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沟通是很重要的。沟通是一种技能,是一个人对本身知识、表达能力、行为能力的的发挥,积极而有效地沟通能为职场人营造一个良好的人脉关系,还能为个人职业生涯带来很多好处。而如何与人融洽相处、沟通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也能快乐地度过工作时光。那么,职场人如何进行人际沟通?人际沟通应注意什么?人际沟通有哪些技巧?如何怎样做才能成为办公室里的沟通高手呢?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沟通能力有两个相关联的部分,一是外在技巧;二是内在动机和心情。要在沟通上取得长远进步,你就必须内外兼修。沟通的技巧也需要实际训练。有如一个球迷,看球看得津津有味,要他去踢两脚,就不在行了,因为缺少技巧训练。生活中,很多人忽视沟通技巧,甚至根本不学。有的人学了一些技巧,但是不用,如果有人和他交往时用了他学过的技巧,便得意起来,心里想:“你小子别耍花招,这些虚伪做法我是晓得的。”这样轻视技巧,沟通是困难的。
外在技巧的目的还是为了内心动机服务的。彼此内心动机吻合时,就是所谓的心灵交流。沟通时,一个人保持内心稳定,内心目标要一致,但并不是说不可相机更改。你要时刻关注个性,个性的恒定有赖于对自我的控制,从而有效地放弃自私。在重要问题,仔细地倾听他人的言语,领会词句的大意和真意,时刻让个性的恒定平静自己的思绪。我们可以在认可他人的观点下,改变或修正自己的观点。如果个性缺乏恒定性,就会担心改变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而明知有错却要一意孤行。个性恒定是不受他人影响的重要价值观。
我们以个性为中心来与人交往,但不可以以自私的心态去要求他人,这一点,应该随时警觉,因为交往的目的在于沟通。不要以为你永远是正确的。生活中的法则在很多方面都不止一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与不对,那是学生的答案。关键要做出最佳的形势判断,客观地分析沟通的条件和现状。许多人在沟通时,盲目地坚持已见,结果把沟通搞得像一场概念争论,他只想赢得自私,把沟通置之不顾。这样,看法不同的人,在同一个观点上也许就噤若寒蝉,觉得受到了伤害,只好退缩进心灵,把沟通的门关上。他人会因此终身对他持有异议。要记住,观点不同,并非不正确,从他的角度看一看,也就可以明白。
谭小芳老师了解到,在沟通之中,人们彼此观察着态度、行为、眼神,是为了作强弱判断。一个人若要使沟通顺利,就得在态度和行为上掌握分寸。正确的态度。在心理状态上要和他人平起平坐,不要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要一味地抬举他人。既然,你和他人正在沟通,就要信任他的诚意和能力,相信他的智力水平不比自己低。哪怕面前坐着的是乞丐。你也应该明白,在他那一方面是有些东西你不具备的。
正确的行为,在沟通时,应该认真地倾听他人,这是每一本沟通技法书都必须倡议的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在倾听中了解他人,就等于为他人倾听你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相互倾听的行为中,力争求同存异,你会发现求同的同时,相异的观点常常不自觉地彼此融合,变成了相同点。
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自私问题,沟通就变得容易。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沟通中掌握住分寸,能够顾及他人,相处得更融洽。你不再自私而表现出武断,而是与人商量,彼此都有参与感。相异的看法就可以认真地推敲,最终得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达成共识。
有一种隐患可能严重误导沟通,它来自内心且使外在技巧失灵。这就是一般人老是在事前预测结果,如果结果对自己有利,沟通就容易,如果预测结果对自己不利,就会带着情绪去沟通,整个沟通过程都试图扭转或赢回假想的损失,而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沟通本身上,从而沟通受阻,果然印证了自己的想法。
要使沟通顺畅,须得严格把握住沟通的动机和沟通的内容,彼此都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技巧。充满情感氛围的说话,更容易交心。人们首先是用心去听,然后才用耳去听。既然彼此交心,耳朵就仅仅是倾听的中介。如果预先预测结果,很容易有个保守立场,心理也尽力排斥他人对保守立场的靠近。如此,则将失去了解他人的耐心。不能先了解他人时,自己的表达也会有所保留,畏惧表露自己的观点。
要把自己表达清楚,就要先了解别人。也就是知己知彼。沟通的最佳境界是彼此都浑然忘我。彼此全神贯注、完全投入,都能够超越自私,放下固执的包袱,都从对方的角度看一看问题。这需要有足够的个性恒定相支持,否则,就不存在沟通,而是其中一方不经意间做了对方的俘虏。
沟通就是追求彼此认同。认同需要勇气、耐心和个性恒定。勇气使你能舍去自己的执著,从他人方面理解问题;耐心使你认真倾听,接受他人的意志;个性恒定是要使自己不致于受他人情绪牵引,不人云亦云。认同就是你愿意接纳他人,他人也愿意接纳你。
在企业管理中,善于与人沟通的人,一定是善于与人合作的人;不善于与人沟通的人,也一定是不善于与人合作的人。善于与人沟通的管理者,能用诚意换取下属的支持与信任,即使管理过于严厉,下属也会谅解而认真地执行;不善于与人沟通的管理者,即使命令再三,下属也不愿接受,其结果必然怠慢工作。这样的团队领导肯定难成大气候,难有大作为。
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但在人和人之间,最短的距离是曲线,有些话就是不能直接说,这就是职场沟通的潜规则。有一位企业家说过一句话:企业80%的矛盾和误会都来自于沟通不畅。一家企业的发展20%靠战略,80%靠执行,执行的80%在于充分的沟通,而企业80%的矛盾和误会也基本都来自于沟通不畅。怎样做才能达到一个充分的沟通效果?
