他在校园里很沉默,埋头苦读;他擅长作文,他的作文就是班上的范文,常常有文章在县报上发表,作文让他在校园里小有名气。初中毕业时,他报考中师,为了回到农村小学实现“甩掉锄头把”的命运。他通过了学校里的预选,要到县城去复试。从保田镇去盘县城关县城,有65公里弹石路,他第一次坐到颠颠簸簸的中巴车,也许是对坐车很兴奋,他不会晕车。他在县城里,对行道树冬青花香和车水马龙的喧嚣很好奇。考中师,他在复试中被淘汰了。班上的同学多数人只报考中专或中师,只有两三人能考中,还是补习了几年的凤毛麟角;很少有人报考高中,读高中是富家子弟的好命。

    萧晶宝围着校园走了三圈,摘了一簇松柏的叶子夹在笔记本里,怀抱着红彤彤的初中毕业证书回到甘河村家里。白天,他投入到割草、砍柴、采烤烟、管理水稻、玉米、芭蕉芋的农活中,他用忘我的劳动冲淡心中的烦恼。深夜,他辗转失眠。知识改变命运!不能再上学了,15岁的萧晶宝将在大山深处演绎着农民的轨迹,他是无奈的。家里清贫如洗,债台高磊,最小的弟弟小学二年级辍学在家,还有三个弟妹上初中、小学的学费一欠再欠,家里卖光了值钱的木材和牛马,院子里只剩几只没精打采的母鸡。看到此情此景,萧晶宝没有说出去学校补习的愿望,憨厚的父母只接受多一个人干农活的现实。

    人穷志不穷!萧晶宝知道要用双肩负起家庭的负担,要用汗水温润弟妹上学的渴望!他决心做一名发家致富农民。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也是农民的内心之痛。一斤土豆2角钱,一斤玉米5角钱,一株烤烟8角钱,一只鸡蛋3角钱,一只土鸡15元,一头肥猪500元,一头牛1000元,农民挣钱不容易;种稻为吃饭,种豆为补粮,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生蛋,农民致富不容易;一亩地,一锹一锄干一年,除了种子化肥钱,只能收入200元,人工劳力还不算钱,农民种地伤不起!萧晶宝对农民现状作了如是痛心的思考。

    种土地,不可能有钱让弟妹上学。摆脱贫穷的路子到底在哪里?萧晶宝冥思苦想着面前的出路。“种土地,劳力是不算钱的,算上劳力一年到头是贴本的”他由农民常说的话,想到用劳力算钱的活——打工——卖苦力,这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强。

    不久,萧晶宝与邻居青年坐了3个小时的拖拉机,再步行2个小时赶到富源县黄泥河镇,谋求在采石场烧石灰的工作,老板担心他年轻苦不起,不敢收他干活。10月份,家里的秋收完了,萧晶宝跟着村里一位包工头在村里砌河坝,一天15元,干了七天,得到100余元。寒冬里,萧晶宝赶到保田镇鲁楚坡村为姜老板刮生姜。他在冰天雪地里熬更守夜刮生姜,计件算工钱,一天能有12元左右,干了半个月,老板扣除他每天吃住费用,给了他30元钱。接着,他与父亲去昆明一建筑工地干水泥浇灌工,在摩天大厦上干了两天,他和父亲的腿手被水泥腐蚀溃烂,坚持不下去了,没讨得一分工钱,只好匆匆回家。19983月,萧晶宝跟着兴义市清水河镇一位猪匠学手艺。“叮当、叮当、叮叮当当”他们敲着小铴锣走遍了清水河、楼下河、新民乡、忠义乡、保田镇等村村寨寨,干了一个月,师傅给了他30元钱。19981229日,萧晶宝赶到云南师宗县五龙乡南岩村,找到提前到来的父亲,一起在当地大户人家种地。他搭窝棚住到里村子两公里远的大山里,为主人家开荒,约定种庄家收获后对半分成。他看中当地肥沃的土地和炎热的气候,相信种橘子、西瓜、生姜大有收入。他在荒郊野岭披荆斩棘,开垦土地,一干就是两个月,穿破一双石林牌胶鞋。正准备规划下种,因主人家对雇人种地一事无心管理。19992月底,他和父亲空手回家了。农历三月初三,萧晶宝与邻居一起再次赶到师宗县五龙乡。他们在五龙河大龙潭电站附近找到一份砌桥墩的活,工钱十元一天,干了两个星期,桥墩砌玩了。他们费尽周折讨工钱,最后以五元一天讨得100余元,返程回家了。六月初,保田镇黑门路修建煤检站,萧晶宝经亲戚介绍到工地上干活。他撬石头、挖土方、砌挡墙、供应沙机石料等,他在机器震耳、尘土飞舞的工地上干了四个月。工钱结算得900余元,那是他平生第一次见到的最多的钱。

