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瓜星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纪实
中国企业新闻网每日经济讯:据国际商报(赵葳)报道,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在来到瓜(州)星(星峡)项目之前,中交一公局的建设者们对于岑参所描述的大漠风情,只能在想象中描绘。
瓜星项目下行线路面工程顺利通过交通验收
茫茫戈壁,满目尽是苍凉与荒夷,一辆辆的重载卡车呼啸而过,才晓得这里原来竟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河西走廊与玉门关,通达新疆的唯一公路交通要道。
这里是世界著名的“风库”,全年大风不断,7、8级以上的大风更是常有;这里是茫茫沙漠,一口水井打下去百米深也未必能见得足够饮用的地下水……和所有中国工程建设者一样,中交一公局的建设者们在接受了瓜星高速公路GX12合同段之后,义无反顾地开赴了苍茫大漠。
风夜怒吼,苦乐自当
2011年4月29日上午10时许,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中交一公局瓜星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将原G312国道上行驶的车辆成功地引至新建路基,开始了路基土方施工。
瓜州至星星峡(甘新界)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30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东部及西南各省市通往新疆的主要陆路运输道路。这段高速公路的建设,标志着甘肃省通往新疆的最后一段路程将实现高等级化,有效地缓解了柳园等卡脖子路段的交通拥堵状况,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甘肃全省高速公路网结构。中交一公局瓜星项目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在甘肃与新疆交汇处,全长27.5公里。合同工期自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工程造价2.6亿元。
项目经理唐德密(左四)、项目部总经李朝朋(左三)等在现场检查混凝土配比质量
从工程量上来看,这样一个20多公里的公路工程,对于长期奋战在国家路网建设一线的中交一公局来说,完全算不上什么难事,然而,严酷的自然环境,却给项目建设带来了超乎寻常的挑战。
记者从敦煌出发时,路边还随处可见绿色树木,但行驶一段路程后,刹那间,车窗外就成了一望无垠的戈壁。往昔的繁华与喧嚣都湮没在这单调的黄色之下。在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中很少看见房屋,只有堆积的沙石和光秃秃的石沙山。
在历史上,瓜州因盛产蜜瓜而独具特色,但如今当地的气候条件却十分恶劣。312国道是甘肃通往新疆的唯一一条道路,每天车流量极大,且在312国道上行驶的大多都是100吨以上的大车。道路两边黄沙漫地,一眼难以穷尽。
“天苍苍,野茫茫,百里无人地空旷,水靠拉,电靠发,打手机往山上爬;雨不下,风常刮,屋里院外全是沙,日晒强,水碱大,皮干唇裂脸变花。”哼着原项目书记王建忠编出的打油诗,32岁的项目经理唐德密向记者介绍了项目驻地的苦乐故事。
项目刚开建的时候,可以用三无来形容:没水、没电,没信号!
