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即时新闻>> 正文
  • 刘海铭:2012中国智慧经济领域十大关键词

  • 时间:2011-12-27 新闻来源: 资讯中国
  •   2012年,全球经济环境仍会比较复杂;2012年,国内企业生存环境仍将承受劳动力价格上升、原材料价格上行、出口空间较小、技术竞争加剧,以及通货膨胀趋势和政策因素变动的多重挤压;2012年仍将是一个在期待中拌有忧虑的年头。想全面了解2012中国智慧经济领域的生存业态和发展势场吗? 想成为一名能把握时局、应时应势的智业策划从业者吗?让我们与中品孵化策略机构一起来思索、探寻、把脉和延展我们的出路和空间。

      去房产化:之所以把“去房产化”列为2012年中国智慧经济领域十大关键词之首,内含一定深意,因为“去房产化”既标志着一个“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时代的结束,也昭示着一个新的经济多极化时代的开始。自2007年房地产市场呈爆发式增长以来,一些行业知名或领先企业纷纷出现在房地产业的榜单中,这个名单上企业涉及纺织服装业、食品饮料、批发零售业、有色金属等多个行业。在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原理之下,房地产高利润吸引众多企业涉足可以理解。不过,仅2009年就有近30家房地产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资产置换方式借壳上市。房地产业务已成为A股市场分布最广泛的行业,不仅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为数众多,而且涉足房地产领域的非地产公司也为数众多。千军万马进军房地产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房地产化的风险,经济房地产化将导致社会资源短期向单一行业集中,也就是为学界担忧的“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由此导致众多宏观经济政策不得不看房地产眼色行事。

      可以说,畸形繁荣的房地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乃至治理结构中的肿瘤。中国不是迪拜,而一个大国,健康的经济增长只能依赖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经济结构的房地产化必然抑制企业家的制度与产品创新,挖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基础。飞速上涨的房价大大降低了民众的幸福感。更令人忧虑的是,城市房地产价值腾涨,必然扩大城乡居民财富差距,给农民的市民化制造无法逾越的障碍。房屋价格飞涨,也必然扩大城市内部不同群体间的贫富差距,财富迅速向少数人集中,最终恶化政府治理,激化官民对立。

      凡此种种表明,房地产问题正在超出经济范畴,发展为一个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依靠不合理的体制维持房地产的畸形繁荣,不利于社会稳定,更不利于体制转型。因此,中国在经济、社会、政治诸领域都要求进行一次“去房地产化”的努力。房屋是人所需要的,房地产在经济结构中也是重要的,但不能把它人为地置于压倒一切的位置。

      投资暗流涌动,跨界经营谋变。许多企业对于房产之外“第二职业”的探索和介入,逐渐从个体现象演变成为行业潮流,这是以往历次地产调控不曾有过的现象。从万人热捧到风光不再,房企“去房产化”正在释放中国经济产业格局优化的积极信号,这对于房地产并不是坏事,只要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不变,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就不会动摇。只是,当房地产开始退潮之后,那些低头苦练内功的房地产企业还是会以高性价比的产品赢得市场尊重。当然,“去房产化”是出路,固守也不失为一条路。

      融资困境:赵本山的臭嘴,多少年来,标榜了许多向好的东西,数来基本没啥大应验,然而“就差钱”一出来就真显灵!融资难,金融危机,用工荒,2011年是多种不利因素升级和叠加的一年。那么2012年呢?绝对是继续差钱的一年。