比如,你看“悟”字,竖心旁,五个口,那你就经常跟人沟通嘛,用心跟五个人交流,这五个人也用心跟你交流。如果你能找到五个跟你用心沟通的朋友,那你这一辈子真的就能悟到道了。了解对方想听和不想听的、喜欢和不喜欢的,以及对方的担心、顾虑等,如此便打开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大门。高品质的沟通,应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情绪上,沟通从心开始。沟通能力是评价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在团队管理中,沟通就好比人的血脉,在生活中也同样重要。假如沟通不畅,就像血管栓塞,最后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要学会沟通,掌握沟通的途径,因为它不只是语言,还包括动作、姿态、眼神、表情等。有时,一个眼神,一句“我来了”,抱一下肩膀,笑一笑……都会有很大的作用,让你工作开心、事业有成。在当今企业中,管理者良好的沟通能力已经成为激发组织智慧和活力的关键因素,甚至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
一个优秀的企业,强调的是团队的精诚团结,团队成员之间如何沟通是一门大学问。因为,成员之间如果沟通不好,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内耗,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对于沟通能力,我们很多人往往感觉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无从下手。沟通在管理当中究竟处于一种什么状况呢?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数字很直观地反映出沟通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这就是两个70%。
第一个70%是指,企业的管理者实际上70%的时间都用在沟通上。开会、谈话、做报告是最常见的沟通形式,撰写报告实际上是一种书面的沟通方式,各种拜访、约见也都是沟通的表现形式,所以说管理者70%的时间花在沟通上。第二个70%是指,工作中70%的问题是由沟通障碍引起的。比如常见的效率低下,实际上常常是有了问题、出了事情后,大家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或不懂得如何去沟通而造成的。另外,企业里面执行能力差、领导力不高的问题,归根结底,都与沟通能力的欠缺有关。比如说店长们在绩效管理的问题上,对于下属,经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觉得年初设立的目标员工们没有达到,工作中对他们的一些期望也没有做到。
开诚布公的交流和沟通是团队合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人与人之间遮遮掩掩、言不由衷甚至挑拨是非的做法都会严重破坏团队中的工作氛围,阻碍团队成员间的正常交流,并最终导致项目或企业经营失败。沟通对团队的工作展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表明,团队的成员80%的工作效率来自于良好的沟通。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通过有效沟通,可以有效防止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以及团队与客户之间由于文化语境的差异而带来的矛盾和冲突,维护团队目标的一致性。比如,在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与会的所有人员都应当坦诚地交换意见,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某个人因为考虑到某些其他因素(比如不愿反驳上级领导的意见)而在会议上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味地唯唯诺诺,会后到了洗手间里再和别人说“其实我不同意他的观点”,这种戴着假面具工作的人不但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还会破坏公司团队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对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
微软公司有一个非常好的文化叫“开放式交流(Opencommunication)”,它要求所有员工在任何交流或沟通的场合里都能敞开心扉,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微软开会时,大家如果意见的不统一,一定要表达出来,否则公司可能错过良机。当Internet刚开始时,很多微软的领导者不理解、不赞成花太多精力做这个“不挣钱”的技术。但是有几位技术人员,他们不断地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虽然他们的上司不理解,但是仍然支持他们“开放式交流”的权利。后来,他们的声音很快的达到比尔.盖茨的耳里,促成比尔改变公司方向,彻底支持Internet。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开放的交流环境对微软公司保持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彻底的开放式交流也有缺点。开放式交流有时会造成激烈的辩论甚至是争吵,而吵到气头上有时会说出不尊重别人的语言,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微软公司的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去年在微软的核心价值观中,提出要把这种开放式交流文化改进成“开放并相互尊重(Openandrespectful)”。这要求在相互交流时充分尊重对方。当我们不同意对方的意见时,一定要用建设性的语言提出。为了提升我们的团队沟通技巧,谭老师再与您分享一个故事吧——