    19977月以来,离开校园的两年余岁月里,萧晶宝始终渴望能重返校园,渴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他在家里干活之余,总是伏在一张50厘米高的小条凳上复习功课;他在东奔西跑的打工路上,总是带着自己沉甸甸的书包,一有机会就学习;他曾多次到兴义城、盘县红果城寻找读书的机会。为了省钱,他常在红果、顶宵、威舍等火车站候车室过夜,上半夜在灯下读课本,下半夜依偎着冷硬的坐凳眯着等天亮。

    希望重进校园的萧晶宝,似乎就是遗落到沙滩上的小鱼,无论怎样弹跳,还是没有希望。他拿不出300多元的补习费,他更不能让弟妹们也相继辍学。

    在乌蒙隧道深处的青春

    1999 1030 傍晚,秋雨淅沥,冷风嗖嗖。在保田镇双锁山二台坡,巍峨的大山向上不见顶,向下不见底;陡峭的山腰上,崎岖山路缠绕而下。萧晶宝衣着单薄,浑身湿透,匆匆往山下赶,他仅揣着一张身份证和100元盘缠。他要去水城县陡箐乡株六复线铁路工地上,去碰碰运气,或许能在那里打工。

    萧晶宝饿着肚子辗转了一天一夜,终于到达了水城县陡箐乡珠六复线工地。这里的地势正如“陡箐”其名形象。群山巍峨绵延,山体满是插立巨石,枯草躲藏在石缝里,稀稀矮矮的灌木依偎在岩石旁。寒风萧萧,冻雨斜织。萧晶宝作了几次深呼吸,咬着牙关哆嗦着站了一会儿。工地上消瘦的工人们拖着沉重的脚板绷着脸干活,搅拌机“呜呜、嗡嗡”喧嚣,红星拖拉机“咚咚咚”喷着黑烟从隧道里进进出出。

    萧晶宝得到一名盘县老乡的介绍并担保,幸运被招录为小工,编入陡箐乡猴儿关隧道衬砌队。打石头、掏涵洞、砌水沟、固山坡、搅拌混泥土、浇灌隧道墙……,他在充满柴油烟雾和炸药味的隧道深处,用铁锹铲混凝土使劲往隧道墙模板内灌。封顶时,钢模板装满到隧道顶部,有的地方空堂太小,铁锹无法使用,他就用手捧着混凝土往里塞。萧晶宝十七岁的青春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卖命干活。手上的老茧越厚越能保护他年轻的双手,肩膀上的衣服破洞越多缝补得越厚。

    工资每月1500元左右,萧晶宝欣喜若狂,1500元呀,他在家里种地干一年也挣不到的钱。一些吃不了苦、受不了气的工友劝萧晶宝也回家,说隧道里很恐怖,如果自己受了伤,将会被包工头就地打死,包工头宁可出钱埋人,不愿出钱医人。萧晶宝能看穿“造谣者”的心机,自己干不下去,还妒忌别人能挣大钱。他不信谣言,也不传播谣言,安心干活。

    也许是出身不同,还是理想不同,工余生活中,萧晶宝成了工友们的“边缘人”。工友们喜欢喝酒,闲着就去小店买酒来划拳,大碗喝酒,拉帮结派,称兄道弟,拍胸击拳,山盟海誓;喜欢打牌,通宵达旦地“扎金花”,一群人围着桌子打牌,“啪啪”地押钱;喜欢到工地旁的“卡拉OK潇洒,进城消费;喜欢吹黄段子哈哈笑。这些生活,萧晶宝都不喜欢,他下班洗漱后,常常捧着书籍找安静处阅读,夜里自个捂着耳朵睡觉。

    在一次工人大会上,领导点名表扬萧晶宝。“你们要像小萧学习,上班第一个来,下班最后一个走,任劳任怨,坚持不懈;而一些人是晚上不睡,白天鬼混,太不像话,今后要整顿”。“公家的事又不是你家的事,你也太憨了”一些工友对萧晶宝说笑。