由于项目地处沙漠,在项目驻地打井,根本就打不出来水。离项目驻地20多公里处,也是项目的尾部,有一小块湿地小河,河沟里的水,只能靠下雨的时候汇聚一些,而这里却很少下雨,年降雨量才42.2毫米。不下雨时,打的井抽一下子就干了,之后就没水了,需要慢慢等,也只能勉勉强强作为施工用水。为了解决项目生活等用水问题,项目部只能从几十公里外的柳园运水过来。
“由于业主招标的时候考虑是用发电机发电,但如果真用发电机发电,一方面,是它的稳定性没有电网稳定,另一方面,就是成本上,我们做了个方案对比,最后还是自己架电合适。项目部从几十公里外,花了300多万元,用了两个月时间,拉了一条电缆架设到工地,在电通了之后,手机信号也得到解决了。然而,这些还不是最要命的。酷暑、严寒、风沙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更是让项目建设举步维艰。”项目经理唐德密说。
沥青下面层摊铺现场
项目部进场的时候是2011年4月5日,瓜州还下着雪,然而到了夏季,气候条件更是让很多职工难以承受,最热的时候气温高达40多度,晚上气温甚至能降到零下,明明是夏季,却要盖着厚厚的被子睡觉。在进行摊铺路面时,融化的沥青温度高达160℃。160℃的作业温度和40℃的自然温度相混合,路面温度就高达70℃左右。
世界风库的威力也不可小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大的时候,人都站不稳。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大风呼啸而来,怒吼而过,简易板房都在不停地颤抖。在一场遮天蔽日的沙尘暴过后,协作队伍的帐篷被刮得漫天飞舞,再加上遮天蔽日的沙尘,就好像世界末日来临一般,他们的人员三三两两的跑到项目部,要求结账走人。
为了尽量减少大风对生活生产的影响,项目部在选址的时候特别选定了一个四周都是小山坡的地方,所有的板房,都用钢筋锚固定在地下。
大风一刮,尘土飞扬,简直就是在土里干活儿,口罩是完全不顶用,沙子穿过口罩往喉咙里呛,为了让工人们的身体不受到危害,项目部给他们采购了防护面具,但是防护面具戴上比口罩还热,有的人还是受不了这苦,走了。
“虽然条件艰苦,但换种心态去想,体会到戈壁宽广的美,心胸也开阔了。”困难面前,唐德密自己总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困难,他的态度也感染着他的员工们。“我非常感谢我的员工们”这句话是记者采访唐德密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把项目做得这么好,大家都为了工作牺牲了不少,但没有怨言。”而与唐德密一起共事多年的项目总经李朝朋却说:“唐经理为人直爽、随和,勤奋能吃苦,是个乐观的人,也努力为我们营造良好舒心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很开心很快乐。”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也时时会被他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的融洽氛围和苦中作乐的精神所感染。
路畅人和,奋勇向前
瓜星项目分为新建半幅、改建半幅,包括旧路面及结构物挖除、桥梁、涵洞、路基工程及路面工程。考虑到312国道的不可或缺性,因此业主要求在不封闭交通的条件下进行旧路改造及新路路面施工。这给本来就很恶劣的施工环境又增加了新的困难。
项目进场初期,业主便下达了2011年年底新建幅通车的死命令。由于当地气候恶劣,项目部直到2011年4月份才开始动工,而到了9月底基本就无法施工了,一年只有四五个月的有限工期。再加上施工所在地没电、没水,使得项目前期施工举步维艰。项目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
水稳摊铺
虽然巨大的工期压力和信誉压力使得项目部上上下下无法喘息,但唐德密却异常冷静。压力激起了这位年轻项目经理的斗志。他在对工程需要的各项资源进行了认真的策划分析后,针对该项工程的特点及难点,对各工序施工工艺进行了精心研究,先后组织了大小方案讨论会20余次,倒排工期,将各项解决方案落到实处,细致到每一天。
然而,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堵车,又给项目建设带来了意外的烦恼!
2011年8月底9月初,312国道发生了大堵车,车龙绵延100多公里,历时9天。各方媒体都对此做了广泛报道。当时整个酒泉地区的交警全部都在路上执勤,甚至连国家公安部也派人来指导道路疏通工作。
“这条线是进疆的唯一一条公路通道,而且路上行驶的车大多都是100吨以上的大车,去年是边开通边施工,这条路本来就常堵车,同步施工的情况下就更容易堵车,去年那场堵车足足堵了100多公里,景象很是‘壮观’。”唐德密说。
看着这样的堵车,项目部职工那是一个比一个心急啊,本来工期就紧,在堵车的时候,根本没办法施工。有的司机甚至还对项目部产生误解,认为是他们的施工造成了堵车,投诉他们。
尽管心里有委屈,却不能表露出来,不仅如此,项目部还必须主动帮忙疏导交通。为了给司机提供便利,项目部专门成立了“爱心服务站”,给过路的司机送水、送防暑用品和方便面,一直到道路疏通结束。
在堵车的高峰期,项目部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是全员上路,24小时三班倒,帮忙疏通交通。有时候道路疏通了一点,但有些司机却睡着了,项目部工作人员就一个个把他们叫醒,让他们继续往前行驶。
路堵人心畅,情暖瓜星线。图为百里大堵车一角
唐德密向记者介绍,2011年全年,项目部几乎每天都有人在路上疏通交通,踏踏实实下来干活的时间很少。他坦言:“每天别的不担心,就担心堵车。堵车既影响施工,又 对社会影响不好。”
为了实现2011年年底新建幅通车的目标,2011年6月30日,瓜星项目召开“大干100天,冲刺10.30施工目标”劳动竞赛动员大会,启动了24小时不停歇施工。在劳动竞赛中,项目部上下秉承“缺水缺电不缺精神,荒无人烟再铸辉煌”的韧劲,全力以赴,佳报频传。8月31日,瓜星高速控制性工程马莲井大桥下部结构全部完成,比业主要求的节点工期提前10天完成;10月20日,项目新建幅路面整体贯通,超前完成了施工任务。
很简单,就四个字:“没日没夜!”项目经营部的苏红红告诉记者,“每个人回到自己宿舍,倒头和衣就睡,什么洗脸洗脚全顾不上了,倒班回来休息的同志一个电话,翻身一起就又往工地上冲!”
