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正文
  • 当代中医糖尿病治疗技术大观

  • 时间:2012-02-29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聂文涛新著《Conquer Diabetes Mellitus》在美国出版,使中医糖尿病治疗技术再次受到关注。专业人士指出,中医学内部存在这样的不同研究方向。有从血气角度研究糖尿病的,或认为血气生成的质量问题,或认为血气中的毒素问题,或认为血脉内存在淤血问题,等等;有从脏腑研究入手,或认为肾虚开始导致阴虚火旺、肾脏开阖无权,或认为脾虚不运,水谷精微下注膀胱,或认为肝郁气滞、化生为火所致;有从经络如手,或认为是络脉受损而发病,或认为络脉气血瘀滞发病;等等。

      1血气说

      或者由于人体代谢功能衰退导致血气质量改变,或者血气中本身含有的物质异常增多而成为糖毒脂毒,最终引发糖尿病。代表学说包括聂文涛谷气不足、脉络受损说;陆付耳血中毒素说。

      聂文涛认为,谷物摄取不足,导致人体正常宗气化生不足,于是邪气内生,从高分解而来的糖异生过多,也是血气中脂类物质含量升高,同时各种激素也出现了不平衡。这种情况会造成微血管损伤,从而出现眼病、肾病、四肢血管疾病等。在这些血管病变早期,从现代医学诊断标准上未达到疾病标准,一些人已经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这就使著名的并发症是病因的放大学说。因此,聂文涛通过成功治疗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或者治愈其并发症前期病症,实现血糖的最后平稳。目前,国内外最为关注的聂文涛糖尿病技术背后是他的血气说。聂文涛的糖尿病技术也可以看成是并发症治疗技术,而血糖的平稳只是一个结果。

      陆付耳认为,长期以来,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因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将益气养阴法视为治疗糖尿病的根本大法;临床实践中发现,益气养阴方药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效果,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其降糖作用不显著。陆教授仔细查阅古今文献,反思思索,进而提出糖尿病从毒论治的假说,指出在糖尿病的形成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毒邪始终存在机体内,既有糖毒脂毒为害,又有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为虐,毒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倡导在辨证论治的框架内积极给予解毒治疗,尤其是清热解毒法的应用,使中药降糖的效果大幅度提高。后来陆教授在工作发现,清热解毒法的长期应用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苦寒伤阳是其首害。更以为糖尿病患者即便在病程的早期也存在阳不足的问题,补阳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治法。治疗糖尿病一方面要苦寒解毒,另一方面甘温扶阳,这不是一对矛盾么?正是祖国医学理论的博大精深,才使这对看似矛盾的治法不成为矛盾。寒温并用,互为辅佐!最近,陆付耳教授再次提出中医治疗糖尿病从强调益气养阴到兼顾解毒扶阳,既是对原来提出假说的修正,也是对治疗方法的进一步完善。以交泰丸为基础的方剂在糖尿病的治疗实践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2脏腑说

      从脏腑辩证治疗是新中国之后的最重要治疗方式。人们可以从常壮其的肾虚说、熊曼琪的脾虚说、任佑才的肝郁说等体会到这种治疗风格。

      常壮其认为,患者的症、脉、舌象辨证,证实本病的发病其本在肾,尤以肾阴虚为始动环节。由于肾为先天之本、藏精化气、生髓生血,通于脑(3)。因而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步出现气虚、血虚诸症。气虚则血循无力、致成血瘀。可以说气血虚与气滞血瘀相互促成,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复杂。如不治或治疗不当,病情发展则阴损及阳。肾阳虚衰则火不生土,导致脾虚之候,呈现各种并发症。糖尿病从中医学理论上分析,其发病的基本机制应归之为肾虚,继而出现气虚、血虚、气滞血瘀。随病情迁延进而累及脾等各脏腑。从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这一理论较之将糖尿病分为上、中、下消之说更能反映其实质。对气阴两虚兼气滞血瘀型宜补气滋阴、活血化瘀。方药组成:人参3g(另煎) 当归6g 生黄芪30g 生地10g 枸杞子15g 丹参15g 川芎8g 仙灵脾15g 灵芝6g;对脾肾两虚兼气滞血瘀型宜补脾温肾、活血化瘀。方药组成:人参3g(另煎) 当归6g 生黄芪30g 白术10g黄精10g 枸杞子15g 丹参15g 川芎8g 山萸肉12g 冬虫夏草8g 肉苁蓉10g 补骨脂10g,均随症加减。

