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 科学>> 前沿科技>> 正文
  • 空轨列车为城市交通带来革命性改变?

  • 时间:2012-04-07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沿着蜿蜒的乌帕河谷高速行驶,潺潺的河水在脚下流动,两岸保留着强烈的工业时代印记的建筑渐行渐远。窗外红色的砖房山墙上,各种抽象的巨大涂鸦早已被风雨洗刷得斑驳不清。正当我想拍一张毕加索风格的画作留作纪念时,列车突然一个大转弯,恰好迎面又驶来一辆列车,几乎像要与我们迎面撞上一样,把我吓了一大跳。等过了这个弯之后,那幅巨大的壁画也早就离远了。”一位中国游客这样记录下自己在德国乌帕塔尔市乘坐“悬挂列车”时的独特感受。这位游客所乘坐的乌帕塔尔“悬挂列车”实际上就是人们时下密切关注、热烈讨论的“空轨列车”。

      对生活在交通拥堵不堪、汽车尾气污浊的城市里的人们来说,这位游客在“空轨列车”上的洒脱和惬意自然是不敢期望的奢侈,他们之所以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空轨列车”,无非是期待这种交通方式能有助于帮他们从现状中解放出来。然而,“空轨列车”能否承载起广大公众如此殷切的期待呢?

      集诸多优点于一身

      H-Bahn(德语,意为“空中轨道”,简称空轨)空中轨道列车是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轨道在列车上方,由钢铁或水泥立柱支撑在空中。在建造和运营方面具有很多突出的特点和优点。

      致力于在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推广H-Bahn技术的国际空列集团详细总结了该交通方式的优点,其中包括:一、建设成本低。地铁或轻轨由于牵涉到大量的拆迁问题,隐性的成本要高得多,而空轨的建设成本只相当于相同里程地铁造价的1/5。二、工程建设快。空轨所有的部件包括轨道梁、支柱等全是在工厂中批量完成的,现场施工十分简单快捷。全线只要几个月,即可将空轨竖杆组装完毕。三、占地面积小。空轨占地面积极小,形象地说只要将马路上的照明灯杆加粗,即可支撑起整个空轨。四、可拆卸移动。在城市新区,人流太小,没必要建大流量的轨道交通,可先建空轨,等商圈繁华、人流增大后,再以大流量轨道交通替代,空轨可拆卸移走。五、全程自动化。采用自动列车控制系统,全程由计算机控制。定位系统能保证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3厘米的列车定位精度。全程自动运行,高效、节能、准时,消除人为错误。而自动列车保护子系统能保证列车不会超时、冒进,发生追尾等事故。六、安全可靠。空轨的轨道固定在封闭的钢梁内,不会发生出轨事故。实际上,从空轨系统多年运行经验来看,运行率几乎高达100%,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

      现实问题无法回避

      国际空列集团罗列的H-Bahn技术的优点有15项之多,但对其局限性却只字未提。实际上,其设计、施工、运行的特点也决定了在有些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一是载客量有限。由于建在空中,靠下面的钢柱或水泥立柱来支撑,这就决定了其承载量是有限的。实际上,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空轨列车大都两节编为一组。如果编组节数多,就会对支撑的钢柱形成过大压力。二是突发状况不能快速处理。空轨虽然运行安全,但一旦遇到突发状况,由于挂在半空中,乘客即使打开车门或者砸开车窗也无法逃生。在外部救援没有抵达现场前,乘客往往只能被动地等待,贻误最佳救援时机。

      最适合什么样城市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在我国一些城市建设空中轨道的建议,引起热议。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原所长董焰认为,空轨客运量太小,用在一些旅游区可以考虑,但不适合旅客通勤使用。他解释说,空轨列车一次只能搭载几十名乘客,运力有限,能耗相对较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认为,空轨列车的爬坡能力和转弯半径等指标很适合城市交通,但是载运量和发车频次相比地铁要低很多。空轨一节车厢能够载客50-70人,由于转弯等限制,一列空轨控制在2节车厢为好,发车间隔时间应该在5-7分钟左右。而地铁不仅载客量要大很多,而且发车间隔可以控制在2分钟。由于载客量的制约,王梦恕认为,对于大型超大型城市,空轨这种交通形式是不适合的,但对于人口规模在50万-100万的城市还是很适宜的选择。

      王梦恕认为,由于空轨列车的天然优势,对于那些拥有特殊自然、文化资源的城市,空轨列车不失为一种相对较好的交通方式。他举例说,地下泉水资源丰富的济南,为了防止修地铁施工破坏地下泉水资源,可以考虑建空轨;而地下文物资源丰富的洛阳也是一样,建空轨可以避免破坏地下文物。而实际上它们也都是目前国内对建设空轨感兴趣的城市。(张保淑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