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是一场心理战,多学点心理谋略,才能够坐稳领导者的椅子,领导者说在“嘴上”,要让下属甜在“心里”,掌控非语言沟通,朋身体语言交流更动人心,避免心理陷阱,练就鉴别“真”才的火眼金睛,摸清下属的性格,根据下属的秉性去安排工作,运用群体心理!,领导者能有效凝聚团体共识,把握心理平衡,领导者才能更容易地说服人,用好心理诱导,把下属引导成你想要的样子,实施心理加压,能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避免“零和游戏”,让下属与自己各得其所,领导者野心,才能自卓越成就,集中命令系统,培育“制度高于一切”的理念。 懂得心理学,领导者就能组建更优秀的团队。 懂得心理学,领导者就能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懂得心理学,领导者就能与下属更畅通地沟通。 懂得心理学,领导者就能挑选到真正有用的人才。 懂得心理学,领导者就能更游刃有余地驾驭下属。 懂得心理学,领导者就能激励下属更积极地工作。所谓领导,是相对群众而言的,“领”就是带领群众,“导”就是引导群众,离开群众,就无所谓领导。陈云同志曾经指出:“领导艺术在于了解群众的心理”。每个成功的领导者都应该是一个心理学专家,都应该懂得丰富的心理学知识。领导者想做好管理工作就必须了解下属。在管理活动中注重员工的心理,从员工的心理出发进行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所以,要做领导者,就要懂点心理学! 在我的领导心理学课堂上,总是建议管理者多看《《黄帝内经》》。上医医国,中医医心,下医医人。黄帝内经作为一部医药经典,其中的许多地方都谈到心理管理。值得思想,对今天的企业也有实际的参考作用。《黄帝内经》中说:“古之治病,唯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祝由这个人是中国最早的心理医生,有些病,吃药不能治,打针不能治,一番谈话就OK了,病人立即从床上鲤鱼打挺蹦起来,该干啥干啥了。书中还举例说明,说《玫乘七发》中讲,楚国有个太子,病的差不多了,吃药没用,打针没有用,结果有个叫吴客的人一席话,太子听完立刻“霍然病已”。这其实就是心理管理的作用。 其实,纵观我国的管理思想,从古至今,历来重视人的心理,如《管子·心术》中提到的“心安是国安,心治是国治也”;《诗经》中提到的“他人有心,余忖度之”;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兵家认为的“兵者诡道也”“攻心为上,攻城次之”,等等,都强调心理上的驾驭。还有现在的著名企业领导者也非常重视管理人心,例如,牛根生就曾说:经营人心就是经营事业。杰克·韦尔奇也曾说: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认为,作为一个领导者就要明白: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就是管心。“有多大本事,就有多大脾气”、“人才顶用不好用,庸才好用不顶用”,这是人们经常说的口头禅。这两句话分解的看的话,最后都涉及在工资待遇基础上的心理管理。心理管理好,有脾气他也不发,顶用也能好用。 同是领导,差别却很大,有些领导让下属甘愿卖命,有些领导却只得到下属背后的议论;同为员工,同样也有着天壤之别,有的深受领导器重,不断获得晋升加薪,有的埋头苦干了很多年,照样只是一名普通职员。懂管理,还要懂心理。作为领导,只有了解员工的心理,才能找到最有效的激励方法,俘获他们的心灵;低头苦干,还需抬头看路。作为员工,要懂得领导的心思,才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但在实践中,很多企业领导就是因为缺乏心理学知识,也由于心理上和领导方法的误区,犯了不少低级错误,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恩惠利诱。有些领导善于用小恩小惠来拉近自己与下级的关系,甚至把制度上的某些赏罚决定,略加粉饰变为自己的恩惠或威严,形成自己的人际网络。其结果只能是见小利而忘大义之人云集身旁,真正敢作敢当、仗义执言、不避亲仇、勤勤恳恳之人疏而远之。 2、自以为是。部分领导者由于自负独尊,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对他人的意见拒不采纳或轻易否定,有时横加批评,以显示自己的魅力和才干。过分迷信手中权力、以权欺人、以权压人、惟我是从,长此以往,只能使下属产生逆反心理,敬而远之,畏而避之,产生离心力。 3、厚此薄彼。有些领导者对待下属感情色彩太重,对自己喜欢的下属百般溺爱、袒护;对自己不喜欢的下属冷漠无情、不理不睬。这种截然有别的态度很容易增加下属的心理负担。在有利益分割时,难以消除下属对领导者好恶的心理疑虑,从而无意中造成与下属之间的心理隔阂。 4、急功近利。有些领导求成心切,往往把下属当做自己实现功利愿望的驱使对象,不顾主客观条件,一味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功利心理付诸行动,只能是事与愿违,下级或是敷衍旁观,或是迎合顺从,达不到预期目的。这种现象也反映出某些领导者能力和自信心的欠缺,或者说是“底气”不足。 5、事必躬亲。“事必躬亲”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截然相反,这种企业领导者往往只相信自己,事事插手。更有些领导者养成了遇事亲自动手的习惯,这种工作方式与领导者的统驭功能常常彼此矛盾。如果事必躬亲,难免疲于应付,疏于组织协调工作,阻拦了同级的事,越了下级的权,影响了别人的积极性。 6、迁就讨好下属。有些领导自身软弱平庸,处事明哲保身,对下级的过失行为迎合迁就,企图在一团和气中求得下级的好感。对下属的任何要求一味顺从,他们或是胸无大志,尸位素餐;或是晋升无望,拿原则做交易,这样的领导者必定是左右不了局面,亦或是有权无力,成不了大事。 说到领导者心理学,就不得不说一下刺猬法则。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的冬天如何生活,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在户外空地的笼子里,寒风凛冽,刺猬们被冻得瑟瑟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但由于它们身上有长刺,因此会刺痛对方,也会被对方刺痛,于是刺猬们很快就分开了。