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最近又成社会热词。上周末在北京举行的“2011国际食品安全博士论坛”上,主题为 “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的分论坛,也因近期的一些争议而备受关注。来自农业部、中科院等相关部门或科研机构的专家发表演讲,就亚太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机制、我国“十二五”食品安全监管等问题进行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加强公众科普是消除恐慌最有效的办法。
美国、日本为转基因消费大国
转基因作物遍布全球,我国老百姓也能经常接触到。但在国内鲜有人知道美国不仅是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同时也是转基因食品的消费大国。一直以来,一种影响很广的民间流言说“美国人自己是不吃转基因食品的”,一种阴谋论更由此衍生。
在“2011国际食品安全博士论坛”中以“揭开转基因的面纱”为主题发表演讲的农业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分子检测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许文涛副教授介绍,美国国内销售的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已经超过5000种。而平时的食品中,许多品牌的面包、薯片、蛋糕、番茄酱、鲜食木瓜、酸奶、奶酪等或多或少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就在不久前,农业部推出了名为《转基因明白纸》的转基因科普宣传资料。《转基因明白纸》介绍,截至2010年,全球共有29个国家批准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并在59个国家获准上市。
美国农业部2011年6月30日公布的数据表明,美国国内播种的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转基因品种都占到88%以上。而2005年美国大豆的41%、玉米17.5%用于出口,其余都用于国内消费。日本连续多年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第三大大豆进口国。2010年日本进口了1434.3万吨美国玉米。234.7万吨美国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品种。
农业部《转基因明白纸》:制度健全保障食品安全
针对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农业部日前发布的《转基因明白纸》称:通过安全评价并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转基因明白纸》表示,我国建立了完整的、与国际接轨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对转基因产品的研发进行严格的全程管理。转基因产品食用和环境安全性要经过科学严格的评价,才能生产运用。我国发布了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建立了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口许可审批和标识管理制度,要求企业按照国家相关管理条例合法生产,以保证转基因食品安全。
近几年来,伴随着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出现,所产生的争论也越来越多,“2011国际食品安全博士论坛”的多位业内专家称,在“转基因安全”的认识上,广大消费者应理性、科学、客观对待。许文涛表示,转基因产品的标识一般直接印制在产品标签上,以转基因大豆油为例,标注为“转基因大豆加工品” 或“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只是便于管理并给消费者购买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转基因的争论焦点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逐步发展到产业控制权问题,最终提高到了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转基因研究和应用,解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许文涛说。
在日常生活中,部分消费者会对使用转基因原料(如大豆等)制成的食用油存有疑虑,其实大可不必谈“转”色变。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转基因主要是存在于蛋白质中,各类油料无论是通过压榨还是浸出工艺制油,蛋白最后是分离到油料饼粕中,食用油脂通过精炼处理后基本不含有蛋白,油脂中是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的。”
钱冰冰 陈婕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