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是蚕宝宝的故乡,据说绵延几千年的中国人养蚕的历史就是从这里起步的。这里最发达的就是丝绸业及其衍生出来的整个产业链,这里的人们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蚕,“蚕宝宝”所诞下的丝绸走过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后,还经近代史上一位桐乡籍商贾之手首次卖到日本……
但是,过去,这里的丝绸产业一直缺乏一个叫得响的品牌。现在有了,桐乡市南秀丝语工艺品有限公司旗下的南秀丝语系列围巾、丝巾,经过十余载的行业积淀,
而今其围巾、丝巾发展成了多个系列,有春季围巾,夏季围巾,秋季围巾,冬季围巾,按色彩分,有单色围巾、彩色围巾、长围巾,短围巾、披肩丝巾、褶皱丝巾、蝴蝶丝巾、条纹丝巾、球迷围巾、防晒披肩等多达上万个品种,等已经远销世界各地,成为了国内响当当的丝巾行业第一品牌。
逆境奋发,10万元建丝巾厂艰苦创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周惠兴高中还没毕业,就出来打工了。第一份工作是在桐乡老家高桥镇的一家纺织机械厂当安装工人,每个月有65块钱的工资,同学们羡慕得直流口水。一次偶然的机会,周惠兴接到一个给大麻镇的一家纺织厂安装新设备的活儿,赚了800元工钱,这相当于是周惠兴一年的工资。1996年,周惠兴从纺织机械厂辞职出来,以打工的名义混迹于桐乡及杭州的一些纺织厂、印染厂和批发市场,特别是1998年起在杭州丝绸市场长达两年多的“打工”期间,周惠兴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2001年,父亲从亲戚朋友手中给周惠兴借来十万块钱,记得那天晚上父亲把周惠兴叫到床前,从床下的柜子里摸出很厚一摞钱递给周惠兴时,接过钱的周惠兴双手不停的发抖,那是心在颤抖!
有了这笔钱,周惠兴在桐乡市郊租了一个三层楼的民房,创办了南秀丝语服饰品厂(而今的桐乡市南秀丝语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前身),专门以丝绸为原料生产丝巾。
创业之路并不顺利,第一单生意整整亏本40万。周惠兴总结教训,东山再起。他把自己的围巾款式全放到阿里巴巴上卖,一周后,南京一个外贸公司通过阿里巴巴给周惠兴下了一个单,要真丝围巾,并非常爽快的付了5万元定金,周惠兴的工厂又有活干了。
尼日利亚商人通过阿里巴巴上看到周惠兴的丝巾产品便过来考察,黑人给周惠兴扔下两万美金,要周惠兴帮他先做一个柜的货。此后黑人又陆续下了几个单,周惠兴终于得以回本,还清了欠债。
接下来,黑人的订单越来越密集了,一次下单也从一个柜、两个柜到三个、四个……那可真是个疯狂的年代,周惠兴的真丝围巾从尼日利亚王室家族迅速蔓延到整个国家,刮起了一股风,一直到2005年,黑人每年都给周惠兴五、六百万元的订单。进入旺季的时候,黑人甚至质量都顾不上,整个市场疯狂到了只要是围巾就可以马上出货的程度。
品牌化发展让南秀丝语振翅高飞
2005年,周惠兴把工厂搬到了同福工业区,南秀丝语已经初具规模了。除了非洲市场,周惠兴还打开了欧美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南秀丝语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000万元大关。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南秀丝语的真丝围巾无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国外订单锐减直接导致围巾销售难不说,上游的原材料供应环节也出现了以次充好、在真丝里掺假、甚至直接以假乱真(以形如真丝的化纤面料冒充真丝)的恶性竞争状况,到周惠兴这个环节则是利润越来越薄,有时候迫于压力保本也得做。南秀丝语如何突围?
早在2006年,周惠兴就注册了“L&A南秀丝语”商标,L和A分别为周惠兴妻子冯丽及周惠兴两人英文名的首字母,中间的“&”寓意一条缠绕状的真丝围巾,“南秀”是英文nation的音译,意为“民族、民族的”,实际上,早在这个时候,周惠兴和妻子冯丽就有想法要做一个中国人的丝绸品牌,因为地处丝绸之乡的他们比谁都清楚一个事实:中国丝绸自古便远销世界,但是这个行业即使发展到现在仍然缺乏让老百姓叫得响的品牌。
避开低层次的以价格竞争为手段的低级市场,打造以品质和文化为核心的丝巾品牌,开发中高端市场,周惠兴的脑海里越来越亮堂了。
上游,精选供应商,通过合同严格控制面料供应,以确保产品的高品质。下游,逐步转化、培育和引导现有客户,新开发中高端客户,淘汰“冥顽不化”的低端客户。比如老客户来询盘,每款产品周惠兴都会发三个档次的报价过去,以引导客户往预期的路径上走。
2010年起,周惠兴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淘宝上来,并于2010年底开通了淘宝商城店(天猫),开始了两条腿走路:一边做外销,一边通过淘宝和阿里巴巴做内销。
2011年,南秀丝语全年实现1500万的销量,通过十余年的磨砺,南秀丝语这块丝绸行业的金字招牌已经为人们津津乐道、耳熟能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