最终,在业主2011年上半年综合检查评比中,中交一公局瓜星项目部获得第二名,并获得甘肃省公路局“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获得了10万元奖励;李卓鹏、徐传波等人在瓜星高速项目办“创先争优”活动中,还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8月,项目部获得业主的质量、进度奖,获奖励10万元;9月,业主首次大型工地现场观摩会在中交一公局瓜星项目部召开,业主及全线的施工、监理单位前来观摩项目沥青摊铺,并由唐德密介绍了优秀施工经验,充分展示了国有大企业的风采;12月,在业主的年终评比检查中,项目部又获得了业主的质量、进度奖,并获得20万元奖励。2012年5月22日,在瓜星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办公室召开的2012年首次表彰大会上,中交一公局瓜星项目部再次荣获“先进单位”,并获奖励。
原来的312国道宽11米,改扩建后的半幅宽就13米。当这半幅路修通了之后,堵车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缓解。苏红红说,半幅路修通后,好多同事的QQ签名不约而同都改成了:“电通了、网通了,现在路也通了,心情特别好!”
蹈仁履义,将心比心
“说老实话,如果不是项目上对我们确实很好,早就不得给他们干了!”一位川籍协作队伍老板这样说!
职工群众是项目施工管理的力量和基础。艰苦的现场施工是靠职工群众干出来的,没有一个宽松良好的环境如何让他们发挥?
项目部秉持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千方百计为广大员工和施工队伍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努力为员工营造“家”的氛围,让他们更专心地投入到施工一线当中,为工程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后勤基础。
大漠深处的标准化项目部驻地建设
而在2011年项目部刚进场时,由于处在半幅路基通车,半幅施工阶段,灰尘特别大。每天有四五十辆洒水车洒水降尘,但即便如此,在办公室内坐着仍然是满身尘土。施工现场每个人身上都佩戴了闪光灯,因为灰尘大的时候,人站在对面都看不见。由于漫天风沙、尘土、高温等恶劣的条件,施工队伍中的农民工流失了很多,队伍始终波动比较大,也让项目施工面临着劳动力资源紧张的难题。
如何确保劳动力不流失也是项目部的重点工作。在唐德密看来,再难也要尽力为施工人员提供比较好的环境,尽全力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协作队伍需要什么就尽量满足。按照一般的管理模式,协作作业队伍班组的工作设备,都是要求各个协作队伍自行解决的,但项目部依然为各个协作队伍免费提供水电供应,提供安全帽、反光背心、口罩、防护面具、手套等必要的安全保障设备。项目部还不惜成本,在施工地点进行洒水降尘,让他们舒心工作,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由于项目驻地距离城镇很远。为解决项目员工看病难、买药难等问题,项目部专门设立了爱心“小药箱”,为员工服务,并专门派人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医疗常识,购买了常用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医用酒精、纱布、绷带等医疗器具和抗感冒发热、消炎、止痛、止泻等常用药品。一些小病和简单急救不出项目部就能处理。
与此同时,项目部还建起了员工活动篮球场,购买了兵乓球桌、以及扑克、象棋等娱乐项目,安装了宽带,丰富员工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并通过多方努力进一步改善职工就餐环境,提高饭菜种类和质量。在“五一”、“中秋”、“十一”等节日里,项目部还积极组织职工聚餐、联欢晚会、外出游玩等,让远离家乡的员工感受到瓜星项目大家庭的温暖。
由于项目所处的环境比较艰苦、恶劣,给施工和员工生活带来更多不便,个别员工思想发生动摇,因此,稳定员工思想就成了一件重要工作。项目部通过分析员工提出的问题,尤其是个别员工提出的个人问题,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及时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2011年上半年,项目部召开座谈会5次,就职工和协作队伍员工提出热切关心的问题共计23项进行研究解决。对于能够解决的所有问题,绝不拖延,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但见容鬓改,不知岁华暮。项目部职工为瓜星高速付出的艰辛,局中人最为清楚,体会的也最为深刻:“凡是在瓜星项目上干上几个月的,谁不是原本光洁的脸庞变成了黑张飞?谁不是原本黑黝的头发变成了枯草藤?”唐德密说,“将心比心,对于个别离走的人员,我没有丝毫怨言,对于留下和大家一起奋战的同志,我感激不已,也努力尽所能去创造一个舒心环境。”