      熊曼琪认为脾虚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认为脾气虚弱与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绝大多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脾气虚弱证候。邵爱荣1等认为脾气下脱是糖碌病的基本病机。他提出糖尿病的病理改变有二:一是阵出大于升^,二是升降无序,而脾气F脱是其基本的病理改变。并认为阴虚燥热、气虚阳衰、血瘀等是糖尿病过程中的标象,脾气下脱是其本,并贯穿整个病程。潘朝曦1提出糖尿病的病机为脾精下流。认为脾币散精,水液不能上布则当口渴;水精不能上输、四布,则当屎多、尿甜;脾精不能营养四肢则肌肉消瘦无力,甚则不用;饮食厚味易生内热,脾精下流亦致阴精亏虚而生内热,则见内热诸证;水精大量流失则胃必纳谷饮水以自救,故多饮多食善饥;然因牌失健运,不能散精,故胃纳水谷愈多,则脾愈不能胜其仔而病愈剧。因此,认为脾不能散精是糖尿瘸发病之中心环节。

      任佑才等认为五脏之中,肝主疏泄,调节、控制整个新陈代谢的动态变化。这一理论与很多降糖西药通过抑制肝功能发生作用的原理相通。任佑才认为,肝气郁结,易从火化,火性炎上,上灼于肺,肺阴耗伤,津液干涸则多饮而渴不止。治疗应从气血津液调整入手,疏肝、治脾、治肾、治肺兼顾。临床再以辩证施治为主。

      3经络说

      从经络病变、经络受损角度研究糖尿病,也是中医界的共识。当代中医如吴以岭脉络气络病变说;吕仁和的瘀郁热瘀说;李志英的血中有瘀说。

      吴以岭认为,随着现代生活水平升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吸烟、大量饮酒、高热量饮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压抑、紧张、焦虑等社会心理因素均会引起体内代谢失衡和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从而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典型的由脉络病变引起的气络病变病理过程。络中气血阻滞不通是发病的关键,并贯穿始终。吴以岭还认为,肾络瘀滞,进而导致络外、络周继发性病理改变,导致络息成疾,是糖尿病肾病发展和加重的关键病理环节。

      吕仁和认为糖尿病并发症存在血脉瘀滞的病机,瘀郁热瘀互相胶结。他提出糖尿病并发症微型症瘕形成病理假说,所以治疗重视化瘀散结治法。验方一:黄精、生地、元参、丹参各30g,葛根、知母各15g,枳壳、黄连、生军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滋阴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2型糖尿病阴虚化热型,若口渴甚加生石膏30g,寒水石30g。验方二:生黄芪、黄精、紫河车、丹参、猪苓、肉苁蓉、山楂、芡实、木瓜各1000g,葛根、秦艽、当归、狗脊、牛膝各50g,研末制成水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2型糖尿病,形体消瘦,气虚为主,络脉郁阻,气短乏力,手足麻痛,面足微肿者。

      李志英认为,血瘀贯穿了DR发生发展的始终,在DR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DR出现的微血管瘤、出血、渗出及至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殖等均是中医血瘀的具体表现。

      4六淫说

      风火湿燥寒,不仅存在于体外,也可内生。从六淫辩证也是中医的常见方式。如林兰的气阴燥热说;林绍志湿郁化热灼液为痰说;仝小林中满内热说。

      林兰主张益气养阴治疗糖尿病。传统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阴虚燥热,治以滋阴清热为主。林兰教授在三型辨证的基础上,发现气阴两虚居绝大多数,为糖尿病的基本证型,倡导益气养阴治疗糖尿病。所研制的降糖甲片、降糖颗粒等系列中药,对轻型患者单独应用,中重型配合西药降糖药物,中西药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减少西药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量,减轻的毒副作用。林兰倡导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林兰教授在通过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甲皱微循环等研究、发现糖尿病血液处于高粘、高凝、高聚集状态,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障碍,结合舌质、脉象认为属于久病入络、瘀血阻滞,是导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倡导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对糖尿病并发早期肾病、视网膜病变、肢体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等呈现了良好的效果。并证实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能纠正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林绍志等认为,过食肥甘滋腻,碍胃化湿,湿郁化热灼液为痰,化燥伤阴。此外,肾亏阴虚火旺灼液为痰;肺失治节,水津失布,聚湿为痰;肝郁犯脾,脾失健运,湿痰内生。故以二陈汤等治疗。

      仝小林则撰文支持《内经》中满气逆之说。仝小林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是中满内热。2型糖尿病的前期是脾瘅阶段,以中满内热为核心病机,以腹型肥胖为特点,此阶段内热尚未化燥伤津,故多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病情发至消渴阶段,可出现三多一少症状。相关论文可见于各种数据库。

      这些学说中存在分歧和争议,也存在着治疗效果上的差异,但是总体上互相支持。他们都各自把其他人的研究作为自己的创新基础,因此呈现出中医糖尿病治疗技术上的百家争鸣状态。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