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微博实名并非完全必要,它会扼杀网民说话的勇气,阻碍平民声音的平等传播,在通往言论自由的道路上又多了一块绊脚石。微博实名制,成为了网民在虚拟世界里的不能承受之重。微博的匿名用户好像是天真的孩童,肆无忌惮的表达,虽然这些表达的话语泥沙俱下,但这些泥沙中、调侃中有心声,有正当民意。但实名制的出现好比天真的孩童身边出现了一位家长,这位家长并不那么和蔼可亲,于是孩童便会有所忌惮,去努力做向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尽量不说错话,以免受家长的惩罚。 网络的一大优势在与他的匿名性,在匿名的环境里,没有明显的阶层划分,没有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人们会会自由地表达。这种自由表达正式网络力量的所在,因为在中国这种政治、法律环境下,有时候言论自由是要付诸代价的,如2009年的“王帅案”。在实名制后,发布侵犯某些有权有势又有钱的利益集团后,“跨省缉捕”将会变得更加便利,“责任追究”将会变得更加便捷。在匿名的环境下,混迹在利益集团内部的“知情人员”或许还会穿着“马甲”,运用“小号”来进行表达、揭露。但在实名制后他们会惧怕“言论不当”导致前途受阻,于是很多人可能会选择沉默,于是之,通向权力监督的道路变得窄了。 一、满网尽是实名声。 看来,微博实名制由政府部门主导,而且上升到了一个高度,甚至会波及到网络的未来。某门户网站微博运营部门会议不断。参会某版主兴奋不已,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虚假消息找不到人了,再也不用没黑没明地删除大量诈骗垃圾信息了,甚至连屏蔽系统都不用了。然而,微博主管却异常烦闷,该推出怎样一个流程,应对数以亿计的用户认证需求呢?以前10多个人可以操作的后台管理系统,现在这需要多少管理人员来配合呀?既要响应政府的实名号召,又不能让用户流失。是不是以后员工需要24小时加班加点了? 二、“泄密风波”人心惶惶 2011年年底,一场突如其来“泄密风波”,击垮了互联网敏感的神经:包括国内最大的程序员网站CSDN、天涯社区等数家知名网站的用户信息外泄,在网上曝光的用户信息条数过亿,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波及面最广、规模最大、危害最深的泄密事件”。与此同时,个别明星微博被黑、部分微博账号被盗事件层出不穷。令人不解的是,类似泄露用户隐私的事件很快就会平息,对于受害者来说,谈不上赔偿,连个基本的致歉都没有,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一样。 其实,微博实名制采用“后台实名,前台自由选择”,笔者是实名制的强有力支持者,并且在新浪,搜狐,网易外,腾讯等门户前后台均采用了实名制。自从泄密事件发生后,让人再也不敢相信微博的安全性,于是就一个一个登录,将原来捆绑的电话号码删除。但是系统很快提示,不捆绑账号被盗却无法追回或者无法让管理员第一时间联系自己。 于是,只能保留新浪、搜狐,自己能够天天盯着,将其他小型网站的微博全部停止了更新。即便在捆绑的微博,也不管轻易在私信里说话。有一天,某运营商老总私信我,帮忙处理一个危机公关。笔者立即电话过去,以后这类事情不要在私信里讲,容易出现丑闻;还有一次,一位朋友送笔者一张京东卡,当天就曝出私信被公开的消息,笔者非常紧张,理解电话朋友,寻找网吧登录账号,将其一次性消费掉。这是何等狼狈的事情呀?另外,告诉朋友银行卡、礼品卡都不要通过微博这样的私信来处理,风险太大了。据说,新浪已经有370万这样的实名制用户,类似我这种心态的人不在少数。 三、实名制前车之鉴 我国推行网络实名制、微博实名制和手机实名制一样,开始总是轰轰烈烈,但是推行过程中却困难重重,甚至劳民伤财。手机实名制失败就是前车之鉴。三大电信运营商搞手机实名制多年,如今实名了多少用户?还不是随意可以从电话亭中购买号码,不照样天天收到垃圾短息、诈骗短信吗?更有甚者,实名制之后的个人信息被运营商盗卖。其中,陕西移动员工非法盗卖1300万条机主信息,让第三者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用户号码、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住址、每月通讯费用等资料。迄今为止,没有对被侵害的用户做出任何补偿。 再谈谈炒得火热的火车票实名制。坐动车之时,不知道有多少站点会检查核对身份证。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车站出站口,不少用过的实名制车票被旅客随意丢弃,殊不知,通过简单的软件扫描,这样的实名制车票就可显示旅客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重要个人信息。火车票上一般都有二维码,笔者拿着一部装有二维码扫描软件的手机,对着一张北京至郑州火车票上的二维码进行拍照扫描,结果很容易就知道了持有这张票的乘客的身份信息。而这种软件互联网到处都可以下载。 四、用户隐私谁来保护 2009年《刑法》就已将泄露个人信息入罪,但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并没有出炉。微博实名制必须以身份证作为合法依据,但是,究竟有那些部门可以检查居民的身份证,可以有效地保留其身份证的信息,而不被泄露?让一个企业去实施非常不现实。谈到个人隐私保护问题,著名培训专家谭小芳(预定企业管理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网络实名制推行难度来自诚信缺失,公民的隐私权无法有效得到保护。一个人匿名网上举报,也许因为网站被攻击或者信息泄露,一夜之间成为被打击报复的对象。网络将失去自由讨论和反映民情的空间。这也是网民普遍担忧一个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实名制环境并不成熟。 在网络实名制背景下,网络侵权现象必然大幅度减少,尤其是关于知识产权侵权、网民人格权侵权和网络商誉侵权现象将极大缩减。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减少网站成为替代责任被诉上法庭的可能性,从而减少运营成本。此外,网络实名制的实施将促进网络诚信建设,使得更多的网站愿意从事更大规模的网络交易活动和电子商务业务。 在网络实名制背景下,理论上每个自然人只能注册一个用户名,这必将减少虚拟网络用户的数量,客观上缩减了商业网站用户群,导致网站商业价值减损。众所周知,在微博中“僵尸粉”大量存在,一个自然人注册数十个账户造成“虚拟用户”的情形很多。在实名制下,这些“僵尸”和多余的“虚拟用户”将被“假死”或清除。试想一下,一个表面拥有数亿用户的网站商业价值和一个实际拥有几千万用户网站的商业价值,当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商业网站担忧的主要是用户“缩水”的问题。 “如果实行实名制,对立法层面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我们现行的法律体系还达不到。”谭小芳老师表示,虽然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有所涉及,但这些规定零散地分布在各部法律之中,相关保护条款内容不集中、阐述不清晰、适用不明确、范围受局限、处罚不具体,因此可操作性差。 目前针对个人信息等隐私权的保护,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出台。对种种实名制持赞同态度的施杰也同样认为,实行实名制之后,还应该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首先要从立法上来保护个人的隐私不受侵害,另外,对于公权力要有很严格的限制,要让使用者感觉到安全,而不是被限制。否则,可能带来巨大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