      在国内通胀压力加大及国家紧缩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普遍遭遇“三荒”:由于贷款难、贷款成本高带来的“资金荒”;由于物价普涨、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原料荒”;由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技术工人缺乏所导致的“招工荒”。多重压力叠加,我国中小企业迎来新一轮冲击,2011年以来,南方一些省份的中小企业出现的困境,如今已传导到北方地区,不少企业濒临破产及倒闭边缘,2012年,这一趋势还将可能继续蔓延。回顾2011,一个最大的信号就是民间借贷(高利贷)这一在我国长期地下存在的现象,在一些企业经营困境持续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因为链条断裂而引起的多起自杀和“跑路”、“跳楼”事件“浮出水面”,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高峰时有媒体报道称“温州一日之间9老板跑路”,民间借贷蕴含的各种风险和问题日益凸显。2011年下半年突然因为多起资金链断裂事件。

      长期以来,以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代表的国内中小企业普遍遭遇经营困难,很多企业为了摆脱生存困境,不得不求助民间借贷,一些企业则因此而背上了沉重包袱,一步步走向恶性循环乃至毁灭的深渊。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2011年8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正处于阶段性活跃时期,估计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占当地银行贷款的20%。中小企业生存困境或许是2011年民间借贷问题集中爆发的直接诱因,但从根本上却暴露出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即大量中小企业多样、灵活的巨大融资需求与数量较少的大银行渠道产品相对匮乏的传统放贷方式之间难以弥合的矛盾。温家宝总理2011年10月份浙江调研后,我国逐渐增强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国家和地方也陆续出台了系列中小企业帮扶举措,民间借贷问题开始有所缓解。我们期待,“十二五”期间,国家在探索民间借贷公开化、合法化、规范化发展的同时,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

      品牌衰落:华尔街网日前刊登一份分析师制作的《即将在2012年消失的品牌》名单,其中索尼影业、诺基亚、索尼爱立信和MySpace榜上有名。华尔街每年都会制作出来一份即将消失的品牌名单。2010年网站制作的名单中出现了电信巨头T-Mobile,2011年五月AT&T果然宣布以390亿美元收购T-Mobile。而在今年的名单上,芬兰手机制造商诺基亚和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的名字无疑是最受关注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盘点一下我们自己的家底,就拿中华老字号说事。中华老字号(China Time-honored Brand)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极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其品牌也是人们公认的质量的同义语。在1991年全行业的认定中,有1600余家老牌企被授牌。2005年6月,中商合公布中华老字号认定范围征求意件稿,表明中华老字字的认定工作在暂停14年后再次启动。2006年4月,国家商务部发布了《“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试行)》“振老字工程”方案,表示在3年内由国家商务部在全国范围认定1000家“中老字”,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名义授予牌匾和证书。

      认定归认定,死活是另一回事。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共有“中华老字号”2000余家,分布在全国各地,然而,如今仍能正常营业的不到30%,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让人感到遗憾的事实。一些老字号的衰落,给其他的老字号和新品牌带来的觉醒意义是很大的。很多企业品牌的失败表明,即使是老字号如果不调整思路,不进行及时的创新,势必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GDP已跃升世界第二。在此过程中,中国品牌经历了从制度建设,到品牌孵化推广直至初步繁荣,涌现了一大批知名品牌。但是,纵观整个发展全局,中国品牌发展并不成熟,中国在世界经济中仍然扮演着“世界加工厂”的角色。在全球各大城市的商场中,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商品,但却难以寻找到“中国品牌”的影子。可以看到,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却绝不是一个品牌强国。

      归纳目前中华品牌的衰落原因,或对一些企业如何孵化和管理好品牌有益。一般情况下,老体制遏制企业活力的焕发,品牌维护缺乏力度,品牌宣传跟不上,品牌价值的提升不足,产品质量滑坡,产品创新不足,盲目的品牌延伸等都是品牌衰落的原因,但是我们在这里着重强调和警醒中国企业的是,有一种可怕的衰落路径正在蔓延:那就是被跨国企业收购,以及收购后无情埋葬,大家想想,中国目前有多少个品牌被跨国企业廉价买走后还健在?当然,我们一些企业自身对品牌的不珍爱,甚至在生产经营中不择手段都是导致品牌衰落的原因。

