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3月5日,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透露了这两个令人振奋的信息。同时,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被列入政府2012年9大主要任务之一。 教育问题不仅被国家摆在了更显著的位置,更是民众目光聚焦所在。今年人民网的两会调查结果显示,“教育公平”追上物价、房价,“热度”大幅跃升为第五。 教育公平、素质教育,这些热点问题解决得怎样?从孩子们花在玩儿上的时间有多少,可以看出个大概。先覆盖边远的孩子 对重庆市奉节县杉木村小学的黄秀萍两姐妹来说,玩耍的时间被单程耗时逾3小时的上学路挤占了。寒冷的冬日,她们早晨5点出发,放学到家时天已黑透。 不少偏远地区的孩子,虽然有学可上了,但与城里孩子相比,依然显得艰辛。从普及义务教育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有一段耗时不短的路。 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底子薄、人口多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成就举世瞩目。 “两基”全面实现后,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看来,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巩固其成果的下一步骤,教育资源配置向贫困地区倾斜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国家政策的倾斜愈加明显。“十一五”期间,中央向中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转移支付达3004亿元,占中央财政对地方这两项教育转移支付总额的84.6%。 今年终于达成1993年制定的目标,占GDP4%、约为2.2万亿元的教育经费,分配去向已经明确:新增经费要优先投入给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其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资金有1057.54亿元 。 从杉木村小学可以看见投入的实效:2011年政府投了17万元改造教学楼,学校将腾出4套房子,解决了48个孩子的住读问题。下学期,杉木村小学的孩子们走山路的时间,可以用来悠闲地玩耍了。先减轻小学生的担子 “要上晚自习,还要上补习班。”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的郑老师表示,五年级的小学生“没有玩的时间”。 “减负首先从小学生开始。”陶西平认为,这是目前减负最有操作性的领域,因为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从机制上减轻了小学生负担。 然而小学生仍无暇玩乐,因为以质量监测为名的升学统考仍然存在,家长和学校将孩子送入名校的心情依然迫切。 因此,除了禁止小升初考试,在一些两会代表委员看来,更治本的方法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认为,只有“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教师”,家长才能消除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态,学校才能体会到给孩子减负的好处。 在2010—2020年教育发展规划中,国家已经部署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比如学校标准化建设及通过集团化办学、对口帮扶等方式共享优质资源。先从改变观念开始 “虎妈狼爸”的中国式教育在近段时间聚集了极大的世界关注,对孩子应该给压力还是给自由,争议颇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顾明远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教育观:不论何种教育方式,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都是最重要的。 人才观也需要改变。“人的发展是丰富多彩的、是多角度的。”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单一传统观念,转变为只要对社会有用就是人才,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想和兴趣成为他自己”。 “不少家长都是素质教育的真心实意的拥护者,可常常又是应试竞争的无可奈何的实践者。”杨银付描述的家长内心矛盾,正说明素质教育理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被社会广泛认同,但同时仍然面临落实难的问题。 将理念灌入实际,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从制度上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三个衔接”:与学生评价相衔接,让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有更多入学机会;与学校评价相衔接,促进学校端正理念、因材施教;与人才评价相衔接,让社会用人不仅看学历,更要看能力和品行。 关注孩子美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两会代表委员为素质教育贡献了许多新点子。玩儿中发现学的兴趣,学中有玩儿的乐趣,依靠全社会的努力,更多孩子才能不被单一的起跑线“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