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职场>> 职场调查>> 正文
  •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荒唐怪圈

  • 时间:2012-02-26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时代的进步,但同时千千万万的年轻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又反映了这个社会的种种制度的缺陷。


    最近,神州大地出现一种奇特现象,即各地相继出现“民工荒”和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很多人据此推测,这是人才需求结构性的失衡导致的。实际上,这反映了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之后,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一系列悖论,也反映了当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失灵。

    近年来,民工荒不仅在劳务输入地引起争抢,还在劳务输出地也闹出了民工荒;为了争夺农民工,甚至爆出农民工输出大省截留农民工的现象。有分析说,在长三角、珠三角用工荒的背后,是国人生活观念的转变:80后逐渐变为“人父人母”,不再外出打工,90后也不愿意再做农民工;用工荒也是中国产业转移和中西部大发展的必然,中西部地区承接大量转移过来的企业,吸收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

    造化弄人的是,付出沉重的成本的“农民大学生”,却一夜之间发现,他们与他们的农村伙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不如自己伙伴。他们出身农村、考上大学、进入城市,毕业后与进城打工的父兄汇流,又重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他们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混同,工资相差无几,生活境遇同样是在城乡之间漂浮。这样的一个群体出现,反映了工种层次需求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资源配置浪费的现实,更是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的艰辛与曲折。更为可悲的是,由于教育自身的缺陷,这些大学生在农村户口已经被剥夺,成为买不起房还要飘着的“城市人”,即房飘一族。城市身份没有城市居民待遇,农村已经没有他们居住和享受农村居民待遇的权利,这样尴尬的境地,是由当年必须要迁移户口才能上学的政策所迫的。

    很多人指责,这些农民工大学生没有经验和不肯吃苦,但是,有谁能够理解,他们付出巨额的青春和金钱,还不及当年辍学的兄弟,他们的要求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指责这群生不逢时的大学生群体呢?

    这两个群体,在本质上是一个群体:他们都是来自于农村,他们的父辈的职业很单纯,要么是种地农民,要么是农民工。现在闹起所谓的民工荒,并不是说农民工很吃香,在城市里,农民工依然是社会的弱者,被很多人看不起。所谓闹民工荒,实质上是维持低工资下的民工荒,这反映了中国制造的困境,再靠低成本和廉价劳动力优势,已经没有竞争力了。

    随着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的成本越来越高,是毫无疑问的。在高成本下,如何赢得竞争优势,这是中国制造应当多考虑的因素。问题在于,当前的竞争优势,逐步转移到财富分配上去了:利用金融杠杆,去转移财富,掠夺股民和居民,这使得大量的产业资本,都热衷于炒楼炒股和炒物价。大量产业资本在高成本和身份体制的保护下,成为危及居民财富和金融稳定的游资,造成这一因素的主要外因在于,人民币升值过快,导致产业资本入不敷出,只能转为游资,到处兴风作浪。

    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正是揭示出这样的一个悖论:中国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如果说在产品升级和转型,我们的劳动力需求现实是民工荒,高级白领在现实中已经被压得抬不起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果说在低端阶段,那成本越来越高,导致企业主也是不堪重负。

    我们当前处于一个很奇怪的周期之中:劳动力过剩以及产品过剩,说明当前经济处于过剩周期之中;而物价和成本双双上涨,却与之恰恰相反。过剩的供给与物价上涨并存,使得政策在表面上陷入了两难。

    其实,在我们看来,这种两难恰恰是政策自身所造成的失灵。物价上涨在当前,更多的表现是一种货币现象,这种货币现象最主要的不在于货币的超发,货币超发当然也是一种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而在于贷款主体的不公正,所导致的信贷政策失控。这些信贷资本转化成为投机资本,成为整个社会财富的分配新工具。因此,我们多次建议,加息这种价格型的政策和上调准备金这种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只能导致产品更加过剩,劳动力和物价成本更高,在过剩经济时代,是一种反政策。

    我们更希望,在信贷政策方面,应当纠正现行的畸形信贷制度,贷款应当看重实业盈利能力,不能再搞身份制度了,否则,中国政策的两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让金融真正服务于实业,实业救国这句话仍然不过时,当前中国制造正处于危机之中,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上,我们就看到了所谓的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的悖论。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