      聚势传播:中国已经进入泛媒介时代,或曰网络新媒体时代。在泛媒介时代,一切皆有可能成为媒介,成为广告的载体,传播信息的传播渠道。当企业的形象传播或品牌孵化伴随着企业门户、个人网站、博客、微博、微影等一系列“花式微媒介”或“微媒介”的诞生而陷入混沌时,势场竞争的本质,信息接收的本质,舆论导向的本质切切实实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以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LED、手机报、彩信、飞信、微博、微信等多种传播载体在24小时不间断地向我们散发出这样或那样的信息,这一切信息的散发使得大众群体出现了超负荷接收情形。

      也许你还没有注意到,今天我们甄选产品、项目、人才、合作对象等已经不由自主习惯为一种新的格式——“上网搜搜”,那么上网搜搜又意味着什么?搜什么?搜“关键词”。既然搜得是关键词,那么你为什么不在互联网上主动去种植核培育它呢?据了解,中国网民目前可接受率最高的网络信息,就是在网络上进行关键词搜索。而关键词的来源却再也不是广告了,而是在权威媒体上发布“新闻软稿”。如果企业能够利用好“关键词”,回报的将是巨大的商业利益与品牌增值。自觉利用好“关键词”优势,注定要成就一大批新的品牌。所以通过关键词树立被网友、媒体、政府、权威机构认可的企业形象,建立权威品牌,是当今所有企业都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而要想在互联网植入关键词,仅靠一个媒体,一种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平台,一种方法,一个传播策略,是不可能解决我们品牌和传播中所有问题的。这个时代,借助任何一家独立媒体的自我式推广,其本质上只能是王婆卖瓜。正是基于这种现状,基于这个基本事实,中品孵化策略机构通过反复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聚合势场论”。何谓聚合势场?因聚而合,为合而聚。聚合,首先要有聚合之理由、聚合之可能、聚合之必要、聚合之平台、聚合之目的、聚合之价值、聚合之后效应。聚合势场就是要因聚而生势,因合而得势。要学会借势,造势,运势,营造某种势场,并能够巧妙地利用泛媒介时代和复合型传播时代的一些特征,放大某种影响力,去转变某种观念和思维模式,让大众群体感觉到来势很大,势头很猛,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智。

      健康产业:健康产业是一种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目前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已发展为涉及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关联的生产、销售、流通和服务领域的继It产业之后崛起的最具扩张力和兼容性的“财富第五波”。加之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要求的提高,医学模式和医药目的正在发生转变。中国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转型升级涉及理念的转变、产业的界别、概念的重塑、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必须坚持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

      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而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远远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近20年来,尽管我国的保健品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但始终没有真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五年来,在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的又一轮新型健康产业大发展中,中国再一次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究其原因,虽然我国健康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涉及的领域众多,没有相关的比较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没有相关的标准作为发展的参照,也缺失持续创新的项目和科学适用的管理机制和商业模式,缺乏对于核心技术与相关健康服务的系统整合,更主要是缺乏向上向优向好发展的营销、策划、传播“推手”。

      中品孵化策略机构携手全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专家团经过反复研究、客观梳理,集体为新形势、新位势下的“中国式健康产业体系”进行了重新架构。最后界定为中国健康产业目前由六大基本产业群体构成:第一,以医疗服务,药品、器械以及其他耗材产销、应用为主体的医疗产业;第二,以健康理疗、康复调理、生殖护理、美容化妆为主体的非(跨)医疗产业;第三,以保健食品、功能性饮品、健康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第四,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顾问、体育休闲、中介服务、保健理疗、保障促进和养生文化机构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第五,以消杀产品、环保防疫、健康家居、有机农业为主体的新型健康产业;第六,以医药健康产品终端化为核心驱动而崛起的中转流通、专业物流配送为主体的新型健康产业。健康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和重视,健康产业也极具投资潜力,如今它已成为我国经济产业中一大“朝阳产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中将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