众志成城,洋溢青春激情
瓜星项目是一个年轻的项目,80后职工占到项目员工的60%以上,并且领导班子成员相对年轻。项目部始终坚持“建一个工程,育一批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不等、不靠、不给公司添麻烦的原则,积极为职工创造各种机会,有目的、有重点地安排他们单独完成施工任务,给他们压担子、交重任,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唐德密要求项目各部门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分别制定年轻人才的培养目标,并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各类培训,同时加强针对性培养,提高培训的个性化,不断提高其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培训,年轻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有挑战力的项目团队。与此同时,项目部还积极响应公司“一帮一拜师学艺”活动的号召,形成了“学、比、赶、超”的良好风气。年轻员工在公司的稳定发展和项目骨干个人价值的实现中找到了平衡。
2011年项目部进场的时候,由于当地天气太冷,根本无法展开施工。于是,项目部决定花一个月时间进行前期学习交流。为了加强人员自身的教育和学习,项目部转变学习方式,由各部门员工先行讲课,然后领导进行点评,再一起探讨。这样就促使每位员工在讲课之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互相点评也是一个提高。
在紧张的施工过程中,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充分彰显。每个施工的关键点都有党员的身影。施工战线延伸到哪里,党的活动、党员的带动作用就建立在哪里、发挥到哪里。
瓜星项目在职职工共有30人,党员12人,占职工总数的40%。由于瓜星项目常年干旱缺水、风沙不断,环境异常恶劣,项目部充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的示范作用,瓜星项目立足实际,结合本项目施工占线长,边通车边施工等众多问题,将12名党员分组划分五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配备一名领导班子成员,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切实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党员有责任。
在日常施工中,党员处处发挥着旗帜的引领作用,影响和带动身边人投入日常施工、生产过程中来,切实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整个项目部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繁忙景象,让“创先争优”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苏红红告诉记者:“去年六月份的时候,我去业主那儿报工作量,业主办事人员不客气地说:‘你们标段才干这么点啊,还报什么报!’但是通过劳动竞赛后,到七月份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再去业主那里报工作量,业主办事人员主动说:‘12标的吧,你们干的真是不错。’态度也是180度大转变,特别好,办事都快些了。我当时有一种特别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回来就和同事们说被业主夸了。”
如今,茫茫戈壁上,一条长龙朝着祖国西北方向延伸而去,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交相辉映。在西部大开发的公路建设中,中交一公局的建设者们是当之无愧的开路先锋,把自己青春和热情都奉献给了筑路事业,奉献在这条康庄大道上。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赵葳 责编:许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