    12月初,萧晶宝的父亲和盘县老乡十几人来到工地上。队长把盘县来的人编成一个班。一天,老乡们因喝酒惹着当地一位苗族工人,那工人很快喊来一大群人,围着宿舍里的老乡们准备打架,老乡们摩拳擦掌,提着菜刀、铁锹准备应战,在外面看书的萧晶宝以和为贵,立即跑去找领导报告,及时赶来的领导、治安员化解了此次群体冲突。

    20005月,萧晶宝的父亲在工地上摔倒,被一辆挖掘机宽大的车轮边缘从脚背上压过,万幸是没有骨折。当天夜里,老乡们怒发冲冠,商量着要去教训开挖掘机的人,要去找领导赔钱。萧晶宝冷静地拆台,说父亲已由市人民医院鉴定,没有骨伤,擦点药水,休息几天就会好的。大家出来打工就是挣点苦力钱,不要惹事,事情闹大了对谁都不好。他为父亲请了两个星期的假,送父亲回家修养。

    水城县陡箐乡的大山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山上放牛的苗族甩着山歌声荡来又荡去;铁路工地上机器轰鸣着、尘土弥漫着,昼了又夜,夜了又昼。萧晶宝的青春在乌蒙隧道深处挥汗劳动着。20111月,工程结束了。18日,萧晶宝和父亲少讨得一个月工资,带着发得的2万余元血汗钱,离开了往事葱茏的猴儿关,离开了恋恋不舍的陡箐。

    年关时节,萧晶宝一家人靠2万余元血汗钱,还清了亲戚家的油钱、米钱,还清弟妹多年来欠下的学费,还清了因种烤烟贴本而产生的高利贷。过年时,家里虽然没有杀过年猪,全家人却很开心,无债一身轻,全家人看到了家运好转的希望,萧晶宝鼓励弟妹们一定要读大学,他会去打工挣钱的。

    都市打工故事悠悠长长

    2001年农历正月十六,萧晶宝在云南曲靖火车站茫茫人流中,坐上了开往浙江的列车。三天三夜后,他来到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葭芷镇。一个西部乌蒙大山里的农民开始了繁华都市的打工生涯。

    萧晶宝在“东方红广场”走进人群嗡嗡的椒江劳务市场,花了三十五元介绍费,找到一个没有厂名的电风扇厂。加工一种零件,工资计件,一个一分钱。萧晶宝全然不管工资如何,只想着有个睡觉的地方,有饭吃就行了。他卖力干一天,工钱不足10元,除了五元生活费,所剩无几了。然而厂方订单不多,三天两头让工人闲着。萧晶宝干了两个月,辞职了,工资计算为一百零三元七角,老板说要等半年后才支付,他无奈地空手而去。

    萧晶宝一时找不着工作,沮丧地到公园瞎逛。有时大清早来这里,常常看见凉亭的地板上躺着许多衣服不整洁的农民,他们把背包当枕头,呼呼地睡,明显地是在这里过夜的。有时,天气晴朗的夜晚,会有大批的打工族来留宿,其间有老人、妇女、小孩,带着被子、床单,还有做饭的用具。他们用花油布铺在草坪上,各自卷了被褥睡觉。萧晶宝曾询问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为何在此留宿,说是安徽人,来椒江一个月了,没有找到工作,边说边用手帕抹眼泪。

    2001 45 ,清明节。萧晶宝到温岭市横峰镇找了一家滴塑商标的小厂。干了一个月余,小厂被工商局的查封了,老板结账给了他150元钱。接着,萧晶宝找到一个家庭式的鞋厂。这厂不开办伙食的,工资半年结一次账,老板娘隔5天借给工人50元生活费。住宿在老板家,男女同床,上床睡单身男,下床睡夫妻工。萧晶宝干了半月余,辞职了,工资结算得52元。不久,萧晶宝跟着一个铝合金老板做帮手。他住在库房里,打地铺,夏夜的蚊子像蜂一样,他用床单把整个人包起来,次日起来,床单上血迹斑斑,他真是白天干活流汗,晚上睡觉流血。萧晶宝干了一个月余,呆不下去了,老板给了他150元钱。