可是天气实在太冷了,为了互相取暖,它们又靠在了一起。然而,靠在一起时又无法忍受刺痛,只好再度分开。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在这样反反复复的聚散中,刺猬们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距离,既可以互相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刺猬法则主要强调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强调领导者如何与下属保持距离,如何领导下属把工作做好。运用到教育心理学中,就是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日常交往中保持怎样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进一步延伸,我们可以把刺猬法则所指的距离分为心理距离、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应注意这三种距离的尺度,如此才能活用刺猬法则。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刺猬法则给领导者的启示有如下: 通过对刺猬法则的研究,谭老师建议领导者应该与下属保持密切的关系,但这是指亲密有间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如果领导者与下属亲密无间地相处,容易导致彼此不分、称兄道弟,在工作中丧失原则。因此,领导者应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既要表现出亲和力,也要给人敬畏感。 在这一点上,通用公司的前总裁斯通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在工作中,斯通很注意实践刺猬理论,尤其是在对待中高层管理者的时候更是如此。在工作场合和待遇问题上,斯通对下属不吝关爱,但在工作之余,他从不邀请下属到家做客,也不接受他们的邀请。正是由于斯通懂得与下属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才使得通用公司的各项业务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 与下属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既不会让你显得高高在上,也不会使你与下属互相混淆身份。这是管理的一种最佳状态。想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就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这种原则应该对所有人都通用,这样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下属。掌握了这个原则,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诀。 与下属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可以避免下属的防备和紧张,可以减少下属对领导者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可以防止领导和下属之间互相称兄道弟、吃喝不分。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威信,保证在工作中不丧失原则。领导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避免和某些下属走得过近,避免和某些下属过于疏远,这才是管理的成功之道。 如今,职场、官场上,不少领导者喜欢攀亲戚、攀关系。在餐桌上,一听说是校友、老乡或是朋友的朋友、老乡的老乡,就立刻亲热起来。数杯酒下肚后,就开始呼朋唤友、称兄道弟,进而建立联系,有事没事一起出来吃吃饭、喝喝茶,一听到谁当了什么长、升了多大的官,就立马给他锦上添花。 不可否认,人脉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积极与人交往是结交人脉的重要途径。但是这种称兄道弟的关系一旦进入了职场管理和官场,就变质、变味了。其一,很容易出现一人晋升,鸡犬升天的亲信派,因为是兄弟关系,所以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把原则、公司利益抛之脑后。其二,极易出现腐败现象。因为是兄弟关系,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说话做事就随意了。试想,果真这样,领导者在企业内如何服众?是不是会激起另外一些下属的反感和不满呢? 说到底,领导者还是不能与下属、同级走得过近,尤其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事实上,心理距离是建立在空间距离、交往频率、情感距离之上的,比如,想要和下属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可以试着不要和下属频繁交往,不要和下属走得过近,不要随意接受下属的情感投资。这绝不是做冷眼包公,而是要学会公事公办,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 总之,今天的领导者非常幸运,因为我们有近一百年的管理理论和思想演进的历史可以回顾,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发展创新。相应地,每个成功的领导者都应该是一个心理学专家,都应该懂得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谭老师希望我们的企业领导都能重视心理学,学点心理学,用好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