      物联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叫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长期以来,中国物联网事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着“三网融合”进度的制约和影响。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我国在2001年就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目前试点正在推行,但推进极其缓慢,其中最本质的分歧依然是“部门利益”。10年后的2011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启动了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涉嫌价格垄断案的调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2011年9月28日在参观2011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丰富人民群众生活做出更大贡献。在各种正负向效应的推动下,目前发改委已经基本查明,在互联网接入这个市场上,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合在一起占有2/3以上的市场份额,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若事实成立,上述两家企业或被处以数亿至数十亿元罚款。我们在为国家发改委对上述两家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叫好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这些罚款,相对于占据我国绝对优势的两大电信巨头来说,都仅是象征性处罚,根本不能动摇其垄断地位。要想真正起到反垄断的效果,必须制定良性的竞争规则,才能真正打破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长期的恶性竞争状态。

      长期以来,正是电信、联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挤了竞争对手,没有一家运营商能够在市场上形成充分竞争。因此,消费者无法享受到竞争所带来的价格优惠、服务质量提高。这些都是我们消费者所不愿意接受的。一旦三网融合,各大运营商将在一口锅里抢饭吃,看电视、上网、打电话资费可能打包下调,会给用户带来不少益处。“三网融合”的深入发展,必将为中国物联网的新发展开启一扇新门,也为中国的新一代互联网企业打开一扇新窗。

      城乡孕变: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统筹城乡发展是现阶段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具体方略和路子。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线,优化资源配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给城乡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城乡布局规划、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等手段,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均衡、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分割的传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统筹城乡发展,需要观念、机制和体制的诸多变革,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国家积极推进城乡孕变得过程中,各种资源和政策性项目必然向农村或城乡结合部靠拢。

      人才战略:有人说,中国从来都不缺人,也不缺人才,那么人才都到哪儿去了?许多人就是喜欢睁眼说瞎话,而黎叔在《天下无贼》中毫不客气地告诉了我们,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中国是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基数很大),又是一个“人才小国”(专业人才仅占从业人员比例的5.5%,不及发达国家的1/4)。这才是基本事实!

      人才战略是国家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把人才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作出的重大的、宏观的、全局性构想与安排。我们这里只限于讨论企业人才战略。薪资待遇低、社会保障薄弱、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发展空间小、社会认可度低,当然,习惯于用负面思维思考问题的人,随随便便就能为“人才荒”的现状找到理由。中小企业目前的发展瓶颈与人才匮乏有着相当大的关系,迫切需要人才几乎成了中小企业众口一词的关于人才问题的答案。然而,这种关于“人才荒”的无谓感叹性的答案并不能真正对中小企业的切实发展产生积极意义。要切实改善中小企业现时的人才状况,需要从中小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获得这些人才入手,有目的地构建中小企业人才体系的基础,打造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人才动力。因此,如何发现、培训、优化和奖励人才,实现优化的人才管理、使人才创造价值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中小企业只有在企业人才战略的指导下,以开放的人才观接纳人才、发现和培养人才、尊重并珍惜人才才能尽快形成合理的人才机制,带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一般说来,人才管理由五个要素组成,人才获取,人才开发,人才评估,人才激励,人才规划。这里,重点阐述一下人才价值的实现。人才价值是指物化在人才身上的社会一般劳动时间,亦即物化在人才身上可用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力资本。人才价值实现是指人才提供服务、付出劳动和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应得到的承认和补偿,包括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等。人才价值的实现过程,实际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过程,是人才作用得以发挥的过程。人才价值的充分实现,需要建立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智力资源科学量化,法制化为股权和资本,从而使智力资源进入法人治理结构,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参与到剩余价值的分配之中,最终建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分配机制。