    萧晶宝得知曾经在贵州水城县陡箐乡的铁十八局搬到浙江温州了,很想去修铁路挣钱。他很快赶到温州市,在平阳县鳌江镇铁十八局的工地,遗憾是工程没有开工,他沮丧着离开。

    萧晶宝在温州劳动市场找到一家包装盒印刷厂。扣除生活费,每月有500余元生工资,每月月底准时发。11月的一天,萧晶宝的父亲和几个老乡从贵州赶来了,是计划来平阳种芭蕉芋。然而三天后,种芭蕉芋的工干不成,萧晶宝只好让父亲去铁十八局工地看看。腊月间,印刷厂工人们都忙着赶货,尽量早些回家过年。厂里的外省人回不去过年,要么住几天旅馆,要么投靠老乡住几天,待明年开厂再来。萧晶宝去铁路工地上与父亲一起过年。七八个工人围着电炉子吃火锅,三下五除二吃了过年餐。

    20022月,萧晶宝的咽喉突然发痛,不停地咳嗽。他去医院检查,是慢性咽炎,医生建议他一次交450元治疗。他舍不得花钱,只好开点药吃,拖着、熬着,三个月后终于好了。

    6月初,印刷厂无订单,放假一个月。萧晶宝抱着成为制鞋工人的梦想,到一家培训学校去学制鞋技术。学费交了400元,学期一个月,提供住宿。学校一间昏暗潮湿的小屋里摆放着7张上下铺铁床,人少就一人睡一铺,人多就2人搭伙睡一铺。萧晶宝憧憬着进入那些高楼大厦的鞋业公司,去挣很多很多的钱!学校宿舍人员更新很快,往往有老学员毕业了,顺手牵羊拿走新学员的东西,手机不见了,皮鞋也被穿走了。有的学员生活无着落了,在宿舍耍赖:“监狱里有老大,这里也应该有老大,你们每个人给我五块钱。”萧晶宝惶惶恐恐在学校度过了一个月。他跑了几家鞋业公司,都找不着活干,只好回印刷厂去。

    腊月二十一日,年关来临。萧晶宝结算了工资,决定明年不来上班了,他永远地离开了曾经生活过两年的印刷厂。萧晶宝到台州在舅舅打工的地方过了春节。

    2003年年初,萧晶宝到温州一家印刷厂打工。每月除去生活费有四百元工资。干了七个月,少讨得一个月工资。接着,萧晶宝进了一家包装公司。一天干活十二小时,遇到订单多,要加班到晚上十二点。他干了八天活,得到60元工资。 91,萧晶宝到一家汽车配件厂打工,每月工资800元。自从来到装配车间,萧晶宝右手食指的指甲几个月都没有长出来,每天都要伸入黄油罐里挖黄油。他每天面对的工具有扳手、螺丝刀、气枪钻、铁锤、台钳、钻床、冲床、实验台。春节到了,萧晶宝为今年过春节的窠穴在哪里而发愁。后来,他找到老乡,几位同乡凑集点钱草草买了些猪肉、白菜,不疼不痒的把年过了。

    2004 328 ,萧晶宝离开了汽车配件厂,坐上了从温州开往广州的大巴车,在明媚的阳光下徐徐离开了温州,离开了浙江。

    3 29 ,萧晶宝到达摩天大厦鳞次栉比、车如流水的广州市番禺区。几经辗转,他找到三年前来此打工的小叔和三妹。他寄宿在老乡租住屋里,开始四处找机会进厂打工。

    一次,他交了40元介绍费,由中介老板带到一个家具厂面试。一个保安做面试官,通过赛跑、跳高、跳远、俯卧撑等面试方法挑选人,来面试的六十人中只留下十个,萧晶宝被淘汰了。灵山镇有个创信鞋厂,听说在招工,萧晶宝立即赶去。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农民工应聘场面,像春运时的广州火车站,厂门口的人行道上站满了人,公路对面的杂货店门口站满了人,只要是空地,都有人站着。萧晶宝在那厂门口接连守了两个星期,没有需要他的岗位。一个月过去了,萧晶宝在榄核镇为工作四处奔波未果,花费了不少钱,懊恼不已。

    四月下旬,天降良机,萧晶宝在市桥镇一家玩具厂找了工作。组装儿童玩具,做好一个产品工价是五分钱,他一天下来,得不到十元钱。 51 日厂里放假三天,工人们讨厌放假,因为食堂不开伙食,没钱出去吃饭。睡在萧晶宝上铺的工友,是广西的,在厂里上了半年班了,每个月工资都只发得三百多元。那工友几天都没钱吃饭,去捡废报纸一天卖得二三元,买几个馒头充饥。萧晶宝趁五一假日在附近的一家酒店找到烧锅炉的活,离厂时,将剩下的四十元饭票送给了广西工友。

