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考试>> 高考资讯>> 正文
  • 自主招生沦为“尖子生的游戏

  • 时间:2012-02-12 新闻来源: 齐鲁晚报
  •   ▲考试结束后,一位家长在人群中举牌寻找自己的孩子。 本报记者 陈文进 摄
    本报记者 杨凡 徐洁 实习生 欧阳玉玲 戚海龙
      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进行到2012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然而,当我们聚焦自招考场外熙熙攘攘的参考大军,聚焦考生脸上不是放松而是焦虑的神情,我们不由得要问,自主招生跑偏了吗?这到底还是不是为更多人成才开辟的通道?事实上,自主招生正沦为“尖子生”的游戏,这种现状发人深思。

      当2月因高校自主招生大战而成为一些高三生的“考试月”时,对更大多数的高三生而言,却是春节过后重新投入高考复习的开始。
      “通过的太少了!成绩好的还可以试试。”省城一位高三生小渠的话,代表了很多对自主招生考试望而却步者的心态。
      现阶段的自主招生考试是否成了尖子生的“练兵场”?是否背离了自主招生制度的设计初衷?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尖子生:“别人有加分,你没有怎么办”
      11日,“华约”、“北约”两大自主招生阵营分别在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济南九中和济南十九中等考点开考。中午12点多,集中了九中和省劳技两个考点的济南经十路沿线空前热闹,成群结队的考生穿梭在道路两边的中巴和私家车之间。
      “我报了兰州大学,他报的北航和一所‘卓约’高校。”邹城一中的十几个学生结伴而行,其中一名男生告诉记者,“我们基本都是年级前十名。”
      据了解,从2003年包括北大、清华等在内的22所大学开始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以来,10年间参与自主招生改革的高校已有80余所。由于这些高校大都是985、211名校,“尖子生的游戏”也成为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另一个称呼。
      虽然儿子是所在学校的年级第一名,莱芜十七中考生家长徐女士却觉得儿子参加这场考试并不轻松。
      “来考试的都是尖子生,虽然我孩子成绩好,但放到全省,跟他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太多了。”徐女士说,近年来自主招生考试成为越来越多尖子生高考前的“练兵场”。
      因为报名人数增多,而招生计划受严格控制,自招考试的通过率却在降低,再加上高考发挥的因素,最终能用到这个资格的考生很少,“有人说三分之一,有人甚至说90%的考生都是白忙活。”
      “但换个角度想,要考名校就想提前拿点加分当‘双保险’。否则水平差不多的,别人有加分,你没有怎么办?”徐女士说。
    普通生:“通过的太少了!成绩好的还可以试试”
      “我们班差不多有一半学生报了自主招生。”泰安一中考生宋闻麒说,今年泰安一中近千名高三生中报考自主招生的超过100人。
      记者了解到,在一些超级中学,文科班前10名左右、理科班前20名左右的学生报考自主招生,整个年级超过100人甚至200人“参战”的情况并不稀奇。这样的数字甚至是一些普通中学报名人数的十几倍。因此,对大多数高三生而言,对轰轰烈烈的自主招生考试只能“隔岸观火”。
      “成绩好的还可以试试。”省实验中学高三生小渠说,她在班级成绩排名中上游,此次并没有报名自招考试。首先是因为对自己的成绩没信心,另外“通过的太少了!”她笑着说,自主招生考题跟高考试题不同,复习起来比较麻烦,报考还有可能跑多个城市,“为了那么少的名额去费这么大的精力,总觉得不划算”。
      另外,还有高三学生认为,虽然自主招生包括校长推荐、中学推荐、学生自荐三种方式,但门槛相对较低的“自荐”通过审核的几率不大。
      “我感觉现在的自主招生有点跑偏了。那些尖子生不用参加自主招生也能考上名校。自主招生应当是为更多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开辟通道,他们的特长可能凭高考综合成绩不容易凸显出来。”陪孩子报考“华约”高校的德州一中家长王先生说。

    高校:综合素质受偏爱,学有特长难出来
      一方面是参加考试的尖子生“不轻松”,另一方面是大多数高三生“望而却步”。高校自主招生是否真的跑偏了?
      一高中教务负责人直言不讳地指出,现阶段自主招生选拔尖子生的目的毋庸置疑,高校的本意就是提前把好生源“圈”过来。“高考发挥毕竟有偶然性,就怕尖子生发挥失常。多了自主招生,即使他们的水平出现波动,通过自主招生加分还是能录取到这些名校中去。”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曾表示,高校自主招生设计的初衷是在普通高考之外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和渠道,体现高考多样标准的评价取向,使高校能够把那些学有所长、某个方面很有特长或综合素质很全面的优秀学生选拔出来。
      而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综合素质及综合成绩较好的学生,依然是高校自主招生中受到偏爱的群体。很多高校在对学生的推荐条件中,都做了成绩排名前百分之几的限定。即便是一些尝试选拔有特长学生的高校,在实际运作中,也很难达成目的。
      山大招办工作人员说,今年该校通过校长推荐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共有111人,“但没有具备学科特长的偏才、怪才,校长们推出来的依然是综合水平高、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
      这位工作人员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在高考指挥棒下,中学培养的偏才、怪才罕见,另一方面则是中学校长考虑本校的高考综合成绩,不愿为推荐偏才、怪才冒风险。
      因此,今年山大在省内自主招生选拔中,对单科成绩列1%的学生降低了笔试合格分数线,最终有11个人通过选拔,“想要通过这种方式给偏才、怪才更多机会。”山大招办工作人员说。

    □专家说法 高中教育不变 高校只能掐尖
      大智教育自主招生政策研究专家李海成认为,高校自主招生之所以成为尖子生的游戏,与高校设定的录取标准也有关系。
      他认为,虽然很多高校在自主招生报名条件中规定了“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等标准,但在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中,学生不一定能展现出这些潜质。因此,高校在“学科特长”等方面大都以获得学科竞赛名次为前提。为了使学生所具备的潜质更容易被发现,在培养方面,高中便更注重获奖证书等“硬件”。
      “现在有一种误区,认为学科特长就是指奥赛、新概念作文大赛等各类竞赛获奖证书。没有这些硬件的学生,即使有某方面的素质,也很难被高校发现,有的学生甚至连自己有什么特长都不知道。”
      李海成举例说,一个学习成绩不占优势的中学生,也没有任何奥赛证书,起初自荐报名上海交大时没有任何底气,却意外通过了审核。“他的学科特长来源于一次校外活动的体现,他作为山东唯一的代表参加了世界青年领袖大会,因此也证明了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
      李海成认为,高校自主招生选拔人才的目标与现实中的高中教育出现了偏差,“尖子生游戏”的现实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在高中教育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高校也只能是“先把尖子掐进来再说”。不过,自主招生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效用已经开始显现,正引导高中教育从灌输式教育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兴趣方向转变。
     本报记者 杨凡 徐洁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