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花足够的心思来与“差生”沟通,来研究“差生”,往往就会有独到的方法。只要找对了,就可能积极影响“差生”一生。这里的关键就是有没有爱心与敬业心。 羞辱“差生”又出新花样。江西吉安市一小学要求学生上交“不听话押金”,如果小孩在校违纪,押金将会被逐一扣罚,直至扣完为止。从此前的“戴绿领巾”“走廊考试”,到此次的“不听话押金”,真是令人佩服一些老师竟然如此有想象力。 收取“不听话押金”,诚然如老师所言,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给学生和家长一个约束,学期末会把钱全额退给家长”。但如此手段究竟会对学生产生多大的约束力?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和品德养成起到怎样的引导作用?在一些经济较贫困的地方,效果或许会有,却未必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甚至可能让一些学生养成不良心理。这种违反教育本意也并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最终往往会戕害那些“差生”的前途。 我们常说只有笨先生,没有笨学生。所谓的“差生”,其实只是因为那些对其他同学有效的一般教育手段和方式,难以通达他们的内心,因而在一些老师看来他们就比别的学生笨。古人讲因材施教,说的就是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来教育。但是这种个体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却未必是所有老师都懂的。如果这样就把异于常人的学生都打上“差生”的烙印,甚至被打入“另册”,岂不可悲? 与那些根本不会或者不愿花时间和精力来搞个体化、个性化教育的老师相比,“戴绿领巾”、收“不听话押金”之类手段的出发点还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只是,类似手段往往是无效、无益甚至是有害的。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事例表明,许多在平等与尊重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差生”,后来走上社会同样变得有“出息”,又有多少老师见到这些有出息的学生后,在为当年把他们归入“差生”而羞愧? 的确,那些异于常人的“差生”很让一些老师头痛。其实,只需花足够的心思来与“差生”沟通,来研究“差生”,往往就会有独到的方法。只要找对了,就可能积极影响“差生”一生。这里的关键就是有没有爱心与敬业心。有的人感慨当年就是某位老师的一句真心夸赞让他从此一心向学,有的人感激当年某位老师对他给予温暖的爱与关心而放弃破罐破摔,有的人感恩于当年某位老师发现自己的特长而不循常规始有今日之成就。类似的心声足够让那些只会用愚蠢方式对待“差生”的老师深思。 (作者为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