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 卞国华:要切实保证营养改善资金用在学生身上

  • 时间:2012-06-11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自我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如何让国家补助切实变为孩子们碗中的饭菜,同时保障营养餐供应的安全,这已经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最近一段时间来,一些地方在实施营养餐计划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发公众担忧。同时也在提醒有关部门,要完善一系列运行机制,切实保证营养改善计划的资金足额用在学生身上。

      第一,要建立起营养改善计划的配套机制。如何保证中央补贴的3元钱全部变为孩子们碗中的饭菜,应该说还有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和具体事情要做,既有诸如加工、运输、管理和基础设施等运营成本问题,也有许多具体的工作程序和实际能力问题,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提供完善的配套机制和保障措施。但有一点必须要明确,其中的底线就是绝不能将这3元钱变成商家的利润和工作人员的管理成本,这是一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碰的红线,这3元钱必须要保证成为孩子们碗里的饭菜。

      第二,要建立起监督机制。国务院在决定推出营养改善计划时,就明确提出:“要全面公开学校食堂和学生营养经费账目及配餐标准,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很显然,目前很多地区这种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并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日前,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2012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今年要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执行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中之重,重点对组织领导机构和责任体系建立,实施方案制定,资金、食品安全、食堂(伙房)建设、招投标管理和信息公开等方面制度建设,专项资金落实等情况进行集中检查。要建立完善监管体系,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监督,促进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公开透明、廉洁运作。要建立问责制度,对实施计划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要建立起相应的投入机制。很显然,仅靠中央拨付的3元钱解决孩子们的营养健康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那些基础较差、欠账较多的边远地区,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有所行动。例如贵州省从去年秋季开始,投入资金6亿元,在全省88个县规划新建或改扩建了9961个农村中小学食堂,并购置冰箱、冰柜、消毒柜等设备。目前,绝大多数食堂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相比之下有些省市和地区的动作就较慢,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时存在“文件精神与实际行动不同步”的现象。这显然和重视程度、认识水平与工作能力有关。更为严重的是,中央营养改善经费下拨后,一些地方政府拖延下拨补助款,甚至“临时挪作他用”,导致一些学校为钱发愁,阻碍了营养餐改善计划的推行。甚至有的校长乐于接受供货商的回扣攻势,购买牛奶、面包、沙琪玛了事。对此必须要加以处置,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很显然,“人均3元、160亿元”的中央财政拨款并不能一劳永逸,宜尽快探索和完善各级政府分担、社会力量参与的经费保障机制。

      当前,应该尽快出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系统化操作制度和实施细则,建立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和公开透明的监管体系,通过整合政府和民间多种资源,将这些惠民政策切实落到实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善政,但能不能达到良善效果,最终靠落实;其经费保障系统是否安全、有效,关键在公开透明和有效的监督。要知道,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是可干可不干的事,是必须要干的事,是必须要干好的事。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