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他制止住,并且让他去校长办公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看到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来了。”接着又掏出第二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对他。”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被誉为"用人之神"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前总裁松下幸之助认为,愿不愿与人合作——是一个人具不具备管理能力基本素质的问题,而善不善于与人合作则是管理者的能力水平问题。如果你想领导一个企业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就需要提供团队沟通能力,就需要一支高效的团队作为后盾。
1994年波音公司经营遇到了困难,新总裁康迪一上任,便邀请高级领导们到自己的家中共进晚餐,然后在屋外围着一个大火坑讲述有关波音的故事。康迪请这些领导们把不好的故事写下来扔到火坑里烧掉,以此埋葬波音历史上的"阴暗"面,只保留那些振奋人心的故事,用来鼓舞士气。
奥田是丰田公司第一位非丰田家族成员的总裁,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奥田赢得了公司员工的爱戴。他有1/3的时间在丰田城里度过,经常和公司里的1万多名工程师聊天,聊最近的工作,聊生活中的困难。另有1/3时间用来走访5000名经销商,听取他们的意见。爱立信是一家"百年老店",公司员工每年都有一次与人力资源领导或其他领导面谈的机会,在上级的帮助下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以适应公司业务发展。公司决策者认为,一个企业要保持领先的地位,最关键的是要使员工的整体素质保持领先。
国内许多企业的领导也非常注重沟通——比如,万全药业是京城一家高科技企业,员工层次高,背景复杂,有的来自国外,有的来自国企。在工作中,公司倡导简捷的人际关系,鼓励有建设性、不带敌意的争论,以期达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公司总裁既重视外部的沟通,更重视与内部员工的沟通,每周要与1~2名中层以上的员工进行一次谈话,通过谈话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公司还充分利用电子网络进行沟通,开通了自己的局域网,并设立了BBS论坛,各部门领导还设定了自己的邮箱,员工有建议随时可以提,有不满情绪可以尽情发泄。良好的人际沟通,使这家企业新品迭出,效益倍增。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团队沟通的问题,谭小芳老师建议企业团队建立多种制度化的正规渠道,保证每一名员工能够直言不讳,保持高效良好的沟通。“广直言之路”,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加强团队员工的沟通,采取开放的沟通政策,员工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上面的部分,我们讲了很多外国的案例和故事,但中国企业和中国人的沟通必然是有一定特点和区别的,比如,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主张“有话直说”。只是我们知道“适时、适地、适人、适事”而“适当调节有话直说的程度”。因此提出“逢人只说三分话”的原则,经由“交浅不言深”的标准来考量,做到“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地步。
如果说“传统”逢人只说三分话,而“现代”不过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有话就要直说”。那么,传统与现代的区别,几乎局限于“成熟”与“浅薄”,根本和进步与否无关,我们怎么能够盲目地反传统、崇现代呢?反过来说,“现代”的“有话直说”若是“也要适当地配合情境来掌握分寸”,请问与“传统”有什么不同?难道“由不懂得传统道理的人,将自己认为西方有的、我们没有的翻译过来,就成为现代”吗?偏偏现代社会,充满了“知东不知西”或“知西不知东”的人,又何以沟通东西两方的文化呢?
全世界的人,都希望有话直说。却由于各地的风土人情有所差异,因而产生不同的沟通方式,这是民族性的区别使然。中国人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当然也乐于有话直说。但是太多“先说先死”的案例,使得我们深切体会“祸从口出”的道理;因而主张“慎言”,做到“应该有话直说的时候,当然应该有话直说;不应该有话直说的时候,当然不应该有话直说”的“中道”境界,形成中国人的沟通功夫。总之,谭老师在培训、咨询、调研过程中,看到太多因为不会沟通、无效沟通造成的失误、失败,心痛之余,真诚建议各位团队领导者重视团队沟通,提高团队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