    5 4 日早晨,萧晶宝扛着行李到世昌酒店上班了。工资每月500元左右,供食宿。他在宿舍管理处当锅炉工,干了两个星期,公司要裁员了。他因踏实勤劳,准许留下来,但被调到公司下属的农场去。农场在离市桥十公里远的大夫山。萧晶宝在农场干养鸡、种花、栽树、做保安等活,不计得失,团结工友,受到老板和工友喜欢。深更半夜驻守在远离人烟的山头上,树林里到处是坟头,阴森极了,好在萧晶宝曾经在云南省的大山里居住过,适应得了,他在农场干了一年。20055月初,萧晶宝被调到洗衣部去做消防员和管理员,工资逐步上调到1000余元。萧晶宝很珍惜这个岗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燃烧了自己五年余青春岁月。五年来,他慎密务实,熟记每个灭火器的有效期,熟记每个消防栓的位置和管长,熟记消防应急预案一条一款,保障每个角落和事项无消防隐患;他是业务的行家里手,是纪律的好榜样,是重担的突击手,是同事的粘合剂,是社区的好心人。

    20098月,萧晶宝为扩大发展空间,离开了世昌酒店。经过一月奔波求职,他到番华珠宝厂担任保安员,他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不让一颗珠宝流失,不让财宝重地出现安全隐患,他为每月1500元的工资负责。

    2010年春节,萧晶宝回到了贵州老家,他自2001年以来,已经8年未回家过春节了。这是他很幸福的春节,二弟从云南回家,三妹和妹夫从重庆赶来,四妹从贵州遵义回来,五弟从黔西南州回来,一家人谁也不缺,团聚在一起,享受着山村平淡温馨的春节。萧晶宝在弟妹的陪伴下,来到田间地头、山岗林间、井旁河边,拾起少年往事,畅想未来事业。

    20106月至今,萧晶宝在广州一上市公司打工,为他今后创业积攒着资金和经验……

    饥饿着点亮弟妹求学的希望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未来”,萧晶宝对求学感受深刻,他深受失学之痛,他节衣缩食也要支持弟妹上学,不愿让凄苦的遭遇再去笼罩弟妹的成长。

    每年二月和九月,是弟妹又要交学费的月份,萧晶宝要拿出所有积蓄,保障弟妹们顺利入学。20008月,他二弟上高中了,每半个学期学费要1200元,生活费要200元左右,当时,萧晶宝在铁路工地上挣钱,能顺利供应费用。2001年至2007年,他的弟妹上了大学和高中,几人的学费、生活费,合计平均每月至少要1200元开支,然而萧晶宝在沿海打工受困,他在浙江台州、温州、广州番禺四处找活干,平均每月收入700元左右,要保障弟妹上学的开支真是难上加难。2001年年底,萧晶宝的三妹不得不辍学走上打工之路,为他分担压力。为了把微薄的收入节省下来,萧晶宝几乎珍惜每一元钱,能步行就不坐公交车,能喝自来水就不买矿泉水,能发短信就不打电话,有了厂服就不再买新衣,厂里有食堂就不进餐馆,有蔬菜就少吃肉,常吃炒饭不轻易点菜就餐……他把每一元钱都用斧刃上。在花花绿绿的大都市,萧晶宝一直很孤单,他不能花钱去吃喝玩乐,自然,他就不入潮流了,跟不上时代了;他常常以书为伴,在精神家园里拥有他自己的快乐。

    “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这是萧晶宝常常对弟妹说的话。萧晶宝说到,他吃力地支撑弟妹上学,让他放心的是弟妹的内在毅志很强,不因经济困难而放弃求学。如果弟妹自己放弃上学,憨厚的父母也只会接受现实,他的努力或许就是枉然的。

    “放下多余的包袱”萧晶宝常常与弟妹谈心。他说,在物欲横流的生活中,影响弟妹上学的不利因素很多,外在因素是“拼爹”、以貌取人、为钱是道等不良风气,内在因数是攀比、自卑等不良心理。他开导弟妹抛弃多余的烦恼,坚持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坦然面对贫穷,乐观面对生活,勤奋面对学习。

    “打铁靠自身”、“随易而安,相时而动”这是萧晶宝对弟妹大学毕业后就业而坚持的观点。他说,要相信社会是公平的,竞争是讲规则的,自身素质才是成功的关键,托人说项得到的满天客套话不起真正的作用。岗位不一定要好,抓住一个就行;岗位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是金子总会发光,条件差的岗位不会埋没人才。有了岗位再求发展比失着业四处找工作强。农村人要稳,一步一个脚印才踏实,好高骛远只会沮丧落魄。

