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生一天24小时在校,其‘吃、住、行、学、医、娱乐、安全’等对我们而言成了一系列全新的管理课题。”课外活动了,桃墟镇中心小学校长刘乃昌不无感慨地说。
按照山东省规定,小学生一日在校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为此,2008年学生集中寄宿后,该校精心研制了寄宿生24小时管理流程,并不断实践改进。
放学后,在合唱室和舞蹈室,陈晓磊等3名专职音乐老师正在辅导孩子们练习合唱、跳舞,小学生文艺队近两年成了乡里的文艺演出活动骨干,在县里也小有名气。
近几年,桃墟中心小学结合乡村少年宫建起了15个活动室,组建了鼓号、声乐、舞蹈等十几个兴趣小组,寄宿生的课余生活一下子丰富了起来。
晚饭结束后,寄宿的孩子们陆续来到教室,开始“晚活动”。
晚7点,每个教室的值班老师都打开电子白板,和孩子们看起了《新闻联播》。“这是学校一项特色活动,利用这个时间让学生了解一些国家大事。”副校长罗强说。
五年级的张昌运头疼、喉咙疼但不发烧,同学朱永斌陪着来医务室。张昌运一边说自己从小怕吃药、咽不下去,但可以打针,一边开始揉着眼睛抽泣起来。医务室大夫类欣伟仔细检查后,摸着孩子的头安慰了几句,打完针后让朱永斌陪着回去了。“孩子小,生病了就会委屈想家,这时老师即使只是摸摸头、拍拍肩膀安慰两句,孩子就会感到格外亲切,有安全感。”罗强说。
晚8点30分,各班的“晚活动”值班老师带着学生回到宿舍,和宿舍生活老师交接完毕后,才匆匆回家。有的老师回县城家里还要赶30里路。
50多岁的生活老师石运欣负责照顾二楼的男生,晚上和学生住在一个宿舍里,在宿舍成员合影和职责分工上,舍长给他写的是“成员、管所有宿舍”。“时间长了,就和自家孩子一样,成了忘年交。”石运欣说,“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也年轻了。”等孩子们都睡着了,他只能闭着眼睛养养神,直到第二天早上安全地把孩子们交接给班主任。(记者 魏海政 6月14日发自山东蒙阴桃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