      孵化管理: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劳力经济阶段、资本经济阶段,现在则进入了知识经济阶段。劳力经济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资本经济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资本资源的占有和配置,而在知识经济阶段,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知识的占有和配置。在这一阶段,知识上升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具有了多重性特征,既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决定了人类无论应用什么的管理科学和管理工具,最终都是在为知识的智本化服务和做支撑。由于创造知识价值的最重要生产资料是每一个自然人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那么,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作为自然人的个体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首次上升为企业组织中知识和智慧的“内存”。这也预示和标志着自产业革命以来持续几百年的生产资料同劳动力分离的格局从此出现“逆转”,即作为生产资料的知识与掌握知识的劳动力的一体化。这一变化引起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结构变化,将最终从根本上改变资源配置、经济体制、国家观念和企业管理形态。

      由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上升为企业组织中知识和智慧的“内存”,那么掌握和控制这个“内存”的人就成为了企业组织的灵魂和核心,甚至是主导,这类人不再是传统的管理者,也不再是白领阶层,而是企业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知识型人才。区别于任何有形资产的折旧、损耗,知识存在于人的脑海中,不仅不会消耗,而且越使用越有价值,越激发越能创造出新的知识。因此,知识型人才才是企业真正的永不枯竭的生命之源。然而,一个企业组织的持续发展决不能只依赖一个或几个这样的知识型人才,而是要依靠一个由多名知识型人才和具备完善的智本化系统的知识型企业组织,也可称之为学习型企业组织。架构和打造这样的企业组织,最实效和适合的手段和通路就是“孵化管理”。孵化管理学是在“智本化浪潮”席卷全球,知识型生产要素的智本化进程中,应时应势而生的基于文化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角度的全新的实用的复合功能型学科体系。孵化管理学分为五大孵化系统,十项具体孵化内容。全部基于应用和实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创建,被业界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人类下一个最实效科学管理模型”。五大孵化系统分别为孵化项目,孵化模式,孵化团队,孵化品牌,孵化势场。中品孵化策略机构认为:这个无国界式网络大同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共享型社会和智本驱动型社会。而孵化管理学的诞生,可以使得自新文化运动之后长期缺乏自信与自尊的中国思维和中国心态在向度上走向回归,可以使得长期处于无根和断档的中国企业和品牌文化体系,特别是片段性、片面性的、非常态的管理学体系在向度上或可发生改变。

      文化兴国:“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之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均指此义。“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素问》:“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等。“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段话里,“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确。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之诗》)。这里的“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因此,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文而化之”,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众所皆知,文化的范畴很广,特别作为有几千年文化的中国,更是博大精深。但文化正因为多了,深了,也就杂了、乱了,这就不难理解历代统治阶级要“统一文化”了。作为当代中国,我们应该继承古代文化而不拘泥,学习外国文化而不照搬,而是科学扬弃、为我所用,学文为民、用文为公,一切就都是源头活水,使中华文化之渠始终清澈如镜。

      2011年3月颁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2011年10月15日起至18日召开,胡锦涛等党与国家领导人就“文化兴国”方面发表了热情洋溢、语重心长的讲话。此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央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央决策层再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 新形势下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标志着中共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十七届六中全会本质上是要寻求一条解决文化问题的政治路径,融合多元文明,实现“先进文化的中国化”,同时通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发扬传统精神,凝聚文化共识。这意味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过去时,现在是为文化搭台,让文化产业来唱大戏。目前,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将成为中国智慧经济领域2012年工作的重点,2012,各种文化产业博览会、品牌文化论坛、城市文化论坛、区域文化战略发展研讨会将会陆续亮剑……(作者刘海铭:中品孵化策略机构首席咨询顾问、合伙人,中国市场学会品牌委常务理事,中国创意研究院副院长、高级顾问,中国式管理科学—《孵化管理学》奠基人。中国十大品牌策划专家,中国十大行业策划专家,中国十大企业策划专家,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策划专家,中国最具影响力项目孵化专家,中国第五代策划人领军人物。)责编:许顺喜责任编辑:张平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