    萧晶宝“朴实担当,负重求远”的农民工精神熠熠生辉,他的弟妹秉承其农民工精神,勤奋不息,科学发展。二弟初中时,曾连续36小时无食物充饥;高中时,曾只吃一元一餐的午餐和晚餐,一月开支70元;曾20元在手工小作坊买一双皮鞋,补了三次穿了两年;大学时,同学们叫嚷着学校食堂饭吃不下去要去馆子聚餐,他为了节省开支,自己去学校食堂吃着比在家里好的美味饭,几度出现消瘦营养不良;在一县邮政局上班期间,用几张报纸垫在水泥地板上睡了两个月;在一县电力公司上班期间,为了省钱常常不吃午饭;在云南曲靖基层上班,曾连续三天吃方便面;他情系三农,勤勤恳恳,得到周围人们由心尊重。三妹勤劳朴实,是广州一知名外资企业工人。四妹今年在贵州遵义市大学毕业,考入重庆市一县卫生系统就业。五弟在黔西南州民族职业学院,品学兼优,素质综合。

    永远进步的农民工

    “哀莫大于心死,人不能败于精神”。这是萧晶宝在漫漫打工路上的法宝,他明辨“真、善、美”与“假、丑、恶”,迎风破浪,心无旁贷,航向人生的灯塔,演绎着一个永远进步的农民工风采。

    在凄苦的打工生涯中,萧晶宝不息吮知,他积极参加劳动技能培训,掌握了电焊、建筑、园艺、驾驶、电脑等基础技能;他参加函授学习,取得文秘专业大专文凭,正在攻读本科;他参加心理、营销、新闻、公关等专题培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萧晶宝身处逆境而胸怀大爱,他每年都去无偿献血,把血液奉献给社会;他在汶川地震大难时刻,走上街头捐出自己贴身的308元钱;2010年春季他贵州老家旱情严峻,他及时将旱情作出新闻报道,为家乡抗旱救灾营造良好氛围;2012年春节期间,他年迈的爷爷重病在床,他赶回家里,精心照料,通宵达旦,为爷爷尽一份孝心。

    文学点亮梦想,萧晶宝笔耕不辍,在文学园地里种下一抹农民工的动人风景。打工路上,他坚持在文字里耕耘,他的散文、小说作品常在多地小报亮相。“大雁由北往南飞去,哀吊悲凉,使人凄楚!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天上白惨惨的云衔尾而飞……”这是萧晶宝的散文《秋思》里的句子,写出少年的幽怨何等感人。2009年,萧晶宝在广州番禺区“星海杯”读书征文活动中获成人组二等奖,他精读李践《砍掉成本:企业家的12把财务砍刀》一书,写作《分享“砍掉成本”》一文获奖,他是征文获奖人群中唯一的农民工。萧晶宝即将出版的15万字自传体小说《青春笔记》,以高尔基《在人间》的模式,展现了他15年打工生涯中的苦乐冷暖,是青少年感知社会、励志人生的有效读物,是劳动、工会、企业、专家研究农民工文化的丰富素材。

    而立之年的萧晶宝,在农村可谓是焦点“剩男”。萧晶宝在妙龄青春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多省钱,他不去呼朋引伴,不去花言巧语,不去吃喝玩乐,自然就成为花花世界的“边缘人”,他自己却凡心不动,为人生事业不懈修行。萧晶宝说,也许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真理,当下多数市民钱欲为道,而自己囊中羞涩,难免知音难求。他说,建立在钱欲基础上的婚姻并非自己所希望的。当然,家有梧桐树,不愁凤凰息,萧晶宝是为事业清醒,不为婚姻迷茫的农民工。

    2011年,萧晶宝的家里投资30万元修建了新房,投资10万元办起小型养殖场。近期,萧晶宝制定了发展计划:回归故里,将家里的养殖场扩大,盘活资源,完善设施,引进良种,采用科技,养殖肉牛、生猪、乌骨鸡;同时,把握好盘县保田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契机,在故乡的土地上把事业做大做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萧晶宝在风雨打工路上,唱响着铿锵的青春之歌,招展着鲜艳的青春旗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萧晶宝的人生事业,势必乘风而起,蒸蒸日上!图为萧晶宝在故乡村口。(作者:萧晶耀中国金州·黔西南州民族职业学院)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