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融(资料图)
2011年岁末,北京宣武门西大街国资委大楼8层。李荣融西装革履、一丝不苟,一如他留给外界的印象。
作为国资委首任主任,李荣融在任七年零五个月。李荣融刚上任时,央企数量是196家,他卸任时,央企减到123家;李荣融接手时央企总利润为2400亿元,至他2010年8月离开时,央企实现利润超过1万亿元;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央企由7家世界500强,增长至38家。
历史为改革者设定的命运都相似:在受到一部分人热情赞扬和全力支持的同时,也会遭到另一部分人的质疑。李荣融为央企设计的一系列加减法,未能远离“垄断”、“国进民退”、“大而不强”的批评。
李荣融说,国进民退是一个伪命题,央企背了垄断的黑锅。面对批评,李荣融说,我不怕批评,因为我的内心很坦荡,改革的信念从未动摇。
培育30-50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依然是我一生的梦想。”李荣融相信,只要国企改革的体制不变,这个改革思路将会延续下去。
制度建设最宝贵“我特别珍惜我在任期间出台的这23个规章和193个规范性文件”
《21世纪》:你是国资委第一任主任,在国资改革路上留下深刻印记,哪些东西是你最看重的?
李荣融:我特别珍惜我在任期间出台的这23个规章和193个规范性文件,这也是我们理论探索、实践探索的结晶。
外界对其他方面可能各有说法,但我认为能够延续、持续发挥作用的就是法律法规。一直以来,我都很注重制度建设,我相信可持续下去不是人,而是制度。这也是我在无锡当厂长的时候就得出的一个体会。一个企业领导,获得了很多利润,你说对这个企业是不是贡献?是贡献。但我认为一个优秀领导最大的贡献在于制度建设,百年老店为什么能百年?靠的是制度。
国企的责任感树立起来了。原来政府管得太多,国企没有责任,说到哪儿算哪儿。中央企业的责任是什么?就是党和国家、人民需要的时候,中央企业一定不辜负希望,这是我一直想要努力奋斗的。目前,我认为在关键时刻,中央企业的责任体现得不错,比如说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建国60周年大庆等。
《21世纪》:你认为这23个规章和193个文件,未来能够延续执行吗?今后中国的国资改革,在多大程度上将沿着你当初设计的思路延伸下去?
李荣融:只要体制不变,我认为是能够延续的,因为这些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是在十六大制定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下诞生的。没有这样的体制,也决不会有国资委今天的成就,。
而在十六大之前,我们所搞的一些改革已经证明,国有企业要搞好,以前的体制首先要变,体制不变的话搞不好。
《21世纪》:国企改革必须坚持的理念是什么?
李荣融:最重要的是尊重企业的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什么事都有规律,但人要清晰地看透规律,我认为不容易,也许有人究其一生都没有看透。
对我触动最深的是美国安然公司倒闭,从安然公司出事开始,我就不断在思考这个问题,搞好企业的路子到底是什么?
以前提过,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安然倒闭后,我想,我们努力了半天,就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又怎么样呢?安然是现代企业制度,还是倒了,什么原因呢?
最后我提出来,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必要条件,搞好企业还需要有充分条件。直到雷曼兄弟出问题,我更坚定这个信心了。不管什么性质的企业,私有的还是国有的,共同遵守的一条就是要按规律办事,不按规律办,都得倒,按规律办都能搞成。
搞好企业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就是要踏踏实实搞主业,搞主业的钱来得踏实,搞不熟悉的非主业不是投资,是投机,你又不擅长,不是投机是什么?
搞企业的规律,有很多内涵,我总结成三句话:决策要科学、执行要高效、监督要有效。安然、雷曼出问题的关键,